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族经济学的首创者:施正一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15:36   新浪教育

  施正一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经济学家。他1932年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经济学说史专业研究生班。长期从事经济学与民族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学贯中西,勇于创新,提出并论证了"表象——抽象——具体"的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率先倡导设立民族经济学科,建立民族经济研究所,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先河;他还是系统论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人,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教50多年来,他笔耕不掇,学术成果丰硕,已出版专著8部,主编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60多万字的《施正一文集》是他一生学术思想的结晶。在长期的学术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就是被誉为"施正一风格的"严、勤、实、创、情"。

  潜心钻研   探究理论思维方法

  施正一,1932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那是著名的桐城学派的发祥地,当地人尊师重教,文化氛围浓郁。他自幼天资过人,熟读经书诗文,深得祖父喜爱。五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奔走他乡,苦难的童年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这让他从小就有了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因为自己太苦,所以不想让别人再受苦。"

  1944年,他进入浮山中学读书,师从当地名儒,因天资聪慧,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革命思想的影响,1948年,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云南的战斗。为了适应国家开始有计划建设的需要,1954年他被批准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因勤奋好学,才华出众,随后又被选拔到经济学说史专业攻读研(微博)究生课程,师从苏联专家卡达拉耶天教授。1958年他自愿要求调到中央民族学院工作。

  贫寒的出身让施正一对学马和工作机会倍加珍惜。他刻苦研读,精确考证,常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学问是做出来的,是钻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这是他毕生的信念。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着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光读第一卷就花了一年半时间,写了5000张卡片、21本读书笔记,仅仅为写作《理论思维方法》这篇文章,就7易其稿花了20年。经过50年的潜心钻研,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已深入骨髓,撰写了《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一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我认为传统观点把马克思《资本论》中应用的理论思维方法仅仅归结为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也是错误的。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并系统阐明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中所应用的理论思维方法是。“表象——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并论证了这个方法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他将对理论思维科学方法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运用于科研与教学活动中,为"民族经济学"和"广义民族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于开拓  创立民族经济学科

  20世纪50年代,施正一刚进入中央民族学院工作,就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编写民族问题三套丛书 (后改为五种丛书)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他开始看手民族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探索构建新学科。1979年9月,在中央民族学院校庆三十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他发表了《关于创建民族经济学新学科的几点意见》,首次提出了建立民族经济学新学科的主张。他指出,民族经济学一方面是从民族角度出发来研究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又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来研究民族问题,民族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叫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来讲,它是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从狭义上来说,它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问题。1982年他撰文再次对民族经济学进行了系统论证;1987年,他出版专著,系统提出建立民族经济学学科的主张。他指出,民族经济学就是研究各个民族的经济问题,从民族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经济角度来研究民族问题。

  为了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施正一不遗余力,奔走呼号,著书立说,对民族经济学的概念及理论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民族经济学的特点、范畴及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任务及研究方向都做了描述和理论分析。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民族学学科建设、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繁荣,加强民族团结、保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十多年过去了,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型综合性、边缘性交叉学科,己经枝繁叶茂,形成了自己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被国家列为经济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在理论建树和实践上都获得了学术界与领导部门的广泛重视。主要成就为:首先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例如最早对民族经济范畴做了科学的界定,明确提出了创立"民族经济学"新学科的建议;最早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差距"问题,并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地调查与分析;最早提出了针对差距必须实施"加速发展战略方针",并对这个方针的重要性及其各种具体措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最早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问题,并对如何开发与何时全面开发及其该地区必将成为国家建设重点等做了探索性的论证;也是比较早的分析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人才问题;最早提出了波浪式发展与"双向大循环理论";并对边境开放与边境贸易以及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乡镇企业和市场培育诸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同时,还对各种不同的经济区如西藏经济、新疆经济、内蒙古经济、广西经济、宁夏经济与青藏高原经济圈 、北部湾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以及各民族省区境内的某些小流域经济开发区等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出版了数十种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发表了数百篇重要学术论文。这些理论成果大多数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同时在学术界和领导部门也已经或正在得到认同。

  施正一创立的民族经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它不同于"少数民族经济学"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学",也"同于西方的"经济人类学"与"发展经济学",它有自己的特色,是"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从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科学的埋论思维方法指引下,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来创建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学科。"

  情系西部  首提全面开发战略

  “我国太穷了,搞经济就是要解决吃饭、穿衣。"我从小家里太苦,长大后学了些文化,就希望去帮助别人,让他们别再受苦。"

  施正一早年参加了解放云南的战斗,期间目睹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贫困悲惨的生活,饿娐遍野,满目疮痍,他立下誓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献给少数民族人民。

