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公布2010至2020年教改纲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5日 15:16   北京日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

  酝酿了许久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昨天正式发布,为北京市未来十年绘出了教育蓝图——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

  围绕当下的教育热点,本报摘取纲要中的六大亮点,为读者解读。

  战略目标

  公平的教育: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发达,教育机会更加充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建立覆盖全市的0至3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网络。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以户籍人口计算)的比例即毛入学率达到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到6700名。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

  优质的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高质量教育。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体系。

  创新的教育:充分激发学校和师生发展的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突破。

  开放的教育: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京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更加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教育在吸引和聚集国际化高端人才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在京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18万人次。

  关键词:入园难

  亮点

  一半以上幼儿园是公办

  纲要: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为适龄幼儿提供充足的入园机会。

  现状: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入园难问题日益凸显。从最初的提前半年报名,到现在的提前两三年报名,甚至有的孕妇挺着大肚子就忙着为孩子上幼儿园之事奔波。得知入园报名的消息后,全家人又得轮流上阵、昼夜排队,搬马扎、支帐篷,一排就是几天几夜,其中不乏90多岁的老人。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报不上名。

  专家解读: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说,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性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启蒙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具有重要意义,享受学前教育是每一个儿童应有的权利。

  为缓解目前出现的入园难现象,市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9%,公办幼儿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为此,本市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政府主导、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

  未来五年,全市将投资50亿元,新建300所幼儿园,改造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50所街道幼儿园。统筹幼儿园规划布局,依法保障新城、新建改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优质平价服务,进一步增加城镇地区公办园数量,加强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园建设,鼓励和支持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教育资源举办幼儿园(或附设幼儿园、幼儿班)。建立覆盖城乡的0至3岁幼儿早教基地服务网络,保教结合,促进科学育儿。

  大力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学前教育职业学院”,实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培养6000名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幼儿园教师培训参照中小学培训方式纳入政府教育培训序列。

  马上就访:为缓解入园难,今年,本市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新建、改扩建、开办小学附属幼儿园和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等多种途径,增加学位2.1万个。今年,东城区将在充分挖掘现有园所潜力的同时,新建11所幼儿园,增加千余学位。西城区将对9所幼儿园进行改扩建,使每所幼儿园增加1至2个班。朝阳区将新开10所幼儿园、新增70个教学班。未来五年,海淀区将新建40所幼儿园,并加大对现有幼儿园的改扩建力度。丰台区新建和改扩建的幼儿园数量也将不少于40所。目前,房山区已有719名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幼儿园,丰台区也在探索利用小学闲置校舍开办小学附属幼儿园。

  声音:家住朝阳区百子湾家园的闫女士最近很犯愁,因为两岁多的孙子眼看就要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但小区内只有一所幼儿园,不知能不能送进去。而且,这所幼儿园是所民办园,每个月托费在2500元左右,对于他们这种工薪家庭来说,实在承受不起。“真希望《北京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小区内能开设一所公办园,即使是民办园,最好是由政府出钱补贴,把每个月托费降至1000元左右。”

  关键词:负担重

  亮点

  孩子作业多少将定期公告

  纲要:各级政府要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课业负担。

  现状:上学背的书包变成了拉杆行李箱,晚上写作业要写到深更半夜,好不容易过个周末也不能休息,因为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如今,沉重的课业负担就像一副小夹板,令中小学生身心疲惫。很多学校因为不能保证每天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造就了一个个小胖墩儿、小眼镜儿。

  专家解读:市政府督导室主任、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顽症,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此十分关注。个别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给孩子加压力、增负担,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为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课业负担,《北京教育规划纲要》已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今后,政府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北京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建立各级教育质量标准、教育评价和督导监测制度,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课业负担。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定期监测、公告制度,规范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不得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要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要营造有利于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育人环境。

  马上就访:今年,本市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加大对学校、教研机构以及公办校外教育机构的监管,查处违规补课和办班行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声音:胡女士的女儿是某重点学校初一学生。孩子每天早晨7时出门,在校上九节课,下午5点以后放学,赶上班会或值日更晚,到家得6点半了。晚饭后7点半开始写作业,经常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做完。每天没有时间复习,光应付作业了,睡眠严重不足。

  “如果这是孩子初三或高中的学习日程,我绝无二话。但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学校的这种‘课时多,作业多’的教学方式真该改改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前景令人堪忧!希望《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能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词:择校热

