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2009年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教育盛典后,2011年1月12日下午,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全国30省的40余家媒体,于北京北辰洲际酒店再次推出“教育·责任·未来--2010中国教育盛典”。
复旦招办沈逸:微博和招生有着天然的默契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与前两届相比,本次教育盛典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融入新浪微博互动元素,形式上更多样,规模上也更加盛大,本届教育盛典再次重磅推出《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引起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各地几百家的教育机构老总、院校代表纷纷出席此次盛典活动。以下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沈逸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您现在关注到是我们今天是新浪2010年中国教育盛典名人访谈的节目,我们节目继续进行。在下面时间当中我们将会认识一个高校,这个高校一直在微博领域当中做了很多工作,介绍一下我们嘉宾,复旦大学(微博)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的沈逸博士,沈老师跟网友打个招呼。
沈逸: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这次拿到这个奖,先在这里讲一下获奖感言。
沈逸:这次复旦开通微博,也是针对复旦招生团队努力工作的结果,能拿到这个奖项感谢新浪创造这么一个平台,满足我们招生的需求,也感谢我们团队所有成员,也感谢所有支持这个平台的网友们,我们相信这个平台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越做越好,发展非常完善提供招生服务的通讯平台。
主持人:2010年是高校微博年,全国重点高校陆续开通了微博,应该说微博成风。对于微博和招生看起来没有太大关系,高校把这个平台利用得淋漓尽致。如何看待这个关系呢?
沈逸:复旦是2010年1月份开的,到2010年12月份基本上已经运营成一个气侯了。刚才有一点我不是很同意您的观点,实际上从复旦做招生情况来看,微博和招生有着天然的默契性,天然的填补了招生工作很重要的空缺,这个空缺就是说,我不知道您肯定有过高考记忆,高考填报志愿的现场,就是父母带着小孩到摊位咨询学校,小孩填报资志愿过程中,他很多时候作为被动接受者,大量的主见和沟通交流是发生在父母、教师和招生老师三者之间,小孩子是被凉在一边,他插不上嘴,因为话语体系不一样,知识层民和成年人不一样,成年人进入沟通状态他们被亮到边上,平时没有见到过各个学校,没有跟招生办的老师,面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经验。后来有了电话稍微好一些,线路容量有限。
微博这个平台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要有一个手机,他知道那个微博,他可以把自己语言呈现在招生办老师面前。第二个问题学生究竟需要什么知道,以往大量的招生时候我们是跟家长打交道,学生是什么不清楚,学生填报内在动力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这块以前没有办法被触及到,但是又跟招生质量和整个招生工作,微博出来之后就填补这样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让高校和每一个报考高校学生没有差距,面对面直接的接触。而且他所获得信息是个性化。在这个过程中,微博起了很强大的补充作用。而且微博推广深入应用方面,很重要应用本身有强烈的需求,那么招生和报考又是非常具体的事情,不像一般抽象的事情,供给方和需求方内在动力是非常非常明确的,所有有持续的动力让双方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很密切的互动,值得这个应用一旦推出之后,能够爱一个很迅速的成长。将来在技术上面能够解决一些或者在应用用户体验方面能够进一步完善,这块会变成非常专业应用领域,这方面需求会持续增加。
主持人:电话容量是有限,有时候接不过来,在报考季节突然有一天有几位学生同时访问,老师也不能把每一个回答到?
沈逸:今天出现这里是负责日常运营那位老师,他被赋予了一系列之最,复旦招生办获得这个名声,跟老师的付出不能分开。你讲到这个问题,事实上出现一个客观情况,各个高校招生办运营状况取决于这个团队是否给力,完全取决于这个老师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回复这个东西。另一方面有一个激励机制在,别人之所以信任你这个平台,复旦招生微博平台今天得到这个荣誉,就是因为你付出了,网友给你这样一个信任,你在评选中脱颖而出。第三个,将来有没有可能利用类似于数字聚合的技术,能够在上面允许网友增加标签把问题归类,把问题回答更有效率。现在唯一解决方法就是手工翻,每一天发问都是手工翻,这还是比较辛苦的。从Twitter国外微博平台,好像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这方面开发出什么特色,比如说自动问题分类功能,有一些提示功能,有一些按照允许你发出信息,为信息紧急程度和信息种类分门别类做标签,方便信息接收者回答。坦率说,微博还处在比较粗糙和原始状态,围绕微博周边的应用已经非常丰富,本身做的并不是特别精致,还有很大技术完善空间。
主持人:我们会逐步完善,高校利用它也会越来越好。
沈逸: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新浪在这方面已经走很前面,有先发的优势,跟高校有互动,把招生办提出朴素要求,找到一种技术实验的途径,也为这个平台上锦上添花,巩固和树立起更大的优势。
主持人:今天感谢您来到演播室跟大家交流,也谢谢大家的全程关注,本次的聊天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