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校突厥语学科创始人—李森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15:47   新浪教育

  著名民族语言学家李森17岁时就开始从事民族语言工作,在当时的新疆师范半工(任校内翻译)半读;19岁时留校工作,任翻译教员;24岁时就受聘到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讲师,讲授维吾尔语文;26岁时调到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任讲师,并创设了维吾尔语专业学科;28岁时就在北京大学任副教授;29岁时,因全国院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创建了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语言)教研组,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对培养翻译人才、高级突厥语言人才、沟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李森老师在近半世纪的教学科研道路上始终遵循机缘· 奖掖·勤奋 ·奉献的人生轨迹。

  李森(1923~1994),祖籍是河北省衡水县西野头村, 1923年8月24日生于新疆喀什市。李森自幼生活于喀什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习得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这是他终生与维吾尔语结下不解之缘的初始。七岁丧父后,1930年秋,李森入喀什市水龙局私塾小学接受启蒙教育,老师为一名安徽人,名叫张震青。1931年遭遇哈密第二次暴动,新疆大乱,家业全毁,随家人在南疆逃难,在颠沛的流浪生活和与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接触中,用心刻苦的李森又熟练地掌握了当地一些民族的语言,这为他日后从事中国突厥语言研究,特别是从事维吾尔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李森随母亲返回喀什,进入瑞典教会福音堂在疏勤县(喀什汉城)开办的学校学习,后又转入公立学校,李森幸得一长期住在新疆、名叫孜克里亚的土尔其籍先生授业,随其系统地学习维吾尔文,并遵嘱用维吾尔文记日记。在孜克里亚先生的指导下,李森的维文水平日渐长进,这使他具备了日后从事民族语文工作的文化素养。 1939年春,被保送到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学校上学。

  入学后,李森兼通多种语言的才能,很得校方赏识,遂被安排半工半读,除学习各专业课程外,还从事翻译工作,主要包括维、哈族班学生社会科学各门课程的课堂翻译,校内行政文件的笔译和大小会议的口译。同时,他还是反帝会新疆师范分会的常任翻译,经常去反帝训练班作课堂翻译,此外,校方也曾委任他直接用维吾尔语给高年级民族班讲授中国历史课,并安排其与教工生活在一起,在校期间,李森学的是教育,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和目睹新疆教育的落后状况,他曾立志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为自己所热爱的的教育事业,但又因当时社会的需要,李森的主要工作仍侧重于翻译,他早期的学术活动也正是从翻译开始的。16岁的李森,发表处女译作《各纪念日汇集(维文版)》(1939—1940),译文铅印出版后,深受新疆师范少数民族青年欢迎。李森学习三年毕业后留校工作,被聘为翻译兼教员。课余时间,常被《新疆日报》维文编辑部请去担任重要社论专职翻译,因而在乌鲁木齐翻译界小有名气。由于经常接触进步人士,李森思想上也逐渐成熟起来。1944年6月,他被新疆军阀盛世才以参加阴谋暴动为罪名逮捕入狱长达半年。

  1942年—1947年初这段时间,李森的学术活动主要侧重于翻译。此间,发表了系列译文,如:在(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了维吾尔民歌集》;在《新疆日报》副刊《天池》上连续发表《相遇的时刻》等三篇文艺作品而声誉鹊起。此外,他还于1944年春在《新疆日报》教育专刊上发表了题为《论抗战时期的教育》的论文。1945年初,新疆教育厅长许莲溪下手谕找李森谈话,要介绍李森到西北大学教维吾尔文,李森虽因故谢绝了他的好意,,却意识到维吾尔文被列入大学课程研究与当时大西北开发的呼声有关。1946年,新疆教育厅长一位副厅长推荐李森任教育厅翻译室主任,但他未予允诺,而到教科书编辑室工作。但李森最终却选择了民族语文研究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

  1946年6月,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馆长的我国当代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先生,发现李森既精通维吾尔语,汉语功底亦很扎实,回南京后即发电邀,李森应邀赴南京民国政府教育部属下的边疆文化教育馆编写教科书。接着,李森又应西北文化建设协会编译馆馆长、张治中将军的老师夏维海先生之邀,兼任西北文化建设协会编译馆主编,,负责编辑出版该协会四大刊物之一的《少年知识》(维文版,另有《天山画报》、《文摘》、《文艺》等)。

