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瞿方业
日前,湖南岳阳市政府宣布成功破获一起涉及湖南、浙江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从饲料中检测出从未出现过的瘦肉精新品种——苯乙醇胺A。有7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1人被刑拘。被刑拘者为浙江大学教授邹某。从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7月25日《北京晨报》)
在瘦肉精这条黑色利益链中,虽然是养殖户喂给猪吃的,是经营者向养殖户批发销售的,但是谁打开了瘦肉精的潘多拉的盒子,流毒四方?这自然不是农民和销售者所能做到的,这些人的科学素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是毒药物的源头。
此次被刑拘的邹某,正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人之一,是瘦肉精的“生父”或“养父”,没有他们的鼓吹和研究,瘦肉精不可能以如此不正常的方式进入生猪饲养市场,并最终走上市民餐桌。
专家教授搞科学研究,理应追求真理,造福人间,即使是研究三聚氰胺、瘦肉精之类的物质,也应为了用于正当目的,而不能害人。但有些学者却在利益诱惑下,背离科学研究的初衷,沦为食品违法犯罪者的帮凶,这是非常可怕的。
在国内,一些专家教授被网民称为“砖家”,盖因他们总做不正常之事:三聚氰胺事件后,有“砖家”说,少量食用没事;塑化剂国标低于国际标准,仍说合法,不会有事……不过,以上终究只是胡乱说话,相比于制“毒”,可谓小巫见大巫。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矛头大都指向经营者和直接添加者,却很少追究其知识源头。河南瘦肉精事件昨日开庭审理,受审者主要是瘦肉精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涉嫌玩忽职守的监管者,却没有瘦肉精的“发明者”。这无疑让邹某这样的专家逃脱了惩罚——不少“毒物”,少不了这些专家的参与生产和推广。
对邹某们司法机关不应当忽视,而当依法追责,这样才能除恶务尽,肃清毒食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