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中实践活动的开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2日 20:16   新浪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篇

  功能定位

  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它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同时表现为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目标改造自然和社会。社会实践的开展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整体、和谐地发展。

  途径场所

  1.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

  学校要组织学生逐步接触社会各行各业,并亲身参与实际的行业活动,如学工(商)、学军、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

  2.学校传统活动、社团、俱乐部活动。 

  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入队仪式、成人仪式教育等为例,指学校每年例行举办的重大节日活动或学校围绕某一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的活动。

  3.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等。

  实地参加考察的内容一般涉及某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等。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4.社会民俗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依照民间风俗习惯所开展的活动,使其通过体验社会生活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对社会的归属感。

  设计特点

  社会实践的最大特点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实践活动。其课程内容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区乃至社会多层面、多纬度的接触与联系,着意于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活动设计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分析学校与社会资源及需求。 

  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问卷、访谈等)综合考察学生班级、人数、经费、意愿以及能够提供机会和其他各项支持的社会机构等多种因素,以便制定可行的实践和服务方案,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

  2.拟定社会实践的实施计划。

  教师、学生、社会机构相关人士应通力合作,协商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划以备活动时参照。社会实践计划的基本架构包括:项目、目标、时间、地点及对象、执行步骤与进度、分工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评估方式、相关人等的责任规定及其他附件等。如有必要,学校还可制定书面的实践与服务指南。

  3.开展社会实践的相关培训。 

  通过专题演讲、分组座谈、仿真体验、观看录像、阅读书刊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实践内容、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建立正确的实践观念、懂得如何处理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心得。

  4.实施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真心投入,积极体验,并利用学习日志及时记录实践经验,形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的意识与习惯。

  5.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 

  学生在参加服务活动之后,凭借学习日志,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思,以提升批判能力。常见的反思方式包括:小组讨论、撰写心得或感想、举办庆典或演讲等分享活动,可邀请家长、社会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共同参与。

  6.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奖励。

  在社会实践的计划执行之后,教师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的不给予学分。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者,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

  注意事项及成效

  1.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

  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指定班级负责人予以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小组组成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小组,各小组还应推选组长予以协调相关活动。

  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亲历实践,体验生活。实验性、体验性的学习应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型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与生活化。因此社会实践应致力于推广这类学习方式。

  3.健全规章制度,避免流于形式。

  学校应建立、健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社区联系制度、师资配备制度、经费保障制度、活动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以保证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防止仅有活动形式而没有活动规范和活动内容,流于空泛。

  4.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服务网络。

  学校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加强与农村、厂矿、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其他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努力寻求社会支持,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社会实践的基地与网络。各学校之间还应加强联系,互通信息,注重课程资源的共享。

  6.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获得教师的支持。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学校与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协调工作,做好本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培训途径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指导、组织及协调能力的培养。(海淀区社会大课堂 供稿)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