  是年9月,凌纯声先生又亲自将中央大学的聘书转交给李森,请其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边政系讲师,并在言谈中希望他能日后出国深造。这样,李森首次把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带进中国最高学府。在边政系设置的课程中,有一门选修课《阿尔泰语研究》,当时还无人能开讲。因与李森熟悉的维吾尔语有关,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对他后来重视中国阿尔泰语研究这一思想的形成多少有些影响。1947年底至1948年初,《中央大学校刊》第21—26期连载了李森翻译的学术报告《哈萨克》,1948年在南京出版了他负责校对的俄文版《维文文法概要》(俄译汉)》编译稿一书,这是国内用汉文出版的介绍国外研究维吾尔语语法的第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1948年暑期,经凌纯声先生介绍,李森加入了中国民族学会并出席了该会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年会。在南京期间李森放弃了出国深造。可以说,李森从民族语与汉语互译进而介入了俄汉翻译,又从后者中涉及到专业书稿的审订工作。从《哈萨克》的发表到《维文文法概要》的出版,是李森从译者到学者的转折。

  1949年,南京解放后李森北上,到北京大学任教,到校后,他拜见了校领导、著名学者汤用彤和东语系负责人、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建国前夕,李森在北京大学接受周恩来副主席下达的任务,笔译了《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翻译了在政协首届首次会议上《毛主席的开幕词》和《中共代表刘少奇的讲话》等五大文件,并将中央统战部编印的小册子《土地、农民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在北京首次译成维吾尔文。这是李森来京后为党和国家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同年9月,李森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创设了维吾尔语学科,为解放后第一批维吾尔语专业的学生博大公、魏萃一、耿世民、陈俊谋、刘学贞、安素英、安浩学、穆生贵等8人授课。他除了上课之外,还为编写急需的专业教材任务而一直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学中,季羡林先生对李森关照有加,并在工作上给了他巨大支持。

  1951年8月,李森编著的《维吾尔语读本》出版,这是我国少数民族语文自1944年被列入大学课程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教科书,也是我国学者出版的供非本民族学习维吾尔语的第一部教科书,它在维吾尔语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30多年来为国外突厥学家所引称。在维吾尔语语法和辞书方面,李森也做了大量工作,他的辞书编纂工作得到中科院的院外资助。与此同时,也正是这一年,年仅28岁的李森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这是对他在教学和科研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予的充分首肯和褒奖。几十年过去了,每当这位被尊为“我国早有名气的民族语言学家”念及此时,总是动情地提及作为自己课外导师的我国著名语言大师罗常培先生在当时和此后很长一个时期在学术上对他的巨大帮助、影响和鞭策。可以认为,李森能成为一名学者,除却发愤刻苦自学外,凌纯声和罗常培两位先生,在关键时刻先后惠及于他的恩责是毋庸讳言的。

  1952年,因院系调整,李森调中央民族学院任副教授,创建语文系突厥语(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语言)教研组,任教研组组长。自此,他把全部精力倾注于组织教学、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和科研等工作中。1953年李森发表了论文《维吾尔文字的改革问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维吾尔文的使用和发展史,他首次将历史上使用过的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的情况向学术界作了介绍,并且介绍了苏联维吾尔文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从历史和现时来看,我国的维吾尔文有改革的必要等。为此,他主张要对维吾尔语进行全面的的方言调查,并培养本民族的语文干部。1954年,他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修科讲授了《阿尔泰语系概况》课,此后,他又发表了《维吾尔文和汉字在教学和应用上的比较》论证了拼音文字易掌握的事实,从而阐明了拼音文字的优越性。

  1955年暑期,李森参加中国科学院语言所和中央民族学院及新疆共同组织的新疆民族语言调查队,负责对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五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查。同年,李森任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筹备组成员,主持撰写《新疆民族语言调查汇报》,并于12月出席在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就新疆民族语言调查情况作了汇报发言。

  1956—1957年,李森参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六工作队,主编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四种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大纲》及《词汇表》,讲授并发表了《关于制订“方言调查研究大纲”的一些问题》的论文;即而又发表了《维吾尔语方言调查研究大纲》的论文,李森的第六工作队负责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境内的突厥语族语言等相关的九种语言的调查研究。1956年,李森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文研究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出席自治区第一次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并以《新疆突厥语1955年调查总结和1956年调查计划》为题在大会上作了中心发言。1955年和1956年的两次语言调查,使新疆的民族语文工作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58年以后,李森因故长期蒙受不公正待遇,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除于1960年参加中印边境阿克赛钦地区通道、关卡诸问题的研究、整理有关地名词源等资料外,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其科研活动主要是编篡《维汉词典》。

