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鸿羽:亲子沟通中的言语沟通(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 20:42   新浪教育
关鸿羽:亲子沟通中的言语沟通(图)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先生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新浪教育、时尚家居杂志、时尚健康杂志举办的“亲子关系国际交流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颐锦温泉会所举行。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杨凤池、李子勋、王行娟、孙瑞雪、田惠萍和美国、德国亲子教育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以下为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先生在此次论坛上的发言。

  关鸿羽:大家好!我讲讲沟通的艺术,家庭的沟通应该是多项的,包括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备,父辈与祖辈以及同辈之间的沟通。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长辈和孩子的沟通。

  沟通最重要的是平等,平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因为孩子们的沟通是有封闭的,对谁封闭呢?对上级,比如他的老师,他的长辈,但对同伴不封闭,比如对同学是不封闭的。所以除了以父母的身份以外,还有以朋友的身份,我想这样沟通起来更方便一点。

  既然是平等的就必须“给对方自由的空间”,现在控制太严了,孩子在门口写了一条“请勿打扰,谢谢合作!”,不让爸妈进来,就是因为进来太多,控制太死。所以第一是活动空间,应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给他一个房间,按照孩子的想法自己布置。

  调查孩子,问孩子最喜欢在什么地方待着?孩子说最喜欢待在卫生间,因为没有人干扰他。

  第二是社交空间,包括与异性接触,我们应该给他空间,不是一接触就是早恋。

  第三是认识空间,不要让孩子的言行纳入自己的轨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应该有他的认识空间。

  第四是心理空间,孩子有点秘密,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情感。

  第五是精神空间,只要不是黄色的,不是反动的,就应该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至于是严肃音乐还是流行歌曲由他自己来选择。

  沟通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注意有特别良好的心态,沟通前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感全部抛开,然后再沟通。带着不良情感沟通肯定会失败。所以,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要耐下心。

  “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现在孩子给家长形容为“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脸,孩子功课一不好,家长就说“死鱼木疙瘩,早晚淘汰的货”。我给起名叫“精神虐待”。所以我建议不要用语言的刀子,用冷漠开炮。这时候建议家长冷处理,在火头上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

  要有情感性,切忌空话大话,孩子最不喜欢的是冷冰冰的处理,干瘪的说教,所以对孩子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暖的,语言是感人的。这样对孩子太粗暴,要情感感化,下次小孩没考好,钻进屋里,两口子和他对话,第一句话可以这样说,“我们俩说的话别让孩子听见”,孩子说好啊不让我们听,反而贴门上听。然后爸爸对妈妈说孩子没考好,我们不要怪他,可以慢慢帮助他。原来小孩没下决心,这次下决心了,这叫心理暗示。爸爸说孩子没考好,平时没有抓孩子学习,除了工作,还要打麻将,孩子没考好不赖他,赖你,下次我一定好好考试。怎么样?三个字,动情了。

  对后进生要厚爱。越是后仅的越要给深厚的待遇,要热心+爱心+精心+诚信+耐心+恒心+信心+细心来换取孩子的进步。

  要多用“我”开头,不要说你怎么样你怎么样,而是说我什么感受,我什么看法,这样沟通是比较柔和的。

  要有勇气承认自己错误,有时候家长是错的,要敢于承认。要互相理解,沟通理解很重要,对方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当家长很难,当孩子也很难,现在孩子苦恼多,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高、竞争压力大,玩的时间少,独生子女孤独,这些是我们当孩子的时候没有的,要理解孩子。

  要站在同情的角度与学习不好的孩子进行沟通,所以希望大家做一点换位思考。怎么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你希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样。小时候淘气,为什么淘气?我认为淘气是生理基础,有大量的能量,憋着,不知道哪儿释放,就通过淘气释放。孩子走马路牙子那是憋的,80岁老太太还能走马路牙子吗?不会,没有热量。我们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就容易理解孩子。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门口开一个缝,上面搁一个笤帚,不过是恶作剧,今天我砸你一下,明天你砸我一下,所以回忆自己的童年,便于理解孩子。凡是孩子喜欢的家长要适当涉猎,先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然后再引导。有个规律叫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我和孩子离得比较近,说什么他爱听。站的那么高,孩子不管那一套。如果大人站在第十台阶,孩子站在第一个台阶,够也够不着,可以我先下台阶,然后再慢慢让孩子上台阶。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有就看我们能不能理解和读懂孩子这本书。老师教育学生,“请你像我这样做”,孩子马上就跟上了。中学老师说“请您像我这样做”,孩子说这老师有毛病,年龄特别不一样,内容不一样,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一样。大人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有的时候还要向孩子学习。

  第三是互相信任。沟通必须互相信任,要正确对孩子的隐私,如果一个人总不恰当地把隐私公布于众,心理素质有问题,他应该有秘密。对于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则的问题尊重大家的意见,非原则的问题装着看不见,优点是大家的,缺点不是不知道,假装看不见,这样沟通的时候往往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不要什么时候都拍板,要当“顾问”,不要当“代理人”。什么是顾问呢?听听、看看,出点主意,这个主意可能还好几个,要让孩子选择,而不是你拍板。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三分教诲,七分等待”。教育具有置后性。我们和孩子谈了五次话都没有明白,两个月以后明白了,有没有这种情况?有,孩子学会需要时间,需要实践甚至跌打之后获得。忍着不说,善于等待,想好了再说,好说好话。

