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棒喝时代:职业枯竭感高 中国教师为何如此郁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 14:38   新闻晚报

  熊丙奇

  2008年春天,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与一家教育机构联手,搞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心理调查,对象是2000多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但结果却不乐观: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教师的职业枯竭感为什么高?“病因”不在于教师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不能悦纳自己、悦纳教师这一职业,对之有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而是当今的教师,普遍陷入教育权利缺失的焦虑,没有基本的教育自主权,进而对怎样做“教师”也感到困惑。

  比如,教师应该教学生诚实做人,这本毫无疑问,可现实有别。在很多中小学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评估时,学校领导会事先要求教师们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要求学生们操练与领导的“对答”。学生们在操练中对问题的答案表示怀疑,做老师的自身也有怀疑,可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会要求学生理解或不理解都要这么回答,包括学校没开展什么活动,没取得多大效果,也得回答学校曾多次组织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教师当下来,且不说在学生中没了师道尊严,就连自己也怀疑自身人格。

  再比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教师完全可以批评,可这也被现实剥夺。对于教师来说,没有批评反馈,难以纠正学生,但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谨慎使用批评权,否则一招不慎,就会惹来很大麻烦。学生回家告状,家长找到学校,一般来说,教师不管对错,都会受到学校批评,甚至为息事宁人,教师还会被取消评奖资格、受到处分。有的学校领导不会考虑怎样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而是担心家长会告到教育部门,造成教育部门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影响今后的晋升和评价考核。

  同样因为这一原因,教师如果对学校的管理有不满,也难以表达。因言获罪在教育领域,一桩接一桩。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小心守着饭碗,心中的憋屈向谁诉说?而当教师只是为了谋一份职业,为了生存的必需,没有了理想,又哪来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可言?

  解决教师的职业枯竭感,简单来说,就是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师,不要被行政指使去做那些非教育事务,被折腾得身心疲惫,失去对职业的基本认同感。这需要建立摆脱行政干扰,让教育者、受教育者权益得到体现,且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关系清晰的现代学校制度。当教育工作变得纯粹,自然会恢复其应有的职业荣誉感和崇高感。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师 心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