  “文革”期间,又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斗。

  1980年,李森应邀任《民族词典》编委兼分科主编,负责编辑中国民族语文北方诸民族语言学科及相关的条目并撰写词条;《教育大词典》民族卷编委,同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1986)、语言文字卷(1986)有关突厥语族古文字及本语族词条等重要条目的撰稿人。1983年,李森调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所,负责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工作,曾先后任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和中国突厥语研究会理事、顾问等。1984年起,李森晋升教授,为硕士生导师,独立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达300万字,论著有《论突厥语族》、《突厥语词典》、《阿拉伯散文集(汉译)》、《察合台文》等。1989年李森发表了《关于加强阿尔泰语文学研究的看法和建议》一文,对学科研究的方向、课题、梯队、规划、交流,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

  1991年李森退休后,还在答《中央民族学院周报》记者问中,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最后完成《维汉大词典》的编篡出版工作,这是李森在“牛棚”中仍始终不忘的大事,几经曲折,他按维文字母编排的《词典》词条卡片已经成型,这是他的未竟事业。(1998年国务院投资由新疆自治区政府完成《维汉大词典》的编篡出版工作,李森家属向新疆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维汉大词典》工作组提供了李森《双语对释综合性中型词典编篡法例解》论文的复印件及《维汉大词典》部分词条卡片复印件。最终《维汉大词典》在新疆自治区政府的组织下得以出版)。二、李森提出了争取建立新学科体系《阿尔泰语研究》。三、李森提出了建立《中亚学》这一学科,在我国是必要的。

  从1942年任教起至退休,李森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达50年,其中在大学执教44年。从1952年院系调整算起,李森在中央民族学院执教38年,几十年来,他为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和科研事业默默地耕耘,为本学科的建设做了长期不懈的开拓性工作;他呕心沥血,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突厥语教学和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其中有的又通过刻苦努力成为学科带头人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学者。

  几十年来他开设的课程分两大类;一、为本科生开设的课主要有维吾尔语文、察合台语文讲座、少数民族语文概况、语言调查、突厥语族亲属语言比较和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二、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主要有维吾尔语研究、维吾尔语方言与语言调查、突厥语言研究导论、察合台语文和维吾尔文字史等。其研究范围涉及文字改革、方言调查研究、语文规范化、亲属语言比较研究、古文字史、阿尔泰语文学、翻译理论和词典编篡法等领域。

  李森一生中,为人忠厚;治学严谨、成绩显著;不近功利、甘于寂寞;不唯上、不媚俗,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表现出扶掖晚辈、甘为人梯的精神,博得了广大同行和师生们的普遍尊重。1994年10月李森教授病故。遵照他的遗嘱,2003年其子女将李森收藏的珍贵的专业文献资料,共计各类书籍1430册、期刊杂志1766本、教材20部。捐给学校、捐给了突厥语言文化系。

  李森教授病故后,学校建立了中央民族大学(微博)学术文库。1999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了第一部专家学术论文集《李森突厥语言研究文集》,将其学术精粹纳入。                 

  国务委员(原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同志为其题词“著作一卷惠泽四方”。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同志题词“一生献给民族教育事业——为李森先生题”。

  国语大师季羡林先生为《李森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作《序》,他这样评价到:“其(文集)价值与意义,内行人一看就能洞悉。李森教授不但从事现代语言的研究,而且间或涉及新疆古代民族语言,如回鹘文等等。这对我们研究古代新疆文化是决不可少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友谊互助、互相了解,是万分重要的。李森教授做的正是这个万分重要工作。他通过自己辛勤的教学与研究,在汉族和新疆各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助友爱、互相理解、充满了民族兄弟情谊的金桥,为我们这个大家庭做出了极好的榜样。

  李森教授关于新疆民族古文字的研究,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研究中亚古代文化和文化交流的学者们,提供了方便,为这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做出了贡献。总之,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的年代中,李森教授辛勤地耕耘在新疆民族古今文字这一块学术园地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他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民族大学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