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时评:复兴汉语文化不仅需要考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8日 13:2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汉语的落寞终于引起国家层面的政策回应。27日消息称,今年10月,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试点开考。此举意在针对“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现象,重新唤起国人对母语文化的重视。然而,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技术挑战严峻的今天,仅此一项考试,又如何能担当此重任?如今,汉字美得如此寂寞,要让幽兰入世,我们所需要做的太多太多。

  新技术冲击的结果,从一个侧面表明国人逐渐失落了汉字书写与鉴赏能力。在许多人那里,汉字的美如空谷幽兰,寂寞得太久了。当汉字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就必然会在技术变革的进程中被冲击甚至被替代。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就会变汉字为英文而进行写作与交流。在经济全球化和交往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人们的汉字书写与鉴赏能力丧失、汉字的美渐无人赏,汉字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更何谈汉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正如《洛杉矶时报》一篇报道所说:“在中国文化里,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比汉字更能体现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写汉字不仅仅用来交流沟通,它更是一种艺术和心灵活动。”当年鲁迅先生在其《汉文学史纲要》中精辟论述:“中国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在汉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只有让汉字的美进入人的心灵,汉字才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扎根,任何外在力量的冲击也难以抹去人们对汉字结构的记忆,也难以撼动人们对汉字传播的执著。

  汉字的美魅力无穷。比如“梦”,其繁体字描述的简直就是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蓝天之下,草地之上,夕阳斜照,有人躺卧遐思,是为梦,何其美!又比如“武”,如此结字本身就是一个高深哲理:武本有军事、战争、暴力之意,却从止从戈,指向和平,止戈为武,何其深刻!

  只是,这一切的美,如何能让人真切感受和欣赏到?唯有发掘汉字乃至汉语的深层文化内涵,致其熠熠生辉,她才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中国人离不开她,外国人一样会痴迷她。显然,这又岂是一项考试所能致?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汉语考试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