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急功近利的大学建设只会窒息大学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7日 15:40   红网

  如火如荼的大学排行榜尽管一直备受争议,但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念才教授完成的一项课题显示,大学排行榜在校长们心中的热度可是迅速的升温——提升排名已经成为大学校长们的共同目标。不仅如此,根据研究报告披露,大学排名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内外部管理、政策与决策制定以及改革思路与举措等,高校在制定各个层面的战略规划过程中都会考虑大学排名。(《长江日报》2月16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杀入某个排名就未免让“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称呼蒙尘。大学排名作为一种从市场角度看待和考察大学的评价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它满足了国家渴望摸清、提升教育实力的需要,给社会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也给了大学进行自我评价的指导。但是,大学排行榜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首先,目前世界通行的各种大学排名本身就并不完善,甚至是非常局限。此外,如果过分追逐于这种指标化管理,会毁灭大学本身的精神。2010年,香港大学是各大学排行榜的大赢家,但是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先生对此反映平淡,称大学精神应为理想不为大学排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

  而在我国大陆,由于大学排名关系到生源,关系资源分配和发展空间,是学校发展“关键点”所在。同时,也因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人难以割舍的一个梦,近年来关于创建一流大学的声势可谓是轰轰烈烈。但时至今日,中国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或许,正式因为长久的等待和失败,让人被时间慢慢消磨了耐心和毅力,如同对诺贝尔奖的追求一样,我们也正在陷入急功近利的包围之中。今日的“共同目标”说到底也是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其反映了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试图告别生活在西方阴影下的急切心情。

  高校的发展有其规律,提提口号,打打气,设定个目标没错,但是一旦陷入急功近利就非常可怕的了。急功近利使其发展充满了形式主义、谋求政绩的倾向,这导致学校在建设中行为异化,偏离了其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映到现实的教育中来,就是令扩招异化成一场“大跃进”——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素质降低、青年道德嬗变、就业压力加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从根基上矮化了大学的精神,而伴随着大学精神的矮化,大学本身也陷入困境之中:高校发展模式化。

  正因为如此,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忧虑的说道:大半个世纪以前,好歹大学还是走在社会的前面;如今,大学正在一步一步沦为权贵和世俗的奴婢。而再看看现在的一些学校,中心任务不是培养人才或者做研究,他们所剩下的或者说唯一想要做的就是挖空心思,用尽手段的提升大学排名,当然这个过程就是去达到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各项指标,用一个个数字来证明自己。

  这种急功近利还导致了大学的世俗化。排名只能依靠数字,而数字是很容易造假的。为了提升排名,一些学校费尽心机的讨好于前来“调研”的课题组,某些所谓的专家也趁机捞的盆满钵溢。在这场利益的交换之中,双方各得其所,留给社会与公众的只有一个美其名曰“大学排行榜”的东西。

  “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大学校长们的“共同目标”,于我听来丝毫没有一点欣慰的感受,反而觉得十分刺耳,这情景就像是中国的城市个个都说自己要成为国际大都市一样显得无比可笑。对于中国来说,不论高等教育发展还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前最根本的还是要撇除急功近利的心理,回归教育规律本源——去行政化之下的“中国模式”,才是正途。对于排行榜,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前边俩字“大学”,而非“排行”,而校长们这种过分的关注于各种花样繁多的大学排名,只会让自己在一场功利、浮躁的新“运动”的撞得头破血流。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