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这几天“帐篷哥”出名了:“帐篷哥”名叫赵铭,去年考入山东一所高校。周围同学不爱学习的状态让他不满,他退学进京到北大课堂旁听,夜晚搭帐篷留宿清华。(12月29日《钱江晚报》)
这么寒冷的冬天,背井离乡,租不起房,孤身一人栖息在陌生校园难以阻挡寒冷的帐篷中,这样的剪影满是悲情色彩。不过,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个年轻人在艰难中刻苦求学的佳话,它不比凿壁偷光那么夸张,不比囊萤夜读那么艰难,但隐喻的意义是一致的,年轻人求学的热情和坚韧的意志。虽然搭帐篷夜宿清华充满凄冷,但北大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一定能让他温暖,这也是“帐篷哥”能坚守帐篷的精神力量吧。
可这样的佳话能不能继续,不是“帐篷哥”的毅力和信念就能决定的。许多人看到报道后,立刻想到了前段时间的“蛋居者”:媒体的报道反倒成了举报信,这枚“蜗居蛋”不得不搬离。许多人担心“帐篷哥”的故事被公开后,命运会和“蜗居蛋”一样。
这并非杞人忧天。清华北门保安透露,已有领导指示过,不许赵铭再将帐篷等个人物品寄存在保安值班室。清华宣传部副部长于先生表示:赞赏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但不鼓励夜宿校园的行为。如果确有住宿困难,可向有关部门求助,但如何帮助这位同学尚无良方。
清华何以容不了一个帐篷呢?大学应该是盛产和制造教育佳话的地方。以前清华曝出过不少佳话,比如一个来自农村的临时工,先后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考到630分,在清华大学食堂用英语卖饭,清华学子尊称其为“馒头神”。清华很享受这个佳话,因为“馒头神”给学校挣了面子。其实,大学不仅应消费这种佳话,还该为佳话创造条件,给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