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秀英:在转型期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 21:34   新浪教育
刘秀英:在转型期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女士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新浪教育、时尚家居杂志、时尚健康杂志举办的“亲子关系国际交流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颐锦温泉会所举行。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杨凤池、李子勋、王行娟、孙瑞雪、田惠萍和美国、德国亲子教育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以下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女士在此次论坛上的发言。

  刘秀英:我与大家交流的问题刚才主持人说到了。我对组委会邀请我参加这个论坛表示非常得感谢。我想讲两个原因:这个议题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讲关系,其实研究社会问题有多种角度,但是关系问题可以涵盖很多角度,我们讲社会的时候会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战争革命里大家会讲“党指挥枪”,是讲政治与军事的关系。

  今天我们讲的是家庭中亲者和子辈的关系。我做家庭教育很多年,一开始做杂志,现在与杂志一起来做。说了这么多年。说实话有些问题已经说得有点厌,来回说,总是想找一些突破点,但实际上研究关系有一个非常好的点在哪儿呢?我们探讨教育的时候实际上探讨的是单向的,是探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把两代人放在关系中探讨的时候,就是看两代探讨关系的人,探讨关系是更人性的,从人本出发的,更尊重双方的角度。

  家庭关系有两种关系:第一,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另一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血缘关系,实际上就是亲子关系。家庭探讨中就是这样的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就是要解决好这两个关系。今天我们探讨的亲子关系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怎么样建立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呢?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家庭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角色模式的重新调整,从这个角度上来谈,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向孩子学习,在我们转型时期建立和谐亲子关系非常有效的途径。

  这个发言是我专门为这个论坛做的准备。当殷老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脑子里一下子想到这个话题,1998年我所供职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时做的课题就是“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当时的研究假设是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孩子值得父母来学习。我们研究的结果事实上也印证了这个假设,但当初我们研究的时候并不是基于怎么解决关系。谈到亲子关系的时候,我一下子想起这个课题,如果有这样一种方式,我们都倡导,或父母都能够有意识来向孩子学习,他可能是我们构建和谐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大家可能会说了,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因为多少年来,多少代,都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上一代向下一代传输、灌输、传承一些东西。我想第一个问题想与大家交流的是,社会的发展需要父母向孩子学习。刚才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事情可能都不是说我们想怎么样,我们不想怎么样,不是我们主观来决定的。我们提出来要向孩子学习,首先它是一种客观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代沟”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近些年讲的不太多,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刚刚开始走向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词出现的比较多。“代沟”并不是父母和子女关系时就有的。当然爸爸妈妈和孩子想问题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不是伴随着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出现就有出现。它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的时候是作为上世纪40年代末,离我们并不很遥远,这时候一些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对“代沟”现象给予关注。中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老先生曾经写过一本《生育制度》,这本书里呈现了我们19世纪上半叶,由于文化的冲突导致两代人的冲突。这时候相关的研究著作就开始多一些。

  比较著名的是玛格丽特·米德提出来的,大家对她《代沟》这本书很熟悉,虽然书不是很厚,很薄的一本小册子,但我认为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有时候做学问不在于100万字,哪怕3万字,它在学术当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玛格丽特·米德解释了代沟:纷呈于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既不能归咎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生物学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和并喻文化。

  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我们的传统);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并喻文化中,这是米德提出来的比较建设性的一点。它提示我们“今天不再是未来,经验不再是全部”。在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的时候,你活着的今天可能就是你的未来,爸爸妈妈今天的生活怎么样,就预示着孩子未来的生活也是什么样。所以,长者对子者才有那么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今天50岁,20岁时候的生活可以告诉你,你将来也会是这样的生活,这是在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的时候会出现的情况,但从“代沟”开始出现,玛格丽特·米德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大家,今天不再是未来,你所经历的20岁和我今天的20岁是不一样的,你20岁时的经验和我20岁时的经验是不一样的。

