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师节多样风景:礼遇与烦恼并存(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0日 12:58   中国新闻网微博
9月8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建银希望小学的学生展示教师节“手印作品”。中新社发 李宗宪 摄 cnsphoto  9月8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建银希望小学的学生展示教师节“手印作品”。中新社发 李宗宪 摄 cnsphoto

  中新网(微博)9月10日电 今天是新中国第27个教师节,全国1700万教育工作者迎来共同的节日。在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中国,“教师节”成为人们向教师集中表达礼赞与祝福日子。从高层看望,到官方表彰;从各界共祝,到学生感恩;教师享受着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应有的礼遇,然而收不收礼,如何获得真正的尊重理解等,也成为教师们绕不开的话题。

  高层致贺送祝福已成惯例 官方举办系列活动

  每逢教师节,国家领导人走进校园看望师生送上祝福已成为惯例,体现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

  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看望师生员工,考察学校工作,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胡锦涛向广大教师提出希望: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他提出了多项惠及农村教师的措施,强调要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差距。

  在做报告时,温家宝起身对台下的教师们三鞠躬,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慰问和感谢。

  除了高层看望致贺,官方还开展了系列活动来庆祝教师节,为期一个月的2011教师节“感念师恩(微博)”主题活动在8月11日启动,公众可以通过短信和微博等形式,抒发对教师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教师节当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一场名为《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的晚会。为此,晚会剧组发起了“征集乡村老师的感动瞬间”活动,征集到的作品将在晚会上呈现;同时,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选将亮相晚会。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国家力推多项改革举措

  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章论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纲要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多项举措。

  一年来,纲要各项改革试点及重大项目稳步实施: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及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改革试点平稳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面落实。同时,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带动各地逐步实现教师培训日常化、制度化。

  就在近期,又有两项改革政策公布。8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小学教师”也可评“教授”,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直白表述。通过在上述三地的改革试点,共有12151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务过渡,15560名中小学教师获得晋升及聘任,其中正高级教师37名。

  评论认为,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打破了“天花板效应”,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推进了城乡之间、各学段之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逐步解决。

  另外,教育部日前透露,今年将选择两个省份试点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这意味着教师资格考试将有国家标准,教师也将不再是铁饭碗,将定期注册考核,不达标者将退出。据悉,这项试点将在9、10月份启动,明年将再推动6个省份试点,预计用3年时间成为全国性常态制度。

  这一试点旨在建立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准入门槛制度,主要是针对新老师,现有的老师将不再参与。所有教师都要接受每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师德、业务考核及教学工作量考核等。师德将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收不收礼又成节日纠结 家长老师各有烦恼

  教师们在节日里所受到的“民间礼遇”里,“送礼”成为多年来争议颇多的话题。从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或是简洁美观的卡片,到直接馈赠现金、礼品、购物券,感谢师恩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虽然在节前不少教师和学校都呼吁“今年过节不收礼”,但是“送礼”之势仍难阻挡,从食品、土特产、购物券到手表、名牌包、时尚电子产品……,一些家长担心不送礼自己的孩子会遇到不合理对待,纷纷加入送礼大军。媒体报道说,一位中学老师估算,今年收到的家长礼物快破万了,全班50个学生,大部分家长都送了礼,不管是购物卡还是红包,“起步价”500元。

  面对送礼之风愈演愈烈,老师和家长各有烦恼。一些老师表示教师节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形式化、功利化,家长和学生送给老师的贵重礼物也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送礼并非是真心感谢和尊重,而成为一种利益交换,在“被送礼”的过程中,师道尊严也被玷污;而家长们则在抱怨“潜规则”当道,在世风裹挟之下,送不送、送什么、怎么送都成为纠结。

  分析指出,送礼不过是商品经济在教育领域的“物质化”表现,成了大家公认的潜规则。而教师节送礼,从少数人送演变成从众效应甚至攀比,并且已经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究其深层原因,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一部分人瞄准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之下的利益空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加剧了社会对优质资源的争夺,教师也就成了许多家长争相送礼的目标。

  教师节的最好礼物 :理解与尊重

  什么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众多教师的心声也通过媒体表达出来。

  在《人民日报》所做的“乡村教师最大心愿”的调查中,高达88%的票投给了“愿提高工资待遇,减少后顾之忧”。此外“愿有机会走出乡村,交流学习,充实自己”和“愿减轻职业压力”等也位居前列。

  除了对自身境遇改善的期待,乡村教师们亦希望“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机会均等”,“愿学生有出息,有更好的发展”,“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新华社的评论指出,由于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参差不齐,基层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深化教育改革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如:绩效工资如何做到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如何尽快出台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保障优秀教师安心扎根农村?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和补充机制……这些问题涉及利益调整,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来保障。

  一位教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撰文谈自己的教育愿望时说,期待更多“有尊严的教育”。这是指教师能够按照教育规律、育人本位,实施全人格教育,让学生提高成绩,更能得到人格发展、情商发展、生存能力等多重发展。甚至要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让孩子成为世界公民,立足课堂,放眼全球。

  这位老师写道,在各种考核措施的制约下,老师们的压力非常大,又加上教育对象这些年日益复杂和社会化,教师自身承受的负面情绪比一般的职业要多,渴望得到更多的心理认同和尊重。

  “尊重是送给教师节最好的礼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有声音这样呼吁。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