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8日电(莎莉娃、张丽娜)时间飞逝,转眼间“90后”们已逐渐长大,陆续进入大学。与“80后”大学生一样,“90后”大学生们对同学聚会也非常热衷。在北京上学的武汉姑娘甘子希今年大二,她告诉记者,“同学聚会是件十分开心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找到原来上学的感觉。”
那么,“90后”大学生们又是怎么聚会的呢?他们的聚会是不是也如同他们一样,个性张扬又让前辈们看不懂呢?春节期间是同学聚会的高峰期,记者带着疑问,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些孩子们的同学聚会上。
经济实惠是关键 聚会之前先交钱
吃饭、唱KTV、逛街……初看起来,“90后”大学生们的同学聚会也遵循着普通的聚会模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新特点。
“我不喜欢由一个人来决定去哪儿吃饭。”正月初二,在中国传媒大学上学的“90后”孙延昊参加同学聚会,他说:“这还是应广泛取得同学们的意见,民主决定。”这种看法并不是个例,记者综合各大网站上的论坛相关主题发现,很多“90后”同学在决定聚会地点时,会先在网上的班级“QQ群”上进行民主投票,最终由聚会发起人裁决。
对于“90后”们而言,选择聚会地点的考虑非常实际。渤海大学大二学生溪遥认为:“主要是经济实惠,我们刚接触社会,也没什么经济来源,所以要选择经济实惠的消费场所。”内蒙古医学院大二学生小鹿也这么看:“聚会时重点是大家聊天沟通,所以吃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环境和价格。”
比起吃完饭再买单的结账方式,“90后”们比较喜欢聚会之前提前订菜,同学们一来就先交钱。“这样就算有同学提前走也没关系。”今年大二的周诗彤每次假期回来参加的同学聚会,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买单,她和同学们觉得非常合理。
聚会时同学们谈论的话题也非常实际。熟悉的同学们相互见了面,主要询问的是“你现在做什么啊?有兼职吗?有没有发现新的商机?”而炒股、投资等话题也逐渐在聚会上流行起来。
经常接触“90后”大学生的《大学生》杂志编辑刘贞认为,“90后”是商业逻辑里成长起来的一代,比“80后”更实际,也更能用物质的角度考虑问题。
满桌尽是“手机党”
“如果话题没意思,我就玩手机上网,”周诗彤说,“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聚会的时候也一直拿着手机不放,一边跟人聚着会,一边上上网。”
同学们时刻拿着手机上网,盯着手机不放,这是“90后”大学生们同学聚会出现的普遍场景。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手机和网络与他们是捆绑关系,走到哪里都不可或缺。
“参加人数比较多的同学聚会,坐的座位很重要,如果周围的人关系一般,聊的话题也不太感兴趣,我就会玩手机。而且大型聚会场面话比较多,听着也没意思。”历史专业的“90后”大学生王迪拿着苹果新款手机说。
另一名“90后”大学生王洋说:“聚会也有一个人安静的时候。而且时刻上上人人网,看看新浪微博,过一会儿就得更新微博或者浏览信息,这些都成习惯了。”
“我当然会拿着手机上网了,但是并不影响跟人聊天,我还会和好几堆人同时聊天呢。”92年出生的大学生小孙说,“聚会的时候大家会分成好几小堆聊天,这边谈魔兽,那边谈娱乐八卦啥的,我还能四处都参与。”
对此,刘贞认为,网络对“90后”的影响已经深入到行为模式中。“他们在生活中也会像上网一样,同时开着几个网页、同时想好几件事。而且时间非常碎片化,不再会有一大块时间专门做一件事,而是做这个的同时忙另一件事。”
喜欢小型聚会 更爱张扬个性
“比起我那些‘80后’的学生们,这些‘90后’孩子少了些集体观念,他们的聚会不是很热闹。”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所高中当班主任的王勤朴老师告诉记者。
“聚会的形式不重要,和谁聚会很重要,比起来好几十人的同学聚会,我更喜欢和几个好朋友一起聚聚。”孙延昊说。周诗彤也认为,每次大型的同学聚会都没意思,她参加的动力就是去看看其他久未谋面同学的近况。
“我对同学聚会不太热衷,人越多情况往往越混乱。我和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还是倾向于小圈子的聚会,三四个人最佳。”王迪说,“大型聚会有点像仪式性的东西,好像一年不搞一次就缺点什么,可能是用这种形式强化某个集体的存在感吧。”
在海南读大学的“90后”黄恒告诉记者:“最烦人多的聚会,又劝酒又要说煽情的话,不如几个同学相约去海边看看落日什么的。”
想想自己近些年来教过的“90后”孩子们,王勤朴觉得,他们在同学聚会或集体活动中更喜欢突出自己,张扬个性,而不是关注别人。“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些特长,这个会跳舞,那个会变魔术,所以他们喜欢展示自己,也比‘80后’学生们更自信。”
王勤朴说,每次参加“90后”学生们的同学聚会,他们都会恭维她的新发型或是穿的新衣服,还会评论一下她的身材。“‘80后’学生们的聚会多是对你表示尊敬和感谢,‘90后’学生们少了一些恭敬,而更善于跟你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