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于沪上某985高校的一位老师最近向记者“爆料”:这个学期结束前,他的课堂上出现了一台摄像机——由他主讲的一节专业课被录制成了视频文件。“我也总算能尝一回当桑德尔的滋味了,只是视频里的自己,看上去有些呆板。”
在互联网上,主讲“正义”课而走红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不仅向国内很多大学生展现了美式课堂文化,也不经意间把学生们听课的耳朵带去了网上课堂。
网上课堂固然好,但一些敏感的国内学者也看出了别样“苗头”:这似乎已不是“分享知识”几个字能概括,其背后更像是一种名校的文化输出——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开始组织国内高校开展一场视频公开课的“海选”,985高校首当其冲成参赛对象。而今往后,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课程,都要开始在互联网上露脸了。
不过,对于由教育部牵头的视频公开课“海选”,很多大学老师们心里也有疑问:我国高校有可能产生本土的“桑德尔”吗?
录像两次,自我感觉仍不佳
上个月,劳老师从学院领到一张“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表”——他上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被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统一部署的课程录制。
为何要让老师给自己的课录像?好奇心驱使下,他专门去学校教务处咨询了一番,这才知道,此申请表背后暗含着一场中外高等教育的“角力”。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和规划,2011年将以985高校为主体,完成首批有一定影响力、受众面广的视频公开课建设。同时,还将建设“全国高等学校课程网”,逐年扩大高等学校参与视频公开课建设数量,进一步完善网络运行平台及有关机制建设。预计2015年末建设500门以上视频公开课,逐步实现对所有学科门类的全覆盖。
很明显,这是来自国家层面的应对之举。互联网上,海外名校公开课来势汹汹;而反观国内大学,多少年来,最牛的教授都专心搞科研去了,把给学生上好课当作职业理想的老师越来越少。
如今国内大学也要开始备战教学、对垒世界名校了,能行吗?待学校工作人员把第一次的上课视频送来,劳老师盯着屏幕看了半天,顿时感到一阵“自卑”:为啥外国老师在课上的表现如此灵动,而我自己在视频里竟然表情呆滞?
“要做桑德尔也是不容易的。”正当劳老师喃喃自语时,工作人员先开口“赔罪”:第一次录视频没经验,其实要展现老师上课的效果,一台摄像机根本不够,最起码两台。
“不仅他们录像没经验,我自己上课也没经验。”他开始反思:自己真的会上课吗?我是一个好老师吗?
应劳老师的要求,工作人员第二次为他录制上课视频。这一回,摄像机增加了,劳老师也刻意在课堂上增加了问答等互动环节,他甚至还想现场做实验,活跃课堂气氛。“由于教室条件有限,实验做不起来。”劳老师告诉记者,第二次的上课视频效果还是不能让他满意。
落后10年,而今起步不算晚
“结束当鸵鸟,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不管自己能否在公开课的“海选”中胜出,劳老师都觉得,比起名校间的学术GDP拉锯战,此时来一番教学比拼,正是时候!
过去一两年来,一直有学生在劳老师耳边唠叨,互联网上的海外名校公开课,比大学里的课堂精彩多了。面对学生一片叫好,劳老师不由辛酸:“不就是外来和尚好念经嘛!”直到有一天,他亲自上网,点开一门户网站上的公开课视频,在观看了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主讲的一门电子电路学专业课后,才开始由衷佩服洋教授的上课能耐。
“无论是教材的选用,教案的选取,那些老师都是花了心思的。他们很讲究上课节奏。”劳老师暗自从互联网上学教学招数,也不由为国内高校捏了一把汗,“我总觉得,国内大学在教学上与国外名校的差距,远比科研上的差距要大得多。”
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校的全部课程资料在网上公布。哪怕不是麻省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一杯羹,品尝到美式优质教育资源的味道。此后,很多世界名校纷纷跟进,包括耶鲁、哈佛、剑桥、牛津以及财力丰厚的基金都陆续加入,将这一“公开教育资源”运动推上快车道。
而国内高校加入这一行列,已是10年之后。据记者了解,浙大、西安交大以及沪上复旦、上海交大等学校,都已着手网上公开课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市级精品课程,以及一些名校教授执教的公开课,成为首批被搬运上网的对象。
“多年懈怠教学,如今大学的一些精品课程,还残余多少‘精’的成分,我个人实在不敢恭维。”按照劳老师的看法,国外名校产生以桑德尔为代表的一批受学生拥戴的教师,并非偶然。多数教师都重视教学,自然会产出一批优胜者。本来,向本科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是名校的“拳头产品”。而国内高校则不然,“名师院士给本科生上课,竟还算作美谈!”
也正因此,劳老师对眼下这场教育部牵头的视频公开课“海选”寄予希望。“如果能唤回一些老师对于课堂的兴趣,哪怕总体教学水平上与海外名校有差距,但至少我国大学里会出现一派新气象。”
记者了解到,列入教育部首批高校公开课课程建设的,主要有三大重点板块。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类,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课程;二是科学技术类课程,按照规划,重点涉及大地震、核辐射、新能源、新材料、高速铁路等问题;第三类是社会热点类课程,涉及生态环境问题、社会诚信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记者: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