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5月16日在京召开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研究部署了2011年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鲁昕出席北京主会场会议并讲话。
会上,来自湖南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柳州市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职业大学、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8位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以下分别刊发了8位代表的发言。
——编者按
柳州市人民政府
柳州又称龙城,是我国西南工业重镇。有市属高等职业院校3所,其中国家、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各1所,在校生2.27万人;市属中等职业学校2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5所,自治区示范性职校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在校生4.5万人。
一、依托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满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人才需求
1.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放到与工业发展相匹配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市专门出台《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职业教育服务柳州新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文件,并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打造一支与柳州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产业大军提供了强力保障。三年来,柳州新增的10万产业工人中,来自职业院校近7万人,预计到2015年,全市产业工人将需要42万人,今后五年将新增10万人。
2.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工程抓好抓实
一方面,依托优势产业来设置职业院校专业;另一方面,通过做大做强专业为产业升级服务。目前高职开设的129个专业与柳州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中职70%以上的毕业生服务于柳州的二、三产业。建成的7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中有5个与汽车、机械类相关,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都是汽车和机械类的实训基地。目前,全市汽车、机械类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70%以上。汽车相关专业已成为柳州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
3.坚持将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有长期合作的企业,并成功探索了 “校中厂”、“厂中校”、“植入式工作站”、“企业全程托管”等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中厂”模式,将企业生产线复制到学校实训基地;柳州市二职校与桂中海迅物流公司合作建立“厂中校”模式,在企业内部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全市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创造的产值达5000多万元。在如此真实的实训环境中成长的职校毕业生很受企业青睐,三年来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
二、面向“三农”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农民融入城市步伐
1.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农民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
柳州每年经过职业院校培养和转移就业的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90%来自农村;在职校就读的学生85%来自农村。近三年来,通过实施“阳光雨露工程”等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工9万多人。通过职业培训的农村学生或农民工,在柳州本地就业每月收入可达2000多元,有的还凭一技之长在城市立足,完全融入了城市生活。
2.坚持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农村脱贫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免学费政策出台前几年,柳州就免除了低保家庭学生的学费,并把范围扩大到了退伍士兵、大龄孤儿等6类特定人员,同时市政府每年资助6县1000名农村贫困学生免费就读市区职校并统一安排就业,做到了“学成一人,带富一家”。对残疾人同样给予关爱,从2008年起,以一职校为基地面向残疾人开展学历教育,目前在校残疾学生已达222人,生源遍布广西14个市。
3.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
以建设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一是实行城乡合作办学,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能人才。二是围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艺术调整职校专业设置。一些职校相继开设了民族旅游、民族服饰和民间工艺等专业,并聘请民间工艺传承人任教师。市政府每年投入50万元,重点建设侗画和鼓楼制作技艺专业,培养民间艺人和工艺技能人才。
三、政府主导、给力尽责,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1.确保职业教育的规模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全部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连续13年始终保持普高与中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近三年基本保持中职招生规模略高于普高。
2.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费高于国家规定
自2008年开始实施“两个不低于”经费保障政策,即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继续保持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这样每年有近2亿经费用于职业教育。此外,我们还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发展经费。在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下,我市职业院校生均设备值由2005年的不足1500元,提高到现在的3700元;生均校舍面积由当年的不足11个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0平方米。
3.将职业教育师资引进纳入全市人才战略同步给予保障
我市出台政策,对从市外引进的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博士和具有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学科带头人,并与学校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市政府给予学校20万元人才住房和安家补助奖励,引进的本人在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柳州市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待遇。
四、全力推进职教园建设,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我市2009年启动建设职教园,规划占地1万亩,总投资50亿元,可以满足15万在校生的办学规模要求。职教园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采用代建制,以“交钥匙”工程模式实施。职教园将实现“四个互融”,一是城校互融、资源共享。职教园与城市周边区域、校际之间没有围墙。二是园校互融、校企共建。与产业发展相配套,建设一批开放式、共享型的公共实训基地。三是中高职互融,职教共谋。促进中高职衔接。四是多模式互融,多属性共存。公办和民办、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国内办学和国际合作多种模式并存。
“十二五”期间,柳州将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求,以建设职教园和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服务城市产业和“三农”发展为首要职责,以服务泛珠三角及东盟为努力方向,努力把柳州建设成为“学技能在柳州,招技工到柳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市和中国西南一流的、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