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部分高校校规成“笑规” 真该替大学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1:04   上海青年报

  福建部分高校为了迎接福建省第11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纷纷出台临时规定,有高校规定: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其他一些临时规定中,连叫餐、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叫停。

  (5月18日《中国青年报》)□唐伟

  为了迎接文明学校评估而对文明行为进行强化很有必要,甚至可作为文明行为教育的契机。临时校规的出台,却有些“应景的意思”,甚至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本义颠倒——教育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然后才教其如何做事。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说法套路化,步调模式化”掩盖的是真实情况,大的方面讲是迎检造假,小的方面说是教学生作假。

  临时校规很搞笑很荒唐,其间暴露的问题令人担心。害怕询问食品安全问题,说明食品安全做得不好,学生对此有意见,否则又怎么会让偏激呢?“见到领导模样的人问路要有礼貌”,一方面说明平时学生对待别人问路时很不礼貌,否则没有专门强调的必要;另一方面这是否说明,除领导之外的人,比如农民工问路就可以不礼貌呢?于此语境而言,这其实变相让学生以貌取人,看人说法,察颜观色。

  基于常识,临时校规不是延续而是颠覆,这足以说明学校教育和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正是因为叫餐、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不良行为被默许,正是因为不讲礼貌被纵容,才有了“临时抱佛脚”的功利校规;从另一层理解,真正的文明在于平日的自然表现,唯如此才能在关键时泰然若素。“临时校规”的世俗表达,恰是对教育本义的践踏。“临时校规”是一面镜子,照射的是教育的现实和现实的教育。在社会诚信滑坡,形式主义严重的当下,教育机构本应承担固有教化功能,以实现对“人格的塑造”。只可惜,一纸“临时校规”破坏了这种美好的夙愿,加剧了心中的失落。再联想到之前“列队欢迎领导晕倒”、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及将“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的行为列入思想偏激等现象,教育的现状堪忧,学生的成长堪忧。

  新衣裙头次就要洗净,人从小就要品行端正。唯有一个真实的学校文明,一个真实的学生现状摆在我们面前,接受检查时再无“临时校规”的出现,教育的“教化”才可能真正抓在了平时,落实在了实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