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辣评:高官高管能不能参选院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0日 10:30   解放日报

  章迪思

  中国工程院日前公布了2011年增选院士的候选人名单,这份名单中出现了多位在职的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一时间引起争议。笔者觉得,无论是对高官、高管来说,还是对整个学术圈来说,带着“高”字头身份者参选院士,还是要谨慎。

  作为国家在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头衔意味着荣誉和骄傲。与之对等的是,每一个候选人必须拿得出足够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站在科技的最前沿,经得起严格的评选考核。这条标准不管对于高官、高管还是普通学者都适用。按常理推断,这些高官、高管既然敢于参选,至少他们过去都有拿得出手的成果。

  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高官、高管如今肩负着管理重任,客观上很难再有足够精力去关注学科前沿动向、从事专业研究工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从当下的大环境来看,高官、高管参选院士,未必是明智之举。功利化、官本位已经是国内学术圈多年来的痼疾,一直广为人所诟病。在如此敏感的语境下,如果再出现院士“高官化”、“高管化”的趋势,或许会被公众解读为学术向权力的献媚、权力对学术的倾轧。

  需说明的是,笔者绝无高官、高管不能评选院士的意思。在这里斗胆给个建议,身居高位者不妨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制订一个规划:在职期间,专心做好管理工作;等退下管理岗位后,再选定一个自己擅长并熟悉的课题,专心研究它几年,反正参选院士对年龄的要求很宽,大可慢慢来。手握分量十足的新成果再来参选院士,就令人刮目相看了。

  当然,这也离不开制度保障。如果院士评选机制更加公开透明化,比如,敢于在全国人民面前“晒”候选人的具体学术成果,在更广范围内接受评议,这样得来的 “院士”,相信也更能服众。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院士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