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外网络公开课网上风行 国内高校难复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7日 16:57   北京晚报
清静——国内某知名高校的课堂清静——国内某知名高校的课堂
火爆——麻省理工的“网上公开课”视频火爆——麻省理工的“网上公开课”视频

  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无论置身何处,都可以“耳闻目睹”世界级名校的顶级教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甚至“将腿盘坐在讲台上大谈死亡哲学”。近年来,一些英美名校的“网上公开课程”飞进中国寻常百姓的生活,许多人开始热衷“淘课”。

  在尽情享用英美名校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时,许多人不禁提出疑问:中国的高校,是否也能复制他们那样火热的网上公开课?

  世界名师

  吸引“淘课”粉丝

  “就如同置身于麻省理工学院那略显老旧的阶梯教室,听诺贝尔奖大师们在课堂上谈笑风生,这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在中关村一家企业工作的李辉军如此形容“淘”网上公开课的感觉。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宣布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逐渐在网上公布,使得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网民都可以免费取用。此后几年,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相继加入,陆续在网上公开自己的课程。

  各名校推出网上公开课程,加上财力雄厚的基金会陆续加入,最终使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的运动走向正规,并在全球各国传播,中国也不例外,一项调查显示,最热门的课程“哈佛大学幸福课”页面浏览量已近200万,而“剑桥开放课程”数百万次的网上点击量甚至超过火爆一时的“百家讲坛”。据媒体报道,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在某下载网站的点击率已接近60余万次,而那位喜欢盘坐在讲台上讲《哲学·死亡》的耶鲁大学卡刚教授的点击率也超过了30万次。

  过去在大学生中流行“逃课”,而如今,许多人开始热衷于“淘课”:每天搜罗各名校的最新网上公开课资源,或学习,或与他人交流分享。他们称自己为“淘课族”。

  经典讲学方式

  让人膜拜

  李辉军说自己现在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淘课族”了:每周至少有五个晚上会呆在家里,在线观看或从网上下载各种英美名校的名师课程视频,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碰上老师讲课的精彩片段,他还会站起身,手舞足蹈地模仿。

  “不是只图能学到多少知识,光那种上课的氛围就让人痴迷,想不产生学习的兴趣都难。”李辉军说,过去他读大学时,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老师下课走人,考试前留笔记和提纲,大家背一背就通过,根本没有体会到上课竟然还能这么有趣。

  人民大学学生徐静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触电”网上公开课:当时一名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同乡向她推荐了一段名为《死亡》的耶鲁大学哲学课视频实录文件。对西方哲学抱有兴趣的她,出于好奇打开了这段视频。画面一开始,她就被里面的大胡子老爷爷吓了一跳——这名略显瘦削的老人,正盘腿坐在一张讲台的桌面上,侃侃而谈,如同一个巫师。若不是视频的字幕和画面里学生的提问,徐静根本无法想象,那名老头儿竟然就是耶鲁大学的哲学大师卡刚教授。“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哲学大家坐而论道的感觉,如同2000多年前咱们的老子、孔子。”徐静说。

  名师的经典讲学方式让不少学生膜拜。麻省理工学院72岁的物理学教授瓦尔特·勒温,为了介绍钟摆的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无关,这位身高188厘米、满头白发的教授曾躺在从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让自己像钟摆一样摆荡。这段画面也通过网上公开课传遍全世界。 

  一名北大学生在网上称:“见识了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的公开课——原来,传说中的‘人文精神’确有其事,人文学科也能这么‘性感’。教育者传授的不单是知识,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

  “准留学(微博)族”体验名校氛围

  除了感受国外教学的氛围,不少“淘课族”也把上“名校网上公开课”作为自己今后出国留学的跳板。不少留学培训机构的老师都会推荐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多看一些名校的“网上公开课”,一来熟悉国外高校老师的教学风格,二来提高口语和知识储备,提升自己在面试和申请奖学金时的通过几率。

  在朝阳门一家国企上班的于世阳最近获得了赴耶鲁大学深造的机会。他知道,这与他半年多“名校公开课”的学习密不可分,“我们这些在国内读大学课程的人,要适应全英文授课是很难的,‘哑巴英语’完全不够。”在朋友的提醒下,于世阳从去年起开始下载耶鲁大学的网上公开课程,因为是“原汁原味”的全英文教学,视频拍摄的也是课堂的场景,感觉就像是坐在耶鲁大学的课堂里上课一样,适应起来很快。

  国内高校复制难在哪儿

  看惯了精彩的英美名校网上公开课,许多人也发现,鲜见国内知名高校网上公开课的身影。

  事实上,早在10年前我国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已经有了公开课程的教育理念。不少高校每年都会评比精品课程,但主要用于校内交流。并且,这些精品课程形式以PPT课件为主,且资源稀少,更新落后,极少在网上热传。2001年央视《百家讲坛》的推出,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一大批高校名师,他们的讲座视频在网上被热传,一度激发了大众对高校课程的兴趣,但网上公开课却迟迟未得到发展。

  今年4月初,复旦大学率先推出了网上公开课,由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讲述《执拗的低音》,第一讲重点对一些历史思考方式进行反思。这引发了网友对国内高校是否应该开设网络公开课的热议。

  4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数百所高校加盟、上千名名师参与、数万门课程或知识模块开放。在首批免费向社会开放课程的高校中,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北京20多所高校,国内名校网上开课由此“曙光显现”。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向教育部上报了5门课程,包括于丹等名师以及“公共政策”等北师大优势课程。考虑到临近学期末,许多课程已经结束,此次上报的课程以讲座类为主。而中国人民大学网上公开课程的工作还正在进行中。

  国内高校能否复制英美名校网上公开课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直言“难度很大”。这种“难度”,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务处处长涂清云看来,主要在于如何兼顾教师的利益,“人家辛辛苦苦得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免费在网上公布,他们不一定能答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也明确表示反对把老师的课程视频免费公布在网络上,称“那是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掠夺”。

  北大法学院一名不愿具名的老师对记者坦言,国外大学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成熟的体系和普遍习惯。他们明确,教师的授课知识产权首先归学校,但尊重教师的权益,学校与教师共享。而在国内,义务和权益之间却不一定对等。

  此外,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现如今国内不少高校,优秀的专家已经极少亲临课堂上课。目前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不好,因此可以供上网传播的优质课程资源有限。而国外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和课程建设,他们的经典课程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为网络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能以此为契机,促使真正的大师回归课堂,倒是一件促进中国教育提高的好事。”陈力丹说。

  在北大未名BBS上,一名学生发帖称:“真希望能在网络上看到越来越多咱们自己老师的公开课,听他们谈古论今、纵论生死,不必通过严苛的考试,不必支付高昂的学费,不必远渡重洋,只需轻点鼠标。”(记者:张航)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公开课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