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将于3月12日至13日从北京国际贸易中心首发,之后还将在大连、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六个城市巡回展出。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将同场摆擂,展开生源大战。
视频:徐永吉谈推进学生国际交流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作为教育展的前站,3月11日,2011中国留学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论坛议题包括出国留学与中外合作办学、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等。论坛拟介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2010》,该报告包括多项认证统计数据,2010年度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合作办学认证以及港澳台地区认证的程序、标准、趋势等热点问题。以下为论坛嘉宾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副巡视员徐永吉先生的发言实录:
徐永吉:尊敬的会议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出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学生双向交流论坛。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加强培养国际化人才”。
大家知道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扩大教育开放提出的重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在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中明确提出,要明显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的推进学生国际流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把推动学生的国际交流,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此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不同文化的国际化人才,以服务于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战略。例如1999年欧洲启动实施博罗尼亚进程,使欧盟国家的学生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大学进行学习。欧洲流动学习行动计划,就是为此而特点建立的。据报道,伊拉莫斯计划实施以来参与国家达到了31个,汇集了200多万欧洲高校的学生。2008-2009年学年,共有16.8万名学生通过该计划到相关国家学习,比前一年增加了8.7%,创了历史新高。学生的国际交流促进了青年人对欧盟国家的跨文化了解,对欧盟一体化进程发挥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在亚洲东盟大学联盟,也是为加强促进东盟高校之间的合作,增进东盟学生之间的了解而建立的,而且这些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联盟建立于2005年,到2007年联盟已经涵盖了东盟10个成员国的11所,并建立了4个战略重点。据世界教育信息报道,近2006-2007学年,11所东盟大学通过学生交流项目提供了127个奖学金名额,受助学生可以到东盟大学学习一个学期。国外著名高校更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国际交流,将其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举措加以推进。除了通过传统的校际交流方式进行学生互换之外,还积极探索通过建立海外试训基地,开办海外办学等新的途径,为更多的学生获得国际交流机会而努力。比如说美国纽约大学,积极的在全球建立门户校区,布局国际学习中心。除纽约校区之外,美国纽约大学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建立了门户校区。最近经过中国教育部的批准,该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上海筹设上海纽约大学。另外该校还在伦敦、巴黎等十个国家、地区城市开设了学习中心,从而得以将纽约大学的学生派往上述学习中心进行学习。目前该校具有一定海外学习经历的人数,占到在校生比例42%,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学生国际交流比例最高的高校之一。
过去几年内学生的国际交流,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一系列积极发展来华留学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统计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达到了28.74万人,公派留学1.24万人,同年我们接受了26.5万名来华学习,向174个国家提供了2.2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搭建教育合作交流平台,消除国际壁垒,推进学分、学位互认,为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一是大力的推进国家和地区间相互承认学历学位,截止目前中国教育部共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的协议,为中外学生在更广的范围内学习深造和国际交流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是积极搭建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并将学生国际交流,作为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教育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先导性,学生交流是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国际交流促进国家间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夯实国家与地区间国际交往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例如在去年建立的中美人文交流磋商机制当中,双方宣布在该机制框架内,未来4年中国将选派1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美方将派1万名学生来华学习。去年年底通过了亚洲校园计划的框架和指导方案,项目启动以后将大大的推进中日韩三国间的学生交流与流动。
三是加大对出国、来华交流工作的支持力度,实施高级学者和研究生项目等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研究启动了国家区域问题研究以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2010年调整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资助标注,有效的改善了国家公派求学人员在国外学习期间的生活条件,并进一步提高在外学生的管理水平。中国政府还颁布实施了来华留学政策,为支持更多学生来华学习、研修,中国政府去年提高了政府奖学金的标准。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为跨境学生流动提供服务和支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面向全国开展国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的认证服务,为持有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的学生在中国升学就业和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从2000年开始,面向国内外开展中国学位证书和其他教育文凭的认证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国际流动,提供了质量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第三方面机构,还积极参与推动国际学生的交流,自2001年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美国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中美高校学分学历互认为基础的1+2+1项目,使中美大学生共同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证书。项目实施以来,从一开始的7所高校到现在发展到100余所,有力的推进了高校学生相互流动。
五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学生互换。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计划每年派出100名学生到浙江大学学习或到中国企业实习,浙江大学也将派出50名学生到新加坡科技大学进行类似的交流,为期16周左右。
六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秀课程和管理经验,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截止目前,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264个,其中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以及外国学士以上的教育机构有33个,项目有463个。这些机构和项目,为中外学生的流动提供了稳定和畅通的平台。
当前,中国在推动学生国际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去年年底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学生国际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指明了方向。中国将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扩大政府间的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的互授联授。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还将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来华学习,并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质量。同时我们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推进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今后,我们要继续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这些任务,扎扎实实的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培养大批国际化的人才。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要依法有序稳步推进学生的国际交流,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标准,保持质量。参加国际交流的中外学生,应当是在中外高校正式注册的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开展学生国际交流的,应当首先依法获得审批机构对机构和项目的批准。联合授予学位,就是双方学校在同一张学位证书上共同签章,这样的证书所含的信息应当满足双方学位证书信息的要求,其有效性应得到有关部门的合住。
二是双方应该在充分了解对方教育制度前提下,对互换学生学科教育大课、学时、学分、学位授予标准等进行评估。通过互换协商,对学生的层次规模、收费模式、学位证书等等作出安排,切实保障中外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要全面实现中外学生的双向流动,通过学生的交流加强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要努力争取更多的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提高我国教育的影响力。
四是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参与度,注重人才选拔过程当中的公平性与透明度,要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在操作形式上可以采取国家支持一点,学校减免一点,个人筹集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等等,使更多家庭经济较差的优秀学生,也能够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项目。
最后要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和协调,高校外事部门要主动会同教务和学位管理部门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等相关院系,做好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学籍管理、学生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促进相关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以上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情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