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平原:将中文系与国家命运相联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 21:11   新浪教育

  2010年10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系100周年庆祝大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以下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平原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实录。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平原在北大百年系庆上讲话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平原在北大百年系庆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系 视频: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 陈平原致辞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友、各位来宾: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于是成立。1919年改称中国文学系,并实行选科制。1937年因抗战全面爆发,随学校南迁,并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北归,恢复了北大国文系的建制。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又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至此,北大中文系语言、文学、古文献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以上这段话,出自挂在中文系网页以及印在《大学》专号上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简介”。这个简介,是为了百年系庆而专门修订的;推敲过程中,最为吃重的是一头一尾。前面的溯源属于“史学”,后面的统计属于“数学”——各种学生数字,必须与《北京大学中文系系友名录》符合。对于一个百年老系,少十个八个人,一点都不稀奇。可落实到那些被遗漏的系友,却是天大的事。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愿能差强人意。

  百年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已培养全日制本科生7285、专科生675人、硕士研究生1701人、博士研究生778人,共计10439人(其中外国及台港澳939人)。这些都是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书,因而记录在案的此外,改革开放三十年,北大中文系还接收博士后18人、国外访问学者及进修教师1773人、国内访问学者及进修教师1870人。这3661名学者,在北大时间只有一年或两年,但其对于北大中文传统的体认与接纳,同样让人欣慰。这次修订《北京大学中文系系友名录》,破例之处在于,列入仍然在读的607名本科生、247名硕士研究生、230博士研究生的大名。理由是:“百年”我们一生中大概只能遇到一次,短期内“系友录”也不会重编,故特别允许这1084名在校生预支“系友”的头衔。

  其实,办学百年,培养人才总共不过一万五千位(包括进修教师及在校生),实在不算多。可是,对于追求“百年树人”的大学来说,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质量。从这里起步,曾经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学者名流,如果你嫌“系友名录”不够鲜活的话,请翻阅《精神的魅力》、《北大旧事》、《北大往事》、《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纪事》、《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筒子楼的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图史》,还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刚刚推出的《我们的师长》《我们的系友》《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五院》等六册纪念文集,那里有很多我们系友的英姿与妙语。

  至于北大中文系办学业绩,这里仅提供几个数字,内行人一听就明白:1987年以来,中文系教师共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第1届-第5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第1届-第11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包括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200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按惯例,庆典大会上,应着重汇报成绩,可我不想多说。原因是,对于北大中文系来说,做得好,那是应该的;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大都心里有数,正努力改进,不适合在这个场合谈。

  我更愿意说说我们的招生与就业。因为,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才发现社会上对北大中文系颇有误解,以为我们“生存艰难”。不久前,我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特别提到:“托北大这块金字招牌的福,我们的本科招生情况很好。最近三十年,北大中文系没有扩招,一直稳定在80至100人,视每年考生水平而略为上下浮动。今年情况尤其好,最后录取了106人。本来我们在京计划招收5人,可录取线上共有27人报考,最终录取了13人。另外,北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转专业,中文系每年转出去4—6名,转进来的则是10—15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中文系学生中,各省市文科第一名的很不少;九十年代以后,家长都希望孩子念能赚大钱的院系,中文系风光不再。可最近几年,情况又有变化,开始有各省市文科第一名报考北大中文系。今年我们总共招了四名各省市文科第一名(北京、新疆、内蒙古、云南),让很多人跌破眼镜。不是说第一名就比第二、第三好很多,那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代表社会上开始重新看好中文系。我稍做分析,成绩顶尖而愿意选择北大中文系的,大都是大城市的孩子。一是视野比较开阔,二是家庭相对富裕,故更多地考虑个人兴趣而不是就业前景。因此,我有个大胆判断:随着中国人日渐“小康”,中文系等人文学科,开始“触底反弹”了。

  至于学生就业情况,大致如下:本科毕业生中,进入国内外研究院继续读书的,大约80%,另外10%到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单位工作,10%进入商业机构或回省就业;硕士毕业生中继续念博士的30%,进入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单位的50%,从事经营性业务或回省就业的占20%。博士毕业生中进入高校、研究院或做博士后研究的,大约65%。在各大学同一学科中,或在北大相近学科中,我们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若干同学未能如愿,若能有更多学长施以援手,那就更好了。

