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程催人急
治理湘江,站在新起点,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共识已然成型。3月,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又从北京传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省发改委主任胡衡华欣喜地说:“历经多年,湘江流域治理终于纳入国家治理战略,将为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积累经验,为流域内4000万居民带来福音。”
我们同时了解到,这是国家层面针对湘江流域治理的高瞻远瞩,国家发改委牵头,10多个中央部委整体参与,统筹谋划;这是豪情满怀的一幅全新图景,10年治污,总投资近600亿元,涉及项目900多个,前所未有的投入,要让湘江的重金属污染得到实质性化解;我们更有理由期待,历经百折不回的湘江治污,将汲取更宽广、更磅礴的力量,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生态经济带建设。
沉重的河流
湘江,重金属污染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被舆论称之为“沉重的河流”。
“究其原因,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区域,是湘江流域的几大主要工业污染源。”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袁乾培介绍说。
早期的湖南产业布局中,湘江上游的郴州主要是矿产原料供应地,而冶炼工业基本集中在株洲、衡阳等地。且看源头,郴州三十六湾,这里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铅、锌、锡、煤等矿产资源丰富。当地史载,从明万历年间开始,即有人在此采矿。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疯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郴州三十六湾更是陷入掠夺性开采局面,上百家几乎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非法矿企林立,产生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而随意堆放的废石、废砂、废渣经山洪冲刷流入河道,仅甘溪河(湘江二级支流)河床就抬高近十米,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湘江一路北去,过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至洞庭湖,沿岸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精华地带。流域内人口超过4000万,初步形成了城镇密集、工业集中的发展格局。湘江干支流两岸有大中型工矿企业1600多家,既包括“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布点的中央、省属骨干企业,如株洲冶炼集团(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集团(株洲化工厂)、衡阳水口山集团等,也有日后蓬勃兴起的冶炼、化工等各类企业。
在发展重于环保的年代,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废水恣意排放,使得湘江流域水质急转直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79年的报告中,已将湘江列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污染造成一系列的直接后果——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湘江流域的水环境、水安全非常严重,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治湘江,上升到国家层面
治湘江,湖南人付出了大量努力。
早在1979年,我省颁发了国内第一部省级制定的水环境保护条例《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但那个年代,技术制约之外,还有不少实际困难。原湘潭市环保局局长黄常见回忆道:“那时候对重金属污染的很多基本机理都在探索之中,资金、人员都是问题。”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06年。国家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我省亦开启了湘江治理的大幕。
2007年,省里铁腕关停了洞庭湖畔的234家造纸企业,洞庭湖水质恢复到三类水质,博得国内外不少赞誉。
2008年,湘江流域660家造纸企业一下子关停超过三分之二,郴州四大矿区198家企业全部关停到位。
2008年6月,在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时任省长)周强第一次把湘江与莱茵河并论,提出了“打造东方莱茵河”的远景目标,湘江的发展目标变得更加清晰。
……
此后,几乎所有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都要涉及关停企业的数量。当然,有观察人士看得更深远:“经济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解决产业转型问题,湘江治污是很难彻底完成的。”
一定程度上,单纯的关停并转,对地方财政相对薄弱的我省来说,无异于“壮士断腕”。以郴州三十六湾所在的临武县为例,该县以前约有80%的财政收入源自矿山采选、冶炼和相关行业。因治湘江而起的停产整顿,对这些县的县域经济无异于釜底抽薪。
在“治标”渐见成效之余,我省也开始探索一些长效的、基于利益引导机制上的治理措施,如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绿色信贷制度等。然而,湘江重金属污染历史长、地域广,欠账多、难度大,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省发改委认为:“从一路摸索的治理思路看,单凭一省的力量已很难‘治标治本’,惟有放在更高的层面统筹谋划。”
尤为凸显的是,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逐渐累积,污染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近几年,流域内相继爆发了株洲镉污染、岳阳新墙河砷污染等多起污染事故,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我省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将湘江纳入国家的大江大河治理。省里主要领导也多次到中央部委汇报工作,争取更大的支持。
在多方面的呼吁和努力下,历史性机遇终于到来——
根据中央领导关于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批示精神,2009年7月底,省发改委召请湘江流域8市分管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布置《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年9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北京主持召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环境保护部、湖南省政府为副组长单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编制领导小组,正式将湘江治理提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谋划。
湘江治理,终披上国字号外衣,一幅全新的图景正徐徐铺开。
多方合力,打造“东方莱茵河”
我省迅速行动。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省发改、环保、财政、科技、国土、经信、住建、水利、农业、有色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全流域治理工作。流域内8市67个县(市、区)高度重视,均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牵头的工作班子,配合省里工作。
到了2010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组织环保部、科技部等8部委来湘,深入株洲清水塘等湘江7大重点区域实地调研。省里一位陪同的工作人员记得,8部委与治污工作相关的司长们都来了,一位司长曾不无感慨地说:“上下游一路看来,没想到湘江污染这么厉害,确实需要多方合力、整体治理。”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多部委共同发力。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由多位院士主持的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认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应尽快启动实施。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再次组织召开国家10多个部委协调会,各部委均表示全力支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工作。
具体而言,到底怎么治?
