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特色
在资源管理与运行上,海淀社会大课堂注重抓资源联盟建设、抓运行方式创新、抓实践基地建设。
资源联盟建设——清华、北大、交大、农大、北航、首师大、理工大、中科院、人大、科大、北医、石油、地质、矿院、农科院、林科院等16个以大学、科研机构等高端资源为龙头的资源联盟已现雏形。
运行方式创新——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国家农业现代化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林科院、中科院科学图书馆、首师大、民族大学博物馆、清华大中学、海淀安全馆、北京气象科普馆、海淀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等都注重深度开发,初见成效。资源单位与中小学签订协议,或共同承担课题、项目等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基地建设——一是继续扩大和发挥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清华大学在清华附中、101中学、中关村中学等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北航附中建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八一中学建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建立社会大课堂实践模式创新基地。如在清华附中建立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创新实验与校外教育研究培训基地”,在中科院植物所、十一学校分别建设社会大课堂实践模式创新和课程开发基地等,以社团形式举办了大中小学生联动式探究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与大、中、小学校协作互动优势,在学生实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实验和研究,探索出新模式、新经验,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009年,各资源单位基地接待学生46万人次。(海淀大课堂 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