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国范儿”兴起 学者撰文痛批其“荒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5日 08:48   新京报

  【一家之言】

  民国时教育普及率低下,在今天看来已是“低学历”的小学生,在当时还被社会认为是“精英”、“秀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民国小学范儿”,是牺牲大多数孩子识字权换来的。

  《民国小学教材》、《民国小学生作文》等书的热销,引来媒体上、网络间一片叫好声,有人称赞民国的小学教材“有性情”、“有生趣”、“不假大空”,赞许当年的小孩子文笔优美、文言功底强、文字功底扎实、想象力丰富,并将之和今天许多小学生,甚至大学生、成年人的文字做比较,对“民国范儿”推崇得无以复加。

  当今的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弊端,作为百科基础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也不免被政治、商业和世俗交叉影响。教材不如意、教学不如意,学生语文能力不如意,的确是必须正视的大问题。然而,今天的小学语文教育有问题,并不意味着“民国范儿”就没问题。

  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在今天许多人看来眼睛一亮、清新脱俗的《民国小学生作文》中某些状景、写日常的散文、日记体文,在当年却是近乎“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我们蹦蹦跳跳来到操场”一类的“大水词”,倘是当年的师生见了,是只会说俗套不会言清新的。时光荏苒,事过境迁,如今回望几十年前的文字,自然与“时文”不同,这便如今天的人们会觉得黄色军挎包很潮、很时尚,而30年前这不过是人手一个的大路货。

  民国初叶,科举废除不久,许多举人、秀才仕途无望,转而当了“孩子王”,而在“五四”前中国学校仍通行文言文,使用旧式标点,后虽推行白话,但社会上文言土壤依然深厚,文言对白的京剧,充斥文言内容的武侠、志怪小说和公案评书、评话,是市井流行的大众娱乐,甚至最“现代化”的流行歌曲,也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在这样的土壤、氛围里,当年的人文言底子强,当年的小学文章比今天更雅驯,是不足为奇的。如今时代不同,氛围迥异,强求今天的学校教出当年的“范儿”,便如穿越回民初,逼着当年小学生熟练掌握“火星文”或微博段子一般荒唐。

  值得一提的是,叶圣陶、陶行知等人在当年也是孤独的,他们所提倡的大众化、口语化语文教学,并非当时教育界的主流认识,带有浓厚的社会实验性质。当时的主流语文教学中,很有不少浓厚的政治灌输内容,以及被时贤所诟病的“这是一只猫,那是一只鼠;猫在做什么,猫在捉老鼠”一类“无病呻吟、味同嚼蜡”的文字。前贤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和贴近生活、时代的胆识、胸襟值得钦佩和学习,但也正因为此,今天的人才更不应刻舟求剑般地盲目推崇“民国范儿”。

  还应认识到,民国时教育普及率低下,城市平民和广大乡村失学者众多,在今天看来已是“低学历”的小学生,在当时还被社会认为是“精英”、“秀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民国小学范儿”,是牺牲大多数孩子识字权换来的。据当时报刊的记载,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国文盲率高达95.1%,也正因如此,叶圣陶、陶行知等有识之士才会推行大众教育,提倡文化救国。只看到“民国范儿”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是不妥的。

  其实借古讽今、“托古改制”,是中国许多文人自古至今的惯技:孔夫子推崇周公、宋儒推崇孔夫子,明代文人高呼“诗必两汉,文必盛唐”,历朝历代都推崇唐虞三代之治,这都是不满当时的文风、社风、政风,又希望有更厉害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所采取的“借古人压时人”、“借死人压活人”的计策,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却未必妥当,倘再刻意塞进点私货,就更不妥当了。

  明白此理,今天的人们不应盲目崇拜所谓“民国范儿”。今天的问题就用今天的方法去解决,用今天的头脑去应对,“民国范儿”的课本再好也是陈年旧物,可做观赏文字,却做不得小学语文课本———正如马王堆出土的瓜子,是只能放博物馆里看,不能放炒货店里卖,更不能搁嘴里吃一个道理。□陶短房(旅加学者)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