  第四教育的艺术。不教而教,淡化教育痕迹。最坏的是“你站,应该怎么样”,训斥,孩子最不接受。比如孩子爱看战争和武器的书,就数理化不喜欢。家长问怎么办?我说你怎么办的?他说我把书撕了,玩具砸了。我说你要这样,我也不喜欢。他说应该怎么样?我说你也看些战争的书。他一看非常喜欢,我说你他习不要聊学习,就聊战争,从拿破仑战争一直谈到海湾战争。回来家长说高兴着呢,说你将来能当军事家,孩子说我要指挥打仗,百发百胜,我发明子弹拐着弯跟着人飞。我就跟他说,现在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得军事院校毕业。哟,当军事家就得上大学。谈话就此结束,聊的是战争,实际上是教育。这叫不教而教。

  教育中抓住积极因素。“学习成绩=能力+激励”。我有一次跟老师讲一故事,老师逮住我不放,关老师你老说抓积极因素,你别给我讲理论,他能听讲了我就讲理论。我突然大后一生,我说某某同学站起来,发现是从来不听讲的孩子,班主任等着我批评,我说优点给我们介绍介绍,如果能介绍一个优点,我就顺杆爬,没想到孩子说“我没有优点,我学习最差了,我没优点”,特横,因为他总是被同学们嘲笑,我这么说他就当是讽刺他,给我急了。我说不对,你有很多优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你问学生,同学们他有优点吗?学生们说有。好,你给我挑挑。孩子们看优点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看优点是纪律好,守纪律,劲大。孩子看优点,劲特别大,特别有力气,踢球特别棒,勇敢、爱打抱不平,不要小看这个优点,这可能是将来成才的基础。之后我问他的同学,我说同学们,他是你们班最笨的吗?同学们说“不是”,原来认为是也说不是了。不是最笨的这是好话吗?可能这个孩子听着最笨最笨,从头到尾听的特别专心,由不听到听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我下去问他,过去你从来都不听讲,今天为什么都听讲了。你知道孩子说什么?过去我爸爸妈妈老说我笨,说我一辈子全完了。我心想我一辈子全完了,还听什么。

  哪壶先开提哪壶。沟通时要适当有点幽默,老是绷着脸与孩子沟通,他没有亲切感,一个家长与孩子沟通,小孩老听着流行歌曲,问怎么老听这个歌曲,是流行歌曲,流行有什么好的?不好能流行吗?爸爸说了感冒也流行,你也得感冒吗?孩子荷荷一笑,后来家长说歌曲有流行音乐、严肃音乐等等,慢慢引导。所以幽默很有作用。

  在沟通中要避免简单的比较。说你看人家考第一,人家考一百分,都这么比较。不是不可以比较,比较的目的不是贬低孩子,而是要激励孩子。家长说你看人家考多少分,你考多少?孩子说爸爸,人家的爸爸当部长,您为什么不当部长?人比人气死人,最好是自己和自己比,即使和别人比也是为了激励孩子,不是为了贬低孩子。

  不要透过第三者传达批评孩子的话,批评就当着孩子面批评,我主张爸爸批评孩子妈妈装不知道,妈妈批评孩子爸爸装不知道,特别是不要当着朋友孩子的面批评孩子,要通过第三者就更坏了。

  抓住教育时机。现在家长有一个毛病,自己什么时候想说了就说,不管孩子听不听。我自己的想法,孩子什么时候想听,能听我再说,不然说了没用。比如遇事而诲会,预热而诲,遇功而诲,遇败而诲(失败了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出面),遇潮而诲,家长不要抱着老八本,新潮而教诲。

  要简练深刻,切忌唠唠叨叨,我们家长总是说个没完孩子就假装听,在心理数数,一二三四五,听着唠叨,心里就不烦了,其实孩子根本就没有听。

  做到这一点要事先备课,切忌盲目性。不要张嘴说,事先脑子里想一想,想好再所说,先想自己讲什么内容,我主张一事一议,一次只讲一件事,不管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目标不要定太高,一步一个台阶。选取哪些事例,和小孩谈话完全空道理不行,要有事例,甚至要有故事。话要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你说了他不听你说它干什么?注意语言水平,现在录音录像都是经过文艺加工语言,用白水话说给他听,他就不爱听了。因此我们的语言应该有更多的鼓动性、针对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等等。如果你的话有新意,有知识,有趣味,这孩子非听不可,你空洞、干瘪给他说教,他就不愿意听。

  我觉得与孩子沟通的事儿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我们提高艺术水平。愿意和大家再谈一个问题,沟通的时候不能完全笑脸,也可以批评。前一阶段有人提出一个理论——赏识教育。那个人还提了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我有一个观点“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表扬,需要批评,甚至还需要惩罚。如果老表扬,从来不批评,存在三个问题:

  1、容易骄傲自满。现在能做自我批评的孩子很少。2、不适应社会。将来孩子总得走向社会,走向社会谁来表扬他(她)。在座各位你每天都能听到表扬吗?老指着表扬才干活那是什么人?3、心理承受能力低。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一听就暴跳如雷,就出走自杀。大学里跳楼自杀的孩子没有经常挨批评的孩子,怎么来的?夸出来的。经常挨批评的孩子绝对不自杀,考不及格都不带自杀的。考不及格不好,但起码还活着,还可以再教育。所以,我的观点是八个字“表扬为主,批评为辅”,90%多是表扬,批评也有百分之几。孩子没有受到挫折和委屈都很难成才。家长特别怕孩子受委屈。长大以后我们都知道,受委屈是成才所必须经过的。大家不要错以为鼓励我们批评孩子,不是的,90%是表扬,批评只占百分之几。

  我的演讲结束了,有什么错误的请批评指正。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