  他用行动兑现了承诺,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上,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的考察研究与培养少数民族经济专业人才,带有深厚的情感,特别是针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1988年他率先提出了关于西部开发的问题,这是他标志性科研成果之一。在《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研究》一书中,施正一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概念、特点、战略方针与实现战略目标的各种依据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他从一个经济学家、民族学家的视角,为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政策主张和决策依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整个西部地区的蓬勃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质的飞跃,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位心忧祖国,情系西部的民族经济学家那超凡敏锐的理论眼光。

  施正一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其研究视野几乎涵盖了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除了以上三大理论成果外,他还将民族学划分为"狭义民族学"和"广义民族学"。1993年由施正一主编,数十位专家参与撰写的巨著 《广义民族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一经问世便引起社会轰动。他在总序中写到;"所谓狭义民族学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学,主要研究现存的原始民族中的氏族制度或落后氏族中的前资本主义诸种文化形态。所谓广义民族学,则是指中国民族学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指导下正在开拓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广义民族学的提出,对于从学科角度和理论角度加强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施正一对中外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2000年他开始编写大众经济学读本,以通俗易懂的"小传"形式,把经济学大师们的高深理论变成大众能够接受的东西。2003年由他主编的《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家·百人小传》、《外国历代经济思想家·百人小传》两部著作于相继问世。第三部著作《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百人小传》也如期出版。虽年逾古稀,施正一仍笔耕不掇,他以深厚的经济学说史功底为社会奉献了一部珍贵的经济学科普读物。

  迄今为止,施正一已出版专著8部,主编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代表作品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民族经济学和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民族经济学导论》、《关于民族科学与民族问题研究》、《西方民族学史》和《广义民族学》(主编)等。2001年日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60多万字 《施正一文集》,文集囊括了他学术研究中的精品佳作,是一部理论水平很高、学术价值很大、现实意义很强的学术著作。

  因材施教  栋梁万千遍布华夏

  施正一之严不仅在律己还在育才。他立下不成文的家规:上门带礼的客人不予接待,即便是自已的弟子也不例外。执教几十年来他不收取学生的任何回报。他对学生的"严"是出了名的,他常对弟子们说:"做我的学生是要吃苦头的,我不抱着你们走,也不扶着你们走,而是赶着你们走。"博士生上课的第一天,他开出一份必读书单,上面是近百部、数百方字的典籍目录。他要求学生写第一流的文章,做第一流的人才。

  他爱护学生也是出了名的,鼓励引导他们,甘为他人做嫁衣,比如,有些研究课题他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但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成才机会,他宁可放弃自己的利益也要拉学生一把,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给他们研究课题,教他们著书立说,甚至帮学生找工作等。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施正一有了一套的育才方法,概括而言就是"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二是把"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辨正地结合起来。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只上完课了事,不考虑学生的出路与未来的发展。要对学生负责,乃至一生负责。三是要知道研究生阶段对一个人来说既是一生中学习的终点,又是未来发展的起点。不仅要精心设计好专业的各门课程,而且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与实际需要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决策能力。四是在实践教学中,不是把上课、读书、调查、写论文划段分开,而是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实际,根据统一培养方案,要求每个人制订各自学月计划。核心问题是学位论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五是抓纲举目,贯穿全过程。即从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开始,在布置教学计划的同时就提出有关学位论文的要求。总的来说,就是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传授做人之道,正如他常说的"做学问,首先做人,教书首先教人;做学问难,做人更难;教书难,教好人则更难。"

  严师出高徒,他兢兢业业五十余载,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之才他的弟子们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他带出的40多名博士,如今有的在中央国家机关及军队系统担任要职如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担任理论局局长的林乘东,有的已是知名学者如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丽君,有的成长为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如现任宁夏自治区主席的王正伟,任呼伦贝尔盟党委书记的曹征海等。仅在西部地区,施老的博士生中,就有3名担任大学校长,3人成为省级领导干部,还有一批弟子担任了地市级主要领导职务;他为广西自治区培养的几十名博士、硕士,已是当地政界、商界、学界的精英,其中两人成为自治区领导。他的每位博士毕业时论文都出版成书,许多都是经济领域颇有份量的著作,如单纯的《海外华人经济研究》、吴世民的《圈城经济论——圈城经济在北京》、罗莉的《寺庙经济论——兼论道观清真寺教堂经济》等。

  在当今学术界施正一是一位颇有个性、旗帜鲜明、勤奋而多产的经济学家和民族学家,他能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富有学术胸怀,善于学术创新。他学术成果丰硕却淡薄名利,心如止水,博学精深,敬业奉献,他将"治学、立德、做人"视为人生根本,"一生不说假话,一生不做坏事,一生为人民服务"视为做人原则,他是师者的风范,学界的楷模。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民族大学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