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法:师德建设需体制内外合力推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8日 09:38   京华时报微博

  晨报评论员 郁潇亮

  师德,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向备受关注。近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称,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师德建设的重要,不言自明;而如何把师德建设的良好初衷从口号、纸面上化为现实,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之所以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其面对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建立的未成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首先应该看他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素质和品格,因为社会文明能否进步,取决于社会成员的全体素质是否提高。这正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可以说,师德建设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未来远景,这也是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始终强调师德建设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师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已经取得了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也一直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这让师德建设必然要在体制内外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尝试、调整、提高。教师这一职业正逐步褪去以往的光环,几十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变迁,这些都是在提出师德建设的同时,应该充分考量和评估的重要因素。在过去,教师往往被视作社会各行各业的楷模,在道德领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人们在主观上更愿意把 “崇高”、“牺牲”等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赋予到教师的天职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观念也已悄然发生变化。

  过去僵硬的社会环境被逐步破除后,社会价值观的轴心亦随着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漂移。旧观念的壁垒被打破,带来了人们对道德标准的重新思考和抉择,而教师身处其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天职”进行再思考,并根据社会的新变化对需要向学生倡导、灌输的思想理念做出取舍。譬如,也许就在二十几年前,全中国的教师们都会告诉学生,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但在今天,相信这样的价值观在多数城市的学校里已经不会再被反复提及。甚至,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教师本身就穿着名牌、开着好车、住着大房——在今天师德建设中,这当如何处之?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社会万千变化中的一个现象而已。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在当前逐利心态席卷整个社会时,要求教师们继续安贫乐道、扮演“圣徒”的角色是不是现实?由此看来,师德建设当属社会全体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既不能从中剥离,更不应对其提出过于超越现实的要求。

  师德建设,首先应该得到来自教育体制内的理解和支持。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以来,在目前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确正当其时。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谈论师德建设,若仅仅着眼于将其与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等量化指标挂钩是不够的。让教师群体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受惠,进而对职业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愿意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并把教书育人视作毕生事业,这是激发其参与师德建设、主动要求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前提。单纯强调奖惩举措,激发的仅是物化的欲望,而师德的力量绝不可能从物欲中自然产生。

  从更大的教改范围来看,我们亦不能满足于仅从现有的教师队伍入手培养师德。师范类院校的招生、教学和就业同样不可忽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的要求应在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培养中抓起。事实上,教育的循环早已存在——任何教师都是从一名懵懂的学童开始踏上自己的职业道路,而他的每一名老师、身处的每一个社会环境,都将对其本身和未来要教导的学生,产生细微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德建设从来就不存在什么起点,也注定不会有终点,它时时刻刻都受到来自教育体制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对此肩负责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师德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