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年年此时,为“送礼”一事常常吵翻了天。前段,网上又发起了“教师节该不该送礼”的调查,结果是家长纠结,老师惶恐。从早年的一束鲜花,一张贺卡谢师恩,到如今形式百出的“礼物”,送礼越来越高级了,对老师的敬意也会随之增加吗?下面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送礼故事,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送礼初级阶段:
小小礼物表心意
张帆是荔湾区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他几乎每个教师节都给老师送礼物,而且这些礼物大部分都是不花钱的。张帆回忆,小学时,作为喜欢绘画的学生,他都是自己画贺卡送给老师,收到这些特别的礼物,老师们都十分开心;到了初中,张帆开始做手工品给老师,多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文具袋等;高中时,张帆的礼物又变成了简单的小卡片,上面写着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在张帆眼里,给老师送礼只是他表达个人心意的一种方式而已。他说,他的老师们收到这些简单却有意义的礼物时都很高兴、开心。以这些表达心意的小礼物为桥梁,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和老师相处得更快乐了……
点评:
孩子们的世界其实是单纯的,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的家长,当孩子跟我们反映有同学送老师礼物时,有家长就会想很多:这是不是老师在暗示?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用成人的思想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使他们的心灵过早地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送礼中级阶段
谁的购物卡在飞
新的学期开始了,见到了新老师和新同学,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可就读于清远市清城区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钟俊轩却一直闷闷不乐。原来,开学不久就是教师节,在准备给老师送什么样的礼物上,钟俊轩和爸爸产生了分歧。钟俊轩的意见是像以前一样,送老师一张贺卡。但爸爸说现在读初中了,是关键时期,要与老师保持更加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送礼物的问题上,要更讲究。爸爸觉得应该送给老师一张购物卡,让老师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更有诚意。对此,钟俊轩十分委屈:给老师送礼,应该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现在怎么就成了大人们的事情呢?
点评:
现在有些家长的确为送礼颇费脑筋,给老师送礼也要讲求与时俱进。不过,家长们看似精明之举,很多孩子其实并不领情,有的甚至觉得痛苦。送礼是好事,但是太过现实的送礼有时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心理。
送礼高级阶段
此处“无礼”胜“有礼”
康海潮是番禺一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谈起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康海潮说他准备还是跟以前在幼儿园一样,给老师鞠个躬,并对老师说:“祝老师教师节快乐!”这种向老师表达节日问候的方式,让康海潮的父亲十分为难,他认为现在儿子读小学了,肯定要与以前无忧无虑读幼儿园时不同,岂能鞠个躬了事?一天,在与父亲的谈话中,康海潮无意谈到老师全家准备在国庆节去内蒙古旅游。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康海潮的父亲立即上网为老师一家订了往返内蒙古的机票,并将预订信息转发到老师的手机上。
点评: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从过去的鞠躬问好,到贺卡寄情思,再到与时俱进送购物卡,再到现在的专程买机票送给老师……教师节送礼越来越高级了,其实,对老师们而言,收到这样的礼物反而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你说这么贵重的礼敢收吗?
专家解答:
是什么让“礼”进化?
广州市某礼仪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朱敏女士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是尊师重教,就干干净净表达对教师最纯洁的感谢。最好的礼物是如同贺卡、问候一类的祝福,而非物质上的表示。其实,大多数教师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肯定。
当然,很多老师在为收不收礼而尴尬的同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在创造机会等着家长、学生来“孝敬”自己。当“考试主义”、“金钱主义”之下的一整套逻辑成为社会的一种“潜规则”,无论你想不想送礼,也无论你想不想收礼,你都无可奈何。家长、学生送的不仅仅是“礼”,更多的是“礼”之后全社会的一种“考试主义”、“金钱主义”的导向。
但愿送礼不再“进化”,也期盼未来我们将能学习工作在一个“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和学生都坦坦荡荡,心情舒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