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梁小红,短发,瘦高个,皮肤黝黑,一副精干模样。说话时,常会使用“什么呢?”“怎么样呢?”透露出她的职业身份——目前身为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西原小学副校长的她,已从教22年,先后在5所学校工作过,但“乡村教师”的身份却从未改变。
“西原小学原来的教学楼是1998年由村民集资建的”,梁小红告诉记者:“但到了2004年,屋顶漏水,每逢外面雨下得大时,教室里就得放上很多个盆子接水。冬天房子里没有暖气,师生们只能依靠烧煤取暖。”
梁小红说,2009年以前,西原小学一个班只有十来个学生,全校十几名老师。“每位任课老师的教学负担都很重,只能保证语、数两科教学,音、体、美等课程根本兼顾不过来。教学设备也极其简陋、短缺,上课基本上就是一根粉笔、一本书。”
“那时候,教师工资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福利待遇,生活单调枯燥,加上教学质量不高,群众意见大,老师们工作都不是很安心,我也曾动过调走的心思。”梁小红坦承。
2008年4月,占地32亩、投资近700万元、合并了10所村小的新的西原小学破土动工。“这是完全由国家投资新建的,校址从原来较偏僻的地方搬到了紧邻108国道与京昆高速龙门出口的地方,交通便利得多。”梁小红说:“学校建起了部室齐全的办公综合楼,有12个教室的教学楼,有40间教师宿舍的教师办公楼,还有可容纳600名学生住宿的公寓楼和能让300多名学生同时就餐的餐厅。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一个也不少。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学生600余人,音、体、美、英语等课程全部实现了由专任教师授课。”
“老师个人收入也不断攀升,就拿我自己来说,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工资几乎翻了一番,加上1300元的绩效工资,现在每月收入2400元左右。”梁小红介绍道:“学校还给每位老师制作了校服,并提供生活补助,今年上半年,市政府还让符合条件的老师在市区购置经济适用房,仅为市场价的1/3。同时,学校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在梁小红看来,新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未来农村学校发展的趋势,它具有“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六大优势,如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充裕,自学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有所提高,并减轻了家长负担和城区学校办学负担等。
“但对老师们来说,学生们寄宿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工作时间要延长,除了教学还要照顾学生生活,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老师们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真的很不容易。”梁小红说起愿望和期盼时,更多的在为同事们呼吁:“我希望国家能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设立生活补助,实行教龄特殊津贴,简化职称的评定程序,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所有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能越来越好,让农村娃娃在家门口就受到与城里娃娃一样的教育。”梁小红提高音调,最后说道。
记者从韩城市教育局获悉,“十一五”期间,韩城市按照“先治薄、早扶弱,农村与城区并举”的原则,先后撤并农村初中及教学点170余个,新建、修缮乡村校舍7万平方米,建成标准高、功能全的寄宿制学校12所,90%的学校实现了设施标准化、校舍楼房化。同时,积极实施“合格实验室建设达标工程”、“教育信息建设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