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学
【地址】
北四川路横浜桥民房,后迁至吴淞炮台湾
【现状】
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
【时间】
1906年4月10日建校
“两位喝茶吗?喝点什么?”这里是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里的一间茶室。厅堂不失宽敞,唯独没有茶客。我们赶了几十里路,只为了寻找这个茶室里的一张老照片。
中国公学成立于1906年,稍晚迁至吴淞。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公学校舍毁于日军炮火之下,被迫停办。直到1951年,中国公学和其他两所学校并入“重庆财经学院”,并成为了现“西南财经大学”的源头之一。与中国公学有关的名人包括张謇、梁启超、蔡元培、于右任、马君武、胡适、秋瑾、沈从文等等。
如今,这里成为了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公园的北面与长江相接的是一片湿地,南面的炮台山仍是一片军营,而园内的“军事广场”里展示的最年长的一门古炮更是铸造于顺治年间。
在炮台山一带,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中国公学当年的准确位置。公园电瓶车司机介绍说,茶室里还有一些历史照片。临江的茶室里,墙面和柱子上几个朴素的相框,陈列的影像有昔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昔日的校舍……那一张张黯淡了的历史照片,却承载了逝去的韶华。
10月16日,第七届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2天后炮台湾公园的二期也将正式开放。
但是,让我们再看一眼这张难得一见的中国公学校舍的老照片吧……
“有时候,忽然班上少了一两个同学,后来才知道是干革命或者搞暗杀去了。”
“众学生,勿彷徨,以尔身,为太阳,照尔祖国以尔光,尔一身,先自强。修道德,为坚垒;求知识,为快枪。
众学生,勿彷徨。尔能处之地位是大战场。尔祖父,思羲黄,尔仇敌,环尔旁。欲救尔祖国亡,尔先自强!”
这就是中国公学铿锵有力的校歌,词曲作者是当时在该校任教的于右任和马君武。
1905年,日本颁布所谓《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愤而自杀。1906年2月,因大批留日学生返回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各方奔走募集经费,“鉴湖女侠”秋瑾也曾参与其中。期间,因为赞助的人很少,经费困难,“姚洪业激于义愤,遂投江自杀”,并留遗言“我之死,为中国公学死也”。
当年4月10日,一度濒临绝境的中国公学终于北四川路横浜桥租赁的民房中正式开学,后来迁往吴淞。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胡适,正是中国公学“开山门”的学子之一。李敖《胡适评传》中写道:“中国公学,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胡适是‘当时读了姚烈士(姚洪业)的遗书大手感动的一个小孩子’,于是他就跑去考这个学校……中国公学本是一个‘革命运动机关’。”
按照澄衷中学毕业生胡适的回忆:“初进去时,只见许多没有辫子的中年、少年,后来才知道大多数都是革命党人,有许多人用的都是假姓名”。同学中被称为“老卢”竟是后来执掌四川的熊克武,他和但懋辛“皆参与广州之役”,此外“廖德璠死于端方之手”,“饶可权死于辛亥三月广州之役,为黄花岗七十二人之一”。教师中,宋耀如、马君武、沈翔云、于右任、彭施涤“诸先生皆是老革命党”。中国公学还是革命党的“旅馆”,陈其美、戴天仇(戴季陶)、章炳麟都在这里住过。“有时候,忽然班上少了一两个同学,后来才知道是干革命或者暗杀去了”。
根据《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的记录,辛亥年闰六月初六,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会上,会员们留下的登记资料中,3名会员涂潜、邓道藩、梁鍪留下的联系地址,同样赫然写着“吴淞中国公学”。
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马建标认为:“在1910年代,学生界国家观念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所以有这么一个说法:‘没有辛亥,何来五四’。”
端方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最终他和弟弟还是被自己所带的新军所杀
