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你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什么样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7日 22:45   新浪教育 官方微博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2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针对当前高校教育提出“理想之大学 大学之理想”话题,他认为,高校应鼓励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应该倡导高校注重学术争鸣。他说,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学术争鸣的活跃舞台,高校管理者应尊重来自学者、教授对学术的不同见解,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才是学生眼中的“理想之大学”和高校领导为之奋斗的“大学之理想”。

  作为大学教师、学者、大学生或旁观者,你对当前高校教育有哪些建议和看法?你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方向和不足,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另外,作为经历校园生活的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做些什么?今日起,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城市晚报道共同发起“理想之大学 大学之理想”话题大调查。

  欢迎参与以下调查,并在以下微博中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新浪教育微博http://t.sina.com.cn/edublog

  城市晚报微博http://t.sina.com.cn/cccswb

  我们将把你的建议和观点记录下来,整理后,交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手中,你的建议和观点可能将会被带到“两会”上,成为影响高校发展和改革中的真知灼见。

  相关报道: 建“个性”大学 育“个性化”大学生

  “一名考试成绩95分的学生和一名90分的学生,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我认为没太大差别……分数只是考量优秀学生的一部分,正是一些唯分定论的校园环境,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该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大学生不能、也不应该是模式化的‘出炉’,这也是解决就业的一个方向”。昨日,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抛出“理想之大学 大学之理想”话题,除建议高校鼓励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外,他还提出应该倡导高校注重学术争鸣的观点。他认为,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学术争鸣的活跃舞台,高校管理者应尊重来自学者、教授对学术的不同见解,这样的大学校园环境才是学生眼中的“理想之大学”和高校领导为之奋斗的“大学之理想”。

  人才培养>> 大学生要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盛连喜1972年进入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30余年的高校工作经历,让他对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有着极强的敏锐性和独立的思考。

  记者:您今年有什么提案?

  盛连喜:“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教育质量、学生培养问题。当然作为高校的党委书记,我最关心的还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现在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毕业生如何尽快地适应工作需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据调查,美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适应工作的时间是1—2年,而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适应工作的时间大概是三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大学实训、实习条件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短。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目前正在探索并实施着“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模式,使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基地、有经费保障和制度化。另外,我们现在的学生,高中阶段就分文理,学文科的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就差些,学理科的学生人文素养就差些,这与我们所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愿望相悖。应该从招生制度的改革来带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真正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校园管理>>  治学风格要有“个性”

  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已大不如过去,盛连喜说,自己持保留意见。他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基本上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不能以旧有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大学生。当然,有些问题也比较突出,但不能简单地否定整个群体的主流。

  记者:当前,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频频被热议,不少大学生表达“学识无用武之地”的观点,您怎么看?

  盛连喜: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一直在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话题,从高校来讲,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大学生兴趣、“个性化”学习,是实现就业的一个方向”,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说,需要就业的人口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空间相应变小,具备综合素质和广泛兴趣爱好很关键,如果所有的大学生都以一

  个“标准”来培养、“出炉”,就很难实现所有人同时就业,这应该是所有高校管理者和领导深思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首先要从学校的环境、氛围上营造,这其中涉及到校园的管理。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是有个性的,个性能体现一个人的治学风格,现在大学缺的就是具有个性的治学风格,如果都同化了,教师就没有了激情,也就没有了创造的空间,培养出的学生也就不能体现出“个性”。

  高校生命力>>  给学者决策权 发挥教授作用

  目前,学术上急功近利、学术造假甚至学术剽窃的不良行为在部分教师中有蔓延之势。

  记者:一所大学真正的生命力应该体现在哪?

  盛连喜:在于教授作用的发挥。大学加强管理并不意味着给行政更大的权力,而是意味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以治学者优先为核心理念,倡导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依法民主管理。

  现在都在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这个制度里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倡学术民主,充分尊重学者,这恐怕是各个大学都在改革当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不能让官本位的思潮侵蚀高校。比方说,东北师大自2000年开始在学院的层面上实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在这种制度下,对学科建设、学院发展规划,教师的选拔与培养等重要问题都由教授委员会决定。在学者层面上,扩大校学术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的权力,学校主要领导都不进入委员会,委员会以教授为主,由他们讨论决定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事项,决定学科建设的立项、资金投入强度等,初步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离。大学之所以成为知识创新和先进文化创造与传播的地方,就是因为对学术的尊重。(来源:城市晚报 记者:刘佳雪)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