  我们设想中北大中文系在学术界的位置——立足国内,沟通两岸三地,背靠东亚,面向欧美。不满足于在国内学界引领风骚,还希望在国际学界占有一席地位。这方面,我们借助举办国际会议及学术讲座、邀请讲学、互相访问、特聘与兼职等,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直面欧美主流学界的能力与机会。

  需要“国际化”的,除了教授,还有学生。周其凤校长说,希望北大每一位研究生、本科生都有外出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这一点,台湾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都做不到,北大想做,有很大压力。我加了个注:到台湾、香港参加学术会议的也算,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北大甚至让我们的博士生自己独立组织小型的国际会议,这点在国外大学也不容易做到(中文系今年获批一个项目)。另外,我们设计了“两岸三地博士生中文论坛”,明天正式开张。第一届我们主持,十九所两岸三地的著名大学轮流做东,邀请各自研究生前来发表论文并展开学术对话。以后我们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各种“论坛”可申请参加,长此以往,他们会有比我们这一代有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

  说到北大中文系的国际化程度,不能不提及我们引以为傲的留学生教育。整个中文系学生,若按百年统计,留学生占9%,若按改革开放三十年统计,留学生占14%,至于目前在读学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是23%。我说的是到北大中文系念学位的,不是那些单纯学汉语的。上次周校长到中文系调研,看到这个数字,很是赞赏。今天我们谈优秀系友,往往只看国内的;如果有一天,那些生活在异国的北大中文系系友作出了不起的成绩,我一点都不惊讶。

  经常有人对北大中文系的教师及学生说三道四,这很正常,因为“驳杂”是我们的特色。只要把握好大方向,扶持那些值得且急需支持的学科、课题及学者,尽可能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不争一时之短长,不求步调一致,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样,才能出“有学问的思想”以及“有思想的学问”,且介入当下的社会改革。不仅仅研究本专业的知识,还关注社会、人生、政治改革等现实问题,与整个国家的历史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北大中文系的传统,不能丢。

  北大中文系有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也不乏坎坷和失落。这回之所以用心经营“百年系庆”,那是因为意识到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抓住了,可实现大的突破。国家的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北大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路线图,配合“北大人文基金”的创立、“人文学苑”的即将落成,再加上中文系同仁的不懈努力,“北大中文”是有可能重铸辉煌的。

  此次大张旗鼓地操办系庆活动,邀请各位系友回家,看看逐渐老去的恩师,看看日新月异的校园,看看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也看看像自己当年那样青春勃发的学弟学妹。不能说一点功利目的都没有,但确实是以联络感情为主。今天的纪念大会,不设主席台,免得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引起诸多纠纷。舞台上空空荡荡,主角既不是你,也不是我,是“百年中文”。各位系友,或从政,或经商,或做学问,或搞创作,都不容易,也都各有创获。我们的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向系友致意,向成功的或不太成功的、得意的或不太得意的各位系友,表达我们感念的心情。

  除了今天的大会,我们还有一系列活动,如“庆祝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百年华诞学生文艺晚会”、“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众声喧哗的中国文学——首届两岸三地博士生中文论坛”,以及从年初到年底陆续举办的十个不同专题的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此外,我们还启动了两个高规格的系列讲座(“胡适人文讲座”与“鲁迅人文讲座”),并编辑刊行了六本纪念文集和二十册“北大中文文库”。之所以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还能做这么多事,除了本系同人的齐心合力,也得益于诸多系友明里暗里的帮助与支持。

  此次系庆活动,目标是凝聚人气,和系友建立更为密切、通畅的联系。在今后的日子里,特别希望各位能更多关心、支持中文系的发展。组织这么大型的活动,我们缺乏经验,手忙脚乱,肯定会有许多思虑不周、举措失当之处,敬请各位系友海涵。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感谢在座的各位系友——尤其感谢那些从外地专门赶来的系友,更感谢那些年迈且行动不太方便的系友,正是因为你们的光临,本次“百年庆典”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谢谢大家!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