虽然中国公学是一所私立的、革命党人林立的学校,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它自建校起就得到了清政府的不少扶持。
建校之初,清政府拨给吴淞炮台湾公地百余亩作为建筑基地,大清银行借银10万两作为建筑费。两江总督端方则是每月拨银1000两,派四品京堂郑孝胥为监督。作为晚清末年满人中翘楚的端方,在辛亥革命中身首异处。同时,身为“革命大本营”中国公学的赞助者,这个清朝“殉葬者”的人生轨迹,足够耐人寻味。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中写道:“旗人三才子,大荣(庆)、小那(桐)、端(方)老四,端方出类拔萃,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比前两位都多得多。……清朝最重要的两个封疆大吏的位置,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他都干过。早在戊戌变法中,他就是满人中不多的变法支持者。晚清预备立宪,他更是非常卖力地推动。外出考察立宪的五大臣,他是最重要的一位。”
1905年,未及赴任闽浙总督的端方,受命出使西方考察宪政,预备制定宪法。在正阳门火车站遇吴樾行刺后,“五大臣”又改期秘密出发,并于次年8月回国。端方旋即改任两江总督。
学者傅国涌认为:“端方在两江总督任上办学校,派留学生,还力主举办‘南洋劝进会’(中国首个全国性大型博览会),很有政绩,担任直隶总督虽然时间不长,也是颇受赞誉。”作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端方任两江总督时,创立的暨南学堂,便是暨南大学的前身,在湖北、湖南巡抚任上,也命令各道、府开办师范学校。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表示:“端方还曾支持荣氏兄弟的企业,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张鸣认为,端方在地方任上,一边大力改革,一边着力防范革命,但处置起来却比较温和。“新军标统(团长)赵声,被发现是革命党,他也没有杀,只是驱逐了事。江苏革命党首领人物陈道公被抓,他加以礼待,最终还放了。在徐锡麟案上,端方的处理也比较开明,没有再‘顺藤摸瓜’地追查。刘师培‘叛变’革命,部分原因恐怕也是端方的礼贤下士。”
慈禧、光绪死后,失去了靠山的端方被弹劾下野。张鸣认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和袁世凯是儿女亲家。“当1911年再次被起用时,清朝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端方受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刚到武昌不久,就赶上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职责所系,乃入川弹压。聪明的端方不想蹚这趟浑水,便停在资州。尽管端方不断表态理解保路运动,要释放所有被铺的人,但最终他和弟弟还是被自己所带的新军所杀。”《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就这样,端方成了清亡之际,名气最大的牺牲者。一个异族统治的朝代覆亡,牺牲掉的,往往是这个民族极优秀的人,端方算一个。”
■链接地标·锐进学社
精美石库门即将被拆除
学者傅国涌说:“锐进学社并不是一个教学机构,而是一个搞暗杀行动的组织。”史料称:“1911年,光复会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部署起义。”
1911年,尹锐志和尹维进从香港回到上海,与光复会同志计议起事,并电召陶成章从日本来沪,设立固定机关。7月15日,尹氏姐妹姐妹刊出了“锐进学社”章程。其所在地为法租界平济里路良善里166号。这个地方现在大约是济南路22-26弄之间,靠近淮海公园后门不远处的崇德路口。
走进22弄的一户石库门,楼下公用的厨房里还摆着一个个灶头,狭窄陡峭的木楼梯上满是岁月的污垢。一个个小门上贴着的“特别通告”,表示此户居民已经动迁,“凡进入者发生任何问题,后果自负”。
底楼的“客堂间”里,4个老人正在打着麻将,他们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但根本不知道什么“锐进学社”,只等着动迁到新家。
22-26弄的很多房间已经被封闭,但透过狭小的弄堂,26弄里两座石库门建筑却让人惊讶——精美的花纹、复杂的图案、细致的雕琢,其美观程度在老式石库门中绝对堪称上品。但从卢湾区房屋土地管理局的一份材料上可以看到,这里从2003年5月起就已经被列入建设用地许可范围,被拆除的命运早已注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