  亮点

  教师和校长区域内流动

  纲要: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现状:虽然明文规定“免试就近入学”,但小学入学、“小升初”的择校风不但屡禁不止,而且愈刮愈烈。很多孩子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利用课余时间学音乐、读英语、上奥数、补作文……到了六年级该“小升初”时,依旧找不到上优质初中校的道路。原本“减负”的初衷没有达到,其间还滋生了特权、暗箱操作等问题,为了上好学校,家长们只能各显神通。归根结底,择校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

  专家解读:市政府督导室主任、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说,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始终是政府的一项职责,这也是我们这些年在努力推进的工作。现阶段,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够均衡,家长们又希望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读书,从而导致了择校问题。

  最近,市教委与教育部签署了“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到2015年,全市16个区县全部实现县(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对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评价:比全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时间提前了5年,体现了北京市政府的决心和责任意识。今后10年,北京教育不仅是均衡发展,还要优质均衡发展。

  为此,本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每一所学校配备高水平的老师,大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并建立和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同时,要全面落实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实施现代化中小学建设项目。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学校托管、优质管理输出、教师特派等办学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马上就访:今年,本市将加大市级财政对农村地区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试验,制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研究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的政策。同时,市级财政对农村地区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也将加大,并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试验,制定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此外,还将推进教师交流试点,研究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的政策。

  声音:谢先生的儿子今年面临“小升初”,儿子在班上是个活泼可爱、多才多艺的孩子。从小开始学习书法,练得一手好字,班上的黑板报一般都是他在办,运动场上也不失他的身影,学习不差,在班上可以排个前5名。可是,谢先生夫妇很担心儿子被电脑派位到一所不怎么样的初中去,“如果是这样,6年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但愿《北京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后,家长们能不再为孩子择校的事伤脑筋!”

  关键词:高考改革  今年调研高考一年多考

  纲要:考试内容改革为重点,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探索实行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探索开展市属高校本科自主招生试点,招收有特殊才能、特殊贡献及拔尖创新的人才。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以会考成绩和职业素养测评结果作为主要录取依据。

  现状:一年一次的高考,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素质教育只好给应试教育、周末补课让路,学生负担不断加重。高考升学率不仅是学校的脸面,甚至与老师的收入挂钩。

  “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压力能不大吗?”北工大附中高三老师说。目前,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她的班上,有的孩子压力大得吃不香、睡不好,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离家出走。“家长们都望子成龙,重视学历,根本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一窝蜂地往本科挤。”东直门中学高三年级老师说。

  专家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高考改革,不是取消高考,而是改变一考定终身,对考什么、怎么考进行改革,纲要中提到的“北京自主命题”、“高考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社会化报名试点”都有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

  同时,高考改革还应该给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范围,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推进多种考试对统考进行补充,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科学的制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测试体系,增加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考试安全和考试公平。

  高考改革应该小步跑,不停步,每年改革一点,既不会因为变化过大而引起争议,损害考生利益,又可以跬步千里,几年下来就有一个大的飞跃。

  马上就访:今年本市将启动研制高考社会化报名和一科多次考试方案。据透露,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将率先推行多次考试,但不会影响今年高考。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学生将不在毕业学校报名,而在居住地报名,就近应考,不仅缓解高考交通压力,同时也使每所学校不会再统计本校学生成绩和升学情况。

  此外,今年五月底前,本市将完成对高考加分项目和政策的适当调减。目前本市包括加分、保送、优先录取等照顾项目多达20多项,去年高考,本市有万余名考生享受到各种加分照顾。

  未来,本市还将继续探索本、专科分类考试,高职层次推进以会考成绩和职业素养测评结果作为主要录取依据的改革。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校比例扩大,优秀中职毕业生还可免试升入高职。

  声音:东直门中学校长赵景芝说,希望未来的高考,能不再只以分数论英雄,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多进入优秀大学深造的机会,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期待改变目前与高考雷同的笔试形式,既为学生减负,也便于高校选拔适合自己的学生。高考制度改革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还需要整个社会改变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一起推动高考制度的改革。北京的孩子升学压力不大,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本科学习,有些孩子可能上高职学技术,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人才

  亮点

  大学生可跨校选课

  纲要:以多种形式为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持和保障。把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鼓励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试点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的选课制度。探索建立高等学校学生校际转学制度。

  现状: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一针见血。虽然“世界一流”已成为多数高校的口号,但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依然尚未破题。

  虽然高校都号称学分制、弹性学制,但大都是学年学分制,要上满四年,能提前毕业的很少,在本校转专业都难,更别说跨校选课了,而且由于课程设置问题,学生即使学有余力,也很难多修学分。