  米德的《代沟》是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当时中国代沟问题并不能鲜明的体现,但很快在十年以后的80年代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这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位置开始变得模糊和颠倒。所以,我们把社会转型与亲子关系联系,我首先想到的是向孩子学习这个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社会转型应该是从80年代开始,这么多年来我们不停地转变,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型,一个起点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周晓虹是研究代际关系,中国比较有名的社会学者,她说尽管“向孩子学习”或反向社会化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但80年代的中国肯定是这场代际革命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国度。因为中国80年代,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各种变化一下冲到人们面前,它多少年来挤压的力量一下子迸发了,这样就出现了周晓虹先生所描述的这个状况。我们做课题的时候也做了周晓虹的采访,他写到这种代际的冲突,这种向孩子学习的现象已经来到了中国。那天在办公室的时候,他和几个同事探讨电脑的问题,一下子听到他的同事说,比如A同事跟B同事说应该怎么样。B同事说:“你说的不对,我儿子这么说。”当时她研究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这句话一下子让我们觉得“向孩子学习”的时代开始来到了中国。

  社会的急速变迁,使亲代丧失了绝对的权力的同时子代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反哺”能力,这需要我们长者、亲者需要向子代学习。

  二、亲子关系的特点要求父母向孩子学习。

  亲子关系首先是不平等的,具有不平等性,因为多少年、多少代,无论我们传承的内容是什么,总有长辈向下一代传达的,家庭中亲子总是扮演教化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着被教化者的角色,亲子两代在生物繁衍链条上的前后相继性,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包括对孩子的出生,作为父母来讲,他对孩子的出生是有思想准备的,我要做爸爸妈妈了,会出现这样的亲子关系。但对孩子来说他是被动的,一下子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等着爸爸妈妈怎么来安排他。这是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性。在亲子关系当中处主导地位的往往是父母。

  亲子关系的变化性。变化的依据就是孩子的年龄,一个是社会的变化,就孩子本身来讲是年龄的变化,婴幼儿时期我们的亲子关系与上了大学之后肯定是不一样的,亲子关系在婴幼儿时期,在小学时期,在青春期,在青年期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怎样变化的,小学的时候小朋友会说“妈妈说”,无论发生什么争执,“妈妈说的都是最对的”,上学以后是“老师说”,比如妈妈说这道题做错了,孩子会说“老师是这样说的”。上了中学是“同学说”,结婚之后是“老婆说”(也有可能不是这样的,但大多数家庭是这样的)。

  有篇文章曾经讲到一个人一生中对自己的父亲认识的变化,5岁时认为“爸爸真了不起,他什么都懂”。10岁会想“爸爸很能干,我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他一样能干的人”,还是很崇拜。15岁时会觉得“爸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似乎也很平凡”,这是两代人对亲戚关系的认识。

  孩子也有一个年龄过度,不同的时期可能也是不太一样的,青春期是亲子关系变化的转折点,因为孩子在青春期一般是人的暴风骤雨期,无论从他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可能还是意识到他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就是“我可以说不”,“我有能力与父母抗衡”。

  接到过一个电话咨询,一个妈妈很痛苦地跟我们说,他们父子关系冲突非常激烈,因为他的父亲从小对孩子就是打骂式的教育。现在孩子长大了,爸爸不采取这样的方式,但他们始终没有办法建立好的父子关系,没有肢体冲突,其它冲突还是有的,这位母亲很痛苦。我问爸爸现在开始打孩子吗?她说不再打了,有一次他爸爸要再打孩子的时候,孩子一下子握住了爸爸的手。就是爸爸体会到了孩子的力量,如果我真要跟你打,你可能打不过我。这时候父亲不会与孩子进行抗衡。实际上我们对孩子采取强势的时候,认为我们有强势的能力,我们有强势的优势,才会采取这样的方法。所以,观念上,指导上,你用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意识可以影响到你的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可能我们亲子互动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

