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业“调侃语”折射当代教育的盲目与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7日 14:56   红网

  到年底,有一部分人注定开始痛苦,如应届大学生。目前网络上盛传着他们自编的流行语,他们为了释放就业压力纷纷开始调侃自己及所学的专业,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无助,如“我学经济我悲剧,毕业工作没处去”、“我学历史我脑残,求职路上好心烦”、“我学数学我无奈,工作找的好失败”等等。作为曾经这个群体的一份子,我完全能够理解他们此时的心态和无助。

  这些调侃语主要传达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目前找工作实在太难,特别是那些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学生,难于上青天;二是目前笼罩在毕业生身上的悲观情绪,感觉前途渺茫,付出没有回报;三是从这些调侃的科目来看,主要是偏于文理科,工科除外,这说明高校的招生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依据社会需求做出合理的定位。这样,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既没有家庭背景又学的是文理科专业,那么其找工作肯定是异常艰难。

  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当代教育的困境:盲目与尴尬。一是盲目。这种后果的出现其实在高中教育时期就埋下伏笔,高中的文理分科就注定了高考招生要按如此方式进行,而当时学生选择本身就是盲目的,是否要学习文科学生老师心理就没底;接着有这些学生就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大学来接收,而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是盲目的,它没有根据社会需要来定位,它也无法根据社会需求来定位,因为每个高校所提供专业学生就业率是注水的,是虚假的,很多本科生研究生是被就业的,因此,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无从获知关于专业关于就业的真实信息。于是,我们身处游戏之中,我们认知被虚假信息所包围,无从辨认真假,只有当有一天大量学生都无法就业的时候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不幸的是,我们已经成为被牺牲的一份子,孤苦无依地在求职场上游荡。二是尴尬。因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异常迅速,本科硕士普及,博士数量世界第一。但也就是以量取胜,质量低劣,进而被西方一所知名大学校长说嘲笑。悲哉!

  当然,除此之外政府对社会科学投入不够,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社会投入的功利性更明显,这也是造成如此局面的重要原因。学生也有自身功底不足之因,据我了解一个基本功扎实的文理科学生是可以找到工作的,问题出在当下社会浮躁,学风亦然,学生基本功与80年代学生相差甚远,于是自然会造成就业悖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苦于无人符合其职位要求,一方面是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工作。

  因此,大学生找工作首先要不悲观不盲目,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教育的主管部门更要抓住要害,真实地了解社会需求(就业的真实数据),进而指导高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切忌盲目和随意。因为你的随意就意味找一大批年轻人四年光阴的虚度,就意味着大学生毕业的诸多痛苦。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