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又一次提到“东方莱茵河”。他指出,要把湘江治理作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建设美丽繁荣的湘江经济带,打造“东方莱茵河”。而此前他在率湖南省高级代表团在德国黑森州莱茵河畔考察访问时,反复叮嘱随行的代表团成员,要充分借鉴莱茵河的经验来加强湘江的保护、治理和管理,真正把湘江建成一条风光秀美、沿岸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之河、清洁之河、富庶之河。
“立足现实,欧洲莱茵河是国际公认的污染后治理的典范,其成功经验大有可借鉴之处。”方案编制部门不少同志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正是抓住了湖南发展的关键。
根据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导小组部署,省发改委负责牵头编制方案。为此,省发改委先后10余次组织专家和编制人员深入7大重点区域开展污染调查研究和数据比对,掌握重金属污染第一手资料;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湘调研,指导方案编制,为湘江治理出谋划策;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湘江流域8市和有关部门意见。
厘清治理思路,时任省发改委主任、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作斌认为:“湘江治理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水环境、水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湖南仍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如果实行全面的产业退出机制和区域限制开发,对湖南经济发展无疑会伤筋动骨。”
集思广益,涓涓细流汇成大智慧。有的认为:“湘江流域的水问题,不仅仅是水好水坏的水质保护问题,还有一个水多水少的水量利用问题”。有人提出:“既着力解决当前危害较大的重金属问题,确保流域内生产生活安全,也着眼建立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更多的人建议:“改变过去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治理办法,突出湘江全流域整体治理”……在这些判断的基础上,《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治理基本思路,即:坚持“治理与发展并重”,以“保民生,控源头,还旧账”为主线,突出“保障民生安全、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历史遗留污染”3大主要任务。
“《方案》共筛选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省发改委资源环境和项目前期工作处处长罗宏介绍说。具体而言,《方案》按照环境敏感程度和治理技术水平,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时序,坚持分步实施。
——整体上,坚持保民生、控源头、还旧账。重点解决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生存条件丧失地区群众的安全饮水和避险安置问题,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关;对工业污染源通过工程治理、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重金属排放。对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因地制宜,分类治理,逐步消除安全隐患。
——空间上,突出重点区域。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重点,着力抓好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长沙七宝山、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岳阳原桃林铅锌矿、娄底锡矿山等重点区域的污染整治,尤其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乃重中之重。
——时间上,规划期为2011年至2020年,投入重点主要是前5年。力争经过5年(2011-2015年)的集中整治,使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大幅度削减,重大环境隐患得以基本扼制。
——机制上,突出政府的监管职能。取缔关闭非法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坚决打击偷排、直排或超标排放,建立污染在线监控管理体系。
——同时,《方案》提出推动上下游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和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实现资源型产业的战略转型。
全方位的治理方略,获得了中央部委的高度肯定。2010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主持召开委办公会,审议并同意《方案》。张平强调说:中央和地方要下定决心治理好湘江,务必要取得实效,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示范。
先行先试,首批项目已“落地”
根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湘江流域是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试点,治理项目要先行先试。
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首批项目就已启动并加快推进。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同意我省上报了第一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同年10月,22个重点项目获准同意启动,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为湘江流域治理工作开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