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安卡拉大学中文系学习时,就向往着到中国来留学(微博)。1990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有幸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了两年汉语。回国以后,我便攻读硕士学位,并以《汉代关于匈奴的地名、人名和官名的纪载》为论文题目,通过答辩,获得了硕士学位。
其实,早在获得硕士学位以前,我已经被公认为安卡拉大学中文系的“中文专家”。但我觉得,这个头衔似乎太过了。因为汉语文字起源至今几千年延续不断,并且有那么多文献典籍!世界上使用最悠久的文字,大概只有中文了。我想,如果我要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文专家”,必须找到机会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
于是,我于1996年再度来到中国,进了中央民族大学学习古汉语。在这里,我初步接触了中国民族史的内容,感觉这真是一门太丰富而又有吸引力的学科。回国以后,得知安卡拉大学有派遣中文系教师来华学习的计划,我马上力争。1998年我终于如愿以偿,通过考试成为中央民族大学(微博)中国民族史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由于我是土耳其第一个由国家派遣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这份殊荣使我既无比高兴,又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所以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决心加倍努力来学好中文,学好专业!
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半年里,我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世界上不会有另一所大学,有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子弟汇聚在一起学习。到了节日,他们都穿上本民族服装,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和睦友爱的民族大家庭的多彩与温暖。在这里,我看到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为了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大家不因生活习惯、文化和宗教差别而互相歧视,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仔细想,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秦汉以来不断发展、巩固和统一。近百年来,中国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求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且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中央民族大学这样一所各民族子弟共同奋斗、努力学习的最高学府,就一点儿都不奇怪了。生活学习在这里的中国各民族青年,是多么幸福!我也深深为自己能分享这种幸福而感到自豪。
半年中,我听了三门课,其中包括徐庭云老师的古代汉语课,李鸿宾老师的中国古代史课。我的导师陈连开教授除了讲授中国史外,还在每周六下午给我讲授《史记·匈奴列传》。老师们对我十分耐心。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与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老师是在自己家中书房给我讲《匈奴列传》的,他的太太对我也像是对自己家中一员,使我感到好像在家那样方便和随意。
老师们对我那么关心,不只是对我个人的关怀照顾,也是中土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表现。土耳其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两国都是古老的国家,历史和文化内容都很丰富,并且从古代就已有了友好的交往;第二,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痛苦,并都经过长期的奋斗才获得了民族独立;第三,两国现在都在努力使本国实现现代化。这些共同点,促进我们两国在新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我相信,我努力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能够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这将是我一辈子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更加珍惜在中央民族大学为期三年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学习真正的本领,在土中两国友好交往中发挥自己尽可能大的作用。
(珍珠[土耳其] )
(文章来源:北京高等教育丛书《走进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