  三、向孩子学习可以改变亲子关系。

  当父母有了向孩子学习的意识之后,是可以促进我们和谐亲子关系的建设。你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角色关系。所谓“角色关系”就是你怎样看待你们之间的关系。作为你的父母,你怎么样看待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大家其实都会有角色关系的定势,比如你跟领导说话和跟同事说话不一样,跟你的上级、下级说话有时候也会不一样,虽然很多人会否认,但其实言语的背后其实是不同的,那是因为在你的思想定势中,上级和下级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你对上下级关系的认识。

  父母来讲,他也会有怎么样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如果你认为我和孩子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就应该管孩子,爸爸就是爸爸,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应该听我的。在这样的观念和意识引导下,你的亲子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模式肯定是统治的,监督的,强调的。

  如果你认为我们和亲子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采取的行为模式肯定是伙伴式的,帮助的,引导的。你对亲子角色关系的认识会影响到你对亲子关系的互动模式。

  “向孩子学习”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角色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平等的基础上,孩子有向父母学习的地方,爸爸妈妈有些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地方,要有这样的意识。有人说孩子向父母学的那么多,为什么你偏偏要讲父母向孩子学习呢?一是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性。这么多年,我们都是一直孩子向父母学习,我们现在提父母向孩子学习,可以冲击一下我们这种关系的定势。

  当你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就会发现,你接受了这个观点,说孩子也有值得父母学习的地方,我们也有向孩子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哪些东西是里需要学习的。人们有意识的东西,有时候我会觉得当你不去找什么东西的时候,比如说我自己想买辆车,就看中了某个品牌,就一直在看。之前从来没发现,路上跑了这么多牌子的车,有了这个意识之后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车,我从前怎么没有发现,这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因为信息冲击我们太多了,我们会挑选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东西。你去注意什么呢?就是由你的意识来引导的。当你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时,就会真的发现有很多东西是需要你学习的。

  “向孩子学习”是观念,也是方法。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昨天也有很多专家老师谈了,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和技巧,但事实上我觉得这种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方法,两方面都是需要的,如果观念不正确,只掌握了技巧,这个技巧是会走形的。有时候家长问我们方法。我最烦的时候是,家长说这个方法我用过了,没有用。进行下去呢?你说一个方法,他说这个方法对我们家的孩子没有用,我用过了。这个方法经历过心理咨询,每种方法还在用,当观念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方法也没有办法改变。

  现在很多孩子是“被兴趣”,很多兴趣不是孩子的兴趣地是父母的兴趣,有的是“被目标”,有的不是自己的目标,是父母的目标。权威不是说你是权威就是权威,只有别人认可你的时候才是权威。比如两个级别的领导,权力和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不是给你一个职位,你就能行使你的权力,关键看下级是不是认可里。孩子对父母的权威地位是怎么认识的,是否会接受,也影响到孩子对父母的权威能不能行使。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父母有了向孩子学习的意识,事实上也会改变你和孩子的心理定位。

  好印象和沟通关系。我对殷老师做的杂志印象不错,觉得他们做的事应该是有质量的才来参与这个事情。所以,好印象和沟通是关系的,你向孩子学习,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认知不一样,沟通关系也是不同的,就会有好的效果。

  四、如何向孩子学习。

  如果你向孩子学习了,你真诚地去接纳孩子,孩子其实可以给你很多惊喜,我们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曾经有中少报编辑部主任徐老师说过,他向孩子唠叨是避免不了的,他的孩子不愿意听他唠叨,他改变不了唠叨。孩子就说你要觉得我应该换衣服就拍三下手,不高兴了就拍三大肩,小孩子缓解了冲突的方式,亲子关系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转变对于孩子的要求。一个关系中,权力和责任永远连在一起,你的地位是重要的,发挥的作用也应该是大的,亲子关系中如果有了这样大的转变,也说明我们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难处。

  回家问问儿子,不是长幼失序,而是反映了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历史性的变化。观念变了,沟通的语气会变,所以关系也会变。

  谢谢大家!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