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丽华: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困境(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12:00   新浪教育
谢丽华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创始人兼理事长谢丽华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谐家庭基金、新浪教育、时尚家居杂志、时尚健康杂志举办的“亲子关系国际交流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颐锦温泉会所举行。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杨凤池、李子勋、王行娟、孙瑞雪、田惠萍和美国、德国亲子教育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社会转型期的亲子关系。以下为“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创始人兼理事长谢丽华新接受新浪嘉宾聊天室专访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唐晓芸: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唐晓芸。今天我们是在2011和谐家庭高峰论坛的活动现场,这一次访谈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是“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创始人兼理事长谢丽华谢老师,谢老师,欢迎您!

  谢丽华:你好!

  主持人唐晓芸:非常欢迎谢老师来到我们的专访间,我知道您在今天的演讲主题里面主要会来谈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亲子沟通、亲子教育这块,您可以简单的谈一下您在这块的观点吗?

  谢丽华:好的。这个论坛我想来的大部分都是城市的亲子教育,我关注的就是从农村走晋城市里来的,而且是带着一个假定或者是母亲、父亲或者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到城市里来的,我想讲的主要是这方面的内容。

  实际上你问所有的那些流动的父母,他们都说他们为什么出来?为了出来挣钱,挣钱是为了什么?为了孩子。这是他们主要的一个动力,但是未来孩子这个流动好多问题不能解决,造成伤害最大的又是来自,所以这种悖论我们在“农家女”十几年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做着补救的工作。我们都知道打工子弟是不能正常走进公办学校的,尤其是做的非正规就业的在城乡结合部的家乡,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而打工子弟大家都知道,弥补了我们教育的不足,但是打工子弟学校条件非常的简陋、师资力量非常匮乏,而且很多师资是不合乎这种要求的,是不合格的。但是他们更多的就是把孩子的管起来,按照书本走一下,他们更多的教育应该家庭来完成,应该家庭在做弥补。

  但是大家都知道,打工流动的这些父母,第一,他们流动性特别强,他们今天在这个地方,也可能明天就会到另外一个地方,孩子跟着他们也会流动。第二,打工子弟的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较低,他们自己本身就没有受过比较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们想改变过去的父母棒大出孝子的这种教育,但是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所以想改变,其实又回到了很传统的责骂或者是棍棒,也会有这样子的现象。第三,由于流动的这些人居住环境都特别恶劣,有的家里边没有一点让他们的孩子和家长在一起能够温馨、促膝谈心的作用,所以他们做作业的时候有的时候也很难,趴在床上,这么一种环境,这种亲子教育对他们来讲就有点奢侈了。第四,我们的公共资源,就是我们城里边也有很好的少年宫、图书馆,我们各个学校里边也都会有一些非常好的设施,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的打工子弟是不享有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在探索怎么能够让这些,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怎么能够让这些家长受到一定的培训,让他们知道一些基本的孩子的心理,有些基本的知识,让孩子也能够学会和父母沟通,我们就是在这分析做了一些探索。

  主持人唐晓芸:没错,正如您所说,一些打工的人员,他从农村或者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向发达的地区,到这边来工作,其实他的目的正是希望自己未来孩子不要再去受到一些环境的阻碍,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能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但是在这个过程里边,由于父母在各地的流动,以及孩子跟着这个家庭,很难得到一个特别好的照顾和教育。

  谢丽华:我觉得有两个事情对我特别的有触动,一个触动就是,因为我们是1996年成立了一个“打工女之家”,我们就是为外来的农村妇女服务,成立之后我们和打工子弟学校就建立了联系,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两次的联欢活动,他们的一些孩子就会到我们这边来表演节目,其实每一个孩子都非常非常的努力。

  我有一次看着,那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在唱他们学会的歌,因为是冬天,小手、下脸都是脏乎乎的,但是他们内心里边充满了想表现自己想被肯定的愿望,小脸红彤彤的、脏兮兮的,也特别可爱。他们唱歌特别卖力气,但是唱的几个歌基本上都是跑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合适的音乐老师教给他,我一边听着,我看着那些孩子的那种表情、那种用力,但是又听着他们走音的歌,我自己都觉得特别的感慨,我自己都忍不住的掉泪,我说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当中成长的。

  还有一次,我们给一个香港的女作家做一本书的发布会,她很希望她的书能够给到,因为是一个童话,她希望能赠送给打工的孩子,我们就找了打工子弟学校的几十个差不多五六年级的孩子。那个女作家就互动,在PPT上出现了一个当时我记得是爱因斯坦的头像,问这些孩子,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她可能要从这儿切入进去,讲学习、科技的重要性。孩子们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有一个孩子突然说出来“鲁迅”,因为也有一些记者、也有一些媒体的朋友在那边,他们就笑,其实我真的笑不出来。你到这些孩子的家里看一看,他们没有课外读物,他们没有电脑,他们不能上网,他们知道的那种信息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我就想着,这些孩子是学习的黄金时间,他们是汲取知识最好的年龄,但是他们得到的教育是这种状况,因为他们将来就是我们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如果像这样的孩子他们去工作、去打工,你想我们劳动者的素质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多少年一直在和政府一起,有关的这些部门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让这些孩子能够融入城市,如何能够解决他们的一些基本的教育问题。

  所以谈亲子教育的话,我觉得有的时候你把家长给集中起来,他们听着也还是很高兴,但是他们可能会听着想到他一个月里边微薄的收入,怎么样能够让孩子吃好了饭、怎么付房租,他基本的生活需求可能想这些事情。你要告诉他要做一些让孩子和父母沟通的工作,他们自己可能觉得力不从心。我觉得这些可能在做家庭的亲子教育过程当中,其实我也非常的希望能够分层,就是对流动人群的这些我们应该更倾注关爱,当然首先要在政策上让他们融入到城市里来,这样国家城市化的推进这些政策就要配套。如果只是单纯的光说家庭亲子教育,我们在实践中来做,我们觉得对流动人群做这个工作难度要相当的大。

  我们现在就想换一种方式,我们想在这些打工子弟学校里边想成立打工子弟的成长空间,我们可能会再租一个教室或者租一个活动的地方,就是24小时我们都安排在这个社区,因为现在我们都是去社区工作,然后把老师、家长请到我们的会议室里来给他们做培训,我们现在走出去,我们在那儿建立这些孩子们的活动中心,这样我觉得可能会为他们服务可能会更加实际一些,现在也想做这么一些工作。

  主持人唐晓芸:从刚才谢老师的描述里边我感觉到了两种情绪,第一个,是谢老师特别大的热情,因为我们面对这样的打工子弟的孩子,尤其是面对这样的一些父母,他们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在做这样的一些教育,我们非常希望帮助他们,也希望指导他们。同时,又有急切,一方面是迫切,一方面是急切,因为这样的工作不是我们一两个人去做完成的,一方面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迫切的需要这些家长们,尤其是打工的人群,他们自己要意识到他可以在这分析来加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亲子沟通、亲子关系方面的需求,他们也要不断的来提升这方面的意识,并且不断的来学习。

  在今天谢老师的演讲里面,会有更加详细的关于外来打工家庭他们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方面的一些讲解和一些相关的我们这么多年时间的故事和技巧,也希望大家更多的来关注我们城市的外来务工家庭。最后,谢谢谢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和谐家庭高峰论坛,谢谢!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