  专家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看到纲要中提出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很振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集中学校优质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变人才培养的体制、观念、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高校还需引进一流的师资,鼓励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阶段,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马上就访:今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学院路共同体院校以及北方工业大学等1至3所市属高校将率先试点按学分制收费。高校本科将成为3至8年的弹性学制,优秀的学生可用短时间修习完本科课程,提前进入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阶段,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可用相对长的时间打牢基础,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后,再走向社会就业。此外,还将使大学生跨专业、跨校选课更为方便。

  今年,还将继续推进“翱翔计划”、“雏鹰计划”,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科研行动计划”,加大校内创新训练实践基地建设。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

  声音:高三考生家长马骏原本计划送孩子出国读大学,因为中国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压力太大,创新精神基本被扼杀,上了大学后,大都混日子,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学术研究氛围。“未来十年,我期待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能逐渐浓厚起来,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想学就学

  亮点

  市民将有终身学习卡

  纲要: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学习制度,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市民终身学习卡”等终身学习制度。鼓励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面向广大市民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教育。建设北京开放大学,形成开放的继续教育平台,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现状:长期以来,市民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基本就与全国高校的课堂、名师以及超过6亿册的藏书绝缘。想通过继续教育深造,即使拥有了高自考、成考的学历,在职读研的单独学位证,在就业时也会受到“歧视”。

  退休在家的老人,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会发现周围并没有多少可供自己选择的学习资源。市民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获得的学分,也很难得到学历教育学校的承认。

  专家解读: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王茹芹表示,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纲要提出要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就更需要终身教育体系,市民提升自身的知识、文明等综合素质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也正是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大学习资源的供给,方便市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马上就访:今年本市将推动组建开放大学。向全体市民敞开大门的北京开放大学,是本市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将依托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组建,待通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论证后正式挂牌。

  届时,市民只要轻点鼠标,不出家门就可以聆听院士讲课,通过在线考试可以获得学分,这些学分攒在一起,还能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承认。此外,今年还将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开展市民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试验。加强农民教育网络和基地建设,推进“技能+基础”的农村学历教育。

  声音:市民钟先生希望改革目前的学位制度。目前我国是学历证、学位证的“双证制度”,用人单位招聘、定薪、晋升都以学历证明为重,学位证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学历证只能证明学习经历,而学位证才是学生能力、学术成就的体现。在职学习中,自考、电大的学历被看轻,在职读硕、读博则只有单证,即学位证,这些学生求职时,经常受到“歧视”,这将打击在职学习的热情,不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建议改革用人制度、人才评价制度,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创造环境。”

  十大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本市将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十项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建设项目。

  1.学前教育保障项目

  实施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新建300所幼儿园。实施幼儿园改造工程,改造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50所街道幼儿园。实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培养6000名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2.现代化中小学建设项目

  实施新城配套学校建设工程,结合新城建设、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造,新建一批优质中小学。继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

  3.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项目

  制定实施基础教育空间布局规划,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的覆盖范围。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和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成良乡、沙河高等教育园区和大学新校区建设。

  4.职业教育能力建设项目

  建设20所左右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30所左右市级示范性职业学校。重点建设20个左右与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专业领域,打造50个左右职业教育名牌专业。

  5.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实施“北京高等教育资源统筹计划”,探索中央在京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深化北京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继续实施“首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6.终身学习网络建设项目

  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社区服务网络,每个区县建设一所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推广“终身学习周”、“市民大讲堂”、书展、读书活动等影响力较大的学习活动,建设面向全市、服务全员的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中心。

  7.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脱产培训。加大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8.教育民生保障项目

  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三年规划方案”,加大对各级各类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加大面向社会困难群体的职业培训投入。将青年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

  9.教育信息化发展项目

  全面升级“北京教育信息网”,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和统一认证中心。建设数字校园示范校,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园网建设。

  10.教育国际合作推进项目

  建设若干个中外合作办学品牌项目。实施“留学北京行动计划”,提高学历生和研究生比例。全面推进汉语国际推广,稳步发展境外合作办学。

  来京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

  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范围

  北京对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做出了明确规划,这项工作已被纳入北京市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范畴,今后来京人员子女上学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保证随迁子女在首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24日,北京市正式出台《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对如何进一步增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任务。 《纲要》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范畴,强调“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纲要》指出要加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首都生活的教育,在确保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同时,注重他们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的培养,以使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较快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截至2010年10月,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共有43.3万人,其中7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选先方面,与北京市学生同等对待。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全部免除了杂费和课本费。2004年以来,北京市级财政已投入近6亿元,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新华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贾晓燕采写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