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的湘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多次向公众阐明关于湘江治理的远景梦想:“把湘江作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突破口,打造成美丽、清洁、富庶的‘东方莱茵河’。”湖南在环保机制上作出了哪些创新?湘江治理的突破点在哪里?下阶段治理湘江最该做什么?带着这些湖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湖南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
记者:湘江治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蒋益民:湘江是在“十一五”期间开始集中治理的。2007年提出湘江治理,之后我们实施了3年行动计划。现在已经完成,效果较好。水质改善了。除开一些小企业,比较大的企业超标排放重金属的问题解决了。
记者:现在环保部门的执法情况如何?
蒋益民:今年200多名人大代表呼吁修改《环保法》。(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为什么要修改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执法力度很弱。环保部门要关停一家污染性企业,如果这个企业不愿关停,法律上我们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不能直接强制执行。遇到突发的污染事故,很难立即解决问题,这影响了环保部门执法的时效性。二是对污染性企业的经济处罚较低。有些企业宁愿交罚款,不愿改设施,因为整改成本比罚款高。
记者:在湘江治理上,您现在最担忧的是?
蒋益民:新污染的控制。省委省政府要下决定,从源头上控制湘江新的污染的治理。
记者:您的建议是?
蒋益民: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最大的考虑是支持上规模、上档次、选址合理的企业,把它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关闭小的、经济效益不好、能耗高的企业,或组合小企业将其变大。还有可以参照我们2006年对洞庭湖整治的经验,那次整治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当时洞庭湖周边的236家(造纸)企业我们关停了234家,但产量反而比之前翻了三倍,污染物的排放只有原来的10%。
记者:你觉得下阶段湖南最该做什么?
蒋益民:过去湘江水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另一个是生活污水,“湘江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把这两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这一次湘江治理主要是解决重点难点以及历史遗留问题。
记者:国家投入595亿元治理湘江,重点投入到哪些方面?
蒋益民:595亿元重点放在三大块上。一是不太适合环境发展的企业进行搬迁;二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工业企业治污、土壤修复等;三是工业企业整合升级,改造换代污染治理设施。
记者:湖南在环保机制上作出了哪些创新?
蒋益民:“两型社会”提出之后,我们在环保机制作出了一些创新。比如税收激励机制,这包括环境浓度税和污染产品税。还有比如加强环保立法,环保监管强调第三方监管等。我觉得解决湘江的问题,仅靠《湘江条例》还是不够的,最关键还是要提高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和企业主对环保的重视。有些县的领导对环保不重视,没有考虑污染问题,只考虑GDP。
记者:对于湘江治理国家还有何其他支持?
蒋益民: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专项有个水专项。(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水专项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把湘江作为唯一试点,光科研经费就超过1亿元。所以,湖南的重金属治理技术在全国是领先的。
记者:进入国家级治理,我们的突破点在哪里?
蒋益民:我们突破的重点想放在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同时,也发展湖南的有色产业,通过湘江重金属的治理迫使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你如何看待“东方莱茵河”之梦?
蒋益民:我个人认为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整个湘江将会是一条非常漂亮的河流。湘江的水量和两岸的景观都是国内少有的。如果能够让水变清,让周边的环境好起来,毛主席诗词中所写到的“漫江碧透”的情景将会再现。
记者: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我们对湘江的投入会有多少?
蒋益民:我估计“十二五”期间,湖南对湘江的环保和生态的投入会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