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生给父母送安全套 好多家长吓一跳(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 17:1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微博 ]
学生“研究”安全套使用方法学生“研究”安全套使用方法

  成都49中学生在防艾日给家长送安全套,引起了不小争议;专家则表示,性教育应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

  “你们学校是怎么回事啊,娃娃咋会给我带回来一盒安全套呢?”昨日下午,成都49中高一(3)班班主任接到家长质问电话。像这样的电话,在昨天下午该校各班班主任都陆续接到过。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为了向学生宣传防艾知识,在昨日上午朝会时间,成都49中在全校师生中发放宣传资料,并向部分学生发放安全套,让他们带给父母,宣传防艾知识。此举在学生家长当中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家长下午就打来电话询问。据记者调查,质疑者多为初中学生家长,而高中学生家长则比较支持学校的行为。

  事件回放

  反对“这东西要把学生教坏”

  昨日上午,在该校朝会上,学校向全校师生发放了防艾宣传单,并要求学生向家长宣传,把防艾知识带进社区。在全校老师和部分学生拿到的“红丝带礼袋”中,除了这些宣传单外,还多了一样东西——一盒安全套。

  “这些学生是学校的红丝带志愿者,希望他们把安全套送给自己的父母,向父母宣传防艾知识。”该校健康课老师罗晓翔如是说。

  但是到了下午,就有不少班主任接到家长的电话抱怨:“学校在干什么啊,这么忌讳的东西都把娃娃教坏了!”

  “学校怎么教这些哦?”刘姓家长向记者抱怨,孩子还小,让孩子接触安全套会把孩子教坏,而且“我们都是成人了,有啥子不晓得的啊,还用娃娃来教?”

  陈先生的儿子在该校上初一,他认为学校的举动“值得商榷”。对初中生来说,预防艾滋病应从血液或母婴角度来讲,对性方面“暗示暗示就行”。

  支持 “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教育”

  高一(4)班的陈芮是该校红丝带志愿者,在昨天上午她也领到了一盒安全套回家。父母接到女儿带回来的安全套时,一脸平静。

  “我做防艾志愿者,父母都知道,而且一直都很支持。”陈芮告诉记者,在父母眼里,学习防艾知识可以自我防范,是件很平常的事。

  家长米先生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学到了防艾知识,也教育了家长。“现在的娃娃都成熟得早,许多小学都开始性教育了。学校这样做,我们当家长的十分支持。”米先生还表示,对“性”方面的知识,作为家长有时还不好对孩子开口,学校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家长都支持学校行为,认为孩子应该了解防艾以及性知识;而反对的绝大多数是初中学生的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年龄还太小,接触这些东西尚早。

  记者调查

  故事

  高中女生演示用安全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于防艾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该校早就已在学生中普及了。据介绍,成都49中每个班都有红丝带志愿者,在健康课上宣传防艾知识,高二(4)班的何奕佳就是其中一员,她被同学称为“牛人”,因为她曾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演示安全套的使用方法。

  何奕佳,这个此前从没接触过安全套的女孩,把安全套如何使用讲解得头头是道。“我们班男生都不好意思讲,于是我就自荐上去讲了。”这个女孩通过网络寻找资源,在百度上用“艾滋病、避孕套、防患”的关键词搜出了使用方法,并开始在家练习。有一天,妈妈发现她在看这些信息,当时惊呆了,“你看的什么啊!”

  “这是我要在健康课上讲的专题。”经过何奕佳的解释,父母很支持其做法,“并且还给我支招,让我认真看这些资料,到时好好讲。”

  罗晓翔告诉记者,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防艾教育方法有所不同,初中生主要是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而高中生主要是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

  此外,罗晓翔还经常教育学生,不要歧视艾滋病感染者。

  教师学生涉“性”宜疏不宜堵

  记者在该校随机采访中发现,该校师生对“安全套”、“性”这些看似十分敏感的内容表现得很平静。在他们看来,“这太普通不过了”。

  一名高中生告诉记者,在5年前他还在这里读初中时,性教育还是看展板、听老师讲,“即使这样,在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之间谈起,他们都觉得我们学校太超前了,老师要在课堂上讲性知识。”后来,有同学走上讲台当“老师”,甚至给大家演示如何使用安全套,“当时大家都感到十分新奇,感觉就像朋友之间在聊天一样,很容易听进去。”

  家长周女士开始看到孩子们演示安全套,最初感觉又惊又羞。“可后来我发现,这种形式比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吸引力。”

  负责该校德育工作的校长助理余光玲说,对当代中学生涉及“性”不能“堵”只能“疏通”,不能“补救”只能“预防”。现在学生发育都比较早,但这仅是生理上的,而非心理上的,所以教育应提前而不应推后。“只有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不让‘性’在孩子心中形成神秘感和隔膜感,才能真正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越轨’。”

  各方说法

  校方防艾教育进社区有益社会

  “红丝带是代表关注艾滋病的国际标志,戴上它表示你关心、关怀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群。”成都49中校长任仲儒说,该校进行防艾教育已有10年了,“虽然当前艾滋病蔓延形式比较严峻,但人们还认识不到位,对艾滋病感染人群怀有歧视心理,这些都需要纠正。”

  任仲儒表示:“防艾知识通过校园进家庭,再进社区,学生增长了知识,家长接受了教育,这对提升全民素质有推动作用。”

  同行支持的反对的都有

  “学校应该进行恰当的性教育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成都树德中学德育处主任文波认为,对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高中学生而言,防范艾滋病主要还是以知识性教育为主。不过,防艾并不就是安全套,这种做法太单一,宣传深度不够。“对已满18周岁的学生,采用这种方式是可以的。”

  石室中学校长助理张显国从事学生德育工作多年,他认为这种活动很有教育价值,也有开展的必要,“我们在教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教学生如何去引导别人珍爱生命,最终实现‘活着、活好、活出价值’的生命教育追求。”

  专家性教育应从四五年级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胜康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成都49中的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学习。

  “防艾必须让社会大众参与,营造一个全民防艾氛围。”张胜康认为,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亚高危人群,并且具有强大的社会传播力量,必须参与其中。“使用安全套是文明的安全措施,不要见到了就浮想联翩。”张胜康说,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行为就是控制性行为,孩子为父母送安全套的行为一方面展示孩子对家长的关爱,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张胜康认为,现在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初中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经成熟,性教育应在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应正视这个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如果回避,孩子们不了解才最危险!”(记者:王迪 摄影:实习生张菲菲)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