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今年考上重庆某高校,入学头一个月就被拉到四川某部军训。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未离开过家,所以自入营起就集体抱怨“苦、累,无聊”。有一天,舅舅接到短信,就6个字:“我活不下去了”。于是,家人动员所有力量安抚、慰问,并且提前给表妹订好了国庆节回家的机票。
因此,当看到重庆市将在70万名大学生中开展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学军等活动的消息,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表妹怎么办”。
没想到这回家里人倒不担心了。据说,这次国庆长假,晒得黝黑的表妹回到家,所有亲友的评价都是“这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表妹自己也会一脸兴奋地讲述军营里的见闻,甚至怀念起那段苦日子。
有理由相信,4个月的社会实践带给重庆大学生们的收益将不止于此。
反对者认为,重庆市的做法是在开历史倒车,大学生应学习先进生产力,工农兵属于欠发达的封闭领域。
这正是当下大学生职业教育的误区,即过于偏重于专业实践,而忽略了社会实践。每逢暑期实践,学医的去医院,学理工的去实验室,学新闻的去媒体,由此带来的弊端是缺乏对国情的基本认知、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而这些恰恰又是用人单位看重的软实力。
就拿新闻媒体来说,提出的口号大多是推动、引领、读懂中国等等,然而我们这些年轻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接着就开始报道中国了。尽管跑的地方不少,见的人也多,但大多是浮光掠影,有时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和理解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一些媒体会把新记者派驻到地方锻炼个一年半载,也算是一种补课。
最近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驻站。刚来的时候听到一条消息,自今年秋季开学起,自治区政府每天为中南部地区的37万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个鸡蛋。
“一个鸡蛋也能算是自治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估计很多人像我这样不屑。直到不久前去以“贫苦甲天下”著称的“西海固”地区采访,在海原县一所小学,正巧碰上发鸡蛋。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并没吃鸡蛋,而是悄悄地放进书包里。一问才知道,是想攒起来,周末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再往山区里走,许多家庭冬天连柴火都不敢多烧,晚上让孩子睡在炕洞里,靠灰烬中的余温取暖。
一捆柴火、一个鸡蛋的分量,在北京、在银川是想象不到的。
推而广之,无论大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哪怕是航空航天,也有“接地气”的必要,有助于这一代年轻人更真诚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前段时间,深圳市第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20名学员也来到宁夏“西海固”地区,在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古湾村蹲点实践。这些官员大都是从家门、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经过一个月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位多年参与编审深圳市千亿元财政预算的干部,如今对一根玉米棒都心疼有加,因为“农民种地太不容易”。
回到深圳,一个干部总结说,这里一年的降雨量只相当于深圳一天的暴雨量,这里一年的收入只相当于深圳普通打工仔一个月的工资,这里一年的生活费用只够深圳人在外面吃一顿饭。他说,“如果沿海地区的干部不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做亲身的体验,只忙着出国考察,搞所谓的开阔视野,久而久之,就会对国情产生错觉。”
说得多好啊。还有一个干部感叹,要是过去,肯定制定政策,一声令下把这些人从“不适合人居的地方”都迁出去。一个月的劳动下来,才感受到那种“苦中有乐,故土难离”的心情。
时下大学生们对当官从政趋之若鹜,所以若在大学时代就能提前接受这样的“职业教育”,果真带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参加公务员考试,则百姓幸甚,民族幸甚。
时过境迁,中国早已脱离了那个狂热时代的语境,但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重提组织大学生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依然很有必要。(蒋昕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