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他们决心到基层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很多时候只是一名“打杂的助理”
◎越贫穷的地区,村官待遇越差。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大学生村官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工作
2008年10月的一天,韶关学院宿舍楼下的公告栏,贴出一张不起眼的告示,“关于国家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招录通知”,让大四毕业生陈慧隐隐约约感觉到,当大学生村官有可能是“考上公务员最便捷的途径”。
经过再三考虑,陈慧放弃了到企业上班的机会,选择在韶关仁化县的农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
陈慧是全国10余万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2008年,国家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2009年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去年4月,国家提出,5年内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数量,将从原计划的10万人增加到20万人。
“当时我们报考村官的热情都很高,觉得能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陈慧说。
当第一届任期将满,经过基层3年历练后,这个当初怀着不同动机的大学生群体,艰难的选择再次摆在他们面前。
今年7月,陈慧正式告别大学生村官这个队伍,来到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在农村工作了3年,让陈慧在重新进入城市的过程中,感到不太适应。
1
理想从进村后就回归现实
青春与现实
在粤北和粤西地区,“大部分村官都没有真正下到村里,而是被镇政府借调去做文书工作。中文和计算机专业的村官尤其受欢迎”
当年和陈慧一同选聘到韶关的大学生村官,除了少部分还在基层之外,绝大多数人面对另一份3年聘期的合同,大家开始显得摇摆不定。大学生村官的现实处境,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非常清晰。
陈慧在她的村官日记中写道:“我用3年的青春,才丈量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事实上,大学生村官们的理想,从他们进村后就逐渐回归现实。
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农村自由散漫的工作法则让高州的大学生村官张梁感到难以理解。
在粤北和粤西地区,电脑办公并不是基层政府人员的特长,“大部分村官都没有真正下到村里,而是被镇政府借调去做文书工作。中文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村官尤其受欢迎。”
张梁是去年高州市选聘的村官,学的是生物技术,他认为当地气候和土质适合推广龙眼和荔枝的种植,原本想通过村委来说服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但他刚一分到村里,就被借调去镇政府做计划生育工作。对于一名理科生来说,跟人打交道并不是张梁最擅长的。
“镇里只给了我一份名单,让我去给超生的村民做工作,我连他们住哪都不知道。他们只听有威望的村干部的话,让我做计生工作非常吃力。”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对陈慧和张梁们来说,他们付出了青春,收获的却是迷惘。
在过去的一年,张梁的工作职责涵盖了林权改革、新农保、合作医疗、征地拆迁等多个领域,但是在实际工作推进中,绝大多数都是“缓慢、低效”的。
“比如涉及到关于土地的问题,我跟村民磨破了嘴皮子,他们也不肯听。事实上村主任一句话,要比我软磨硬泡半天还管用。”
张梁认为,他们这批大学生村官,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关怀,只是每年开一次会,到了年底再交一份心得总结,“感觉对我们村官不够重视”。
2011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称,有近35%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只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都在村里。有77%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乡镇借调的经历,其中23%的人被长期借调到乡镇,根本就没有在村里工作。
“很多大学生村官放不下架子,觉得身份和文化背景跟农民有差异,刚过来时很难融入到基层群众中。”高州一名不愿具名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不受重用或许双方都有原因。有一些大学生把村官当作跳板,整天忙着准备考公务员,跟村民接触少,工作浮于表面。
“来做村官,就要放下身段,踏踏实实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村官工作中。要能喝得烧酒,说得粗口,搭得膊头。”
东莞中堂镇大学生村官莫佩冰,已经到中堂镇蕉利村工作两年。她平时主动参与村里的妇联和计生工作,经常挨家挨户走访,看望“空巢”老人,还做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
同事对莫佩冰的工作表示认可:“每次她从村民门前经过,那些孤寡老人都要把她拉进屋聊一会儿。”
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莫佩冰高票当选,分管妇联工作。她认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发挥能力的舞台,对村官工作非常适应,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2
穷与富并不是村官“两极分化”的主因
穷村官与富村官
高州大学生村官张梁说:“比我们晚一年的村官,是茂名市组织的,他们的待遇就比我们好很多,为什么大家做同样的事,却同工不同酬”
张梁记得很清楚,上一次的村官补助,是在今年4月发放的。如今已过去半年还未发放,在此期间,张梁不得不靠家里接济度日。会计告诉张梁,要等到10月底才有财政拨款,让他这半个月再“克服一下”。
高州市2009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共有30名,他们大多和张梁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处境。“我们的收入主要分三块组成:中央财政拨款,茂名市财政补贴,还有县镇补贴。”但是由于县镇财政紧张,这笔补助金“多半是打了水漂”。
“我们收入平均下来,一个月只有1000块钱,而且政府没有给我们买三险。”张梁谈到村官待遇的问题时,眼中掠过一丝沮丧。
“比我们晚一年的村官,是茂名市组织选聘的,他们的待遇就比我们好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做同样的事,却同工不同酬?”
张梁也曾向相关部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复是“会向上级争取”,之后就没有下文。囊中羞涩的张梁,已经拖欠了镇政府食堂3个月的伙食费,如今都“不好意思再去食堂吃饭了”。
在张梁的大学同学中,有的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有的在国企过着稳定安逸的生活,还有的在外企工作,虽然忙碌,但是拿着高薪。只有他当初大学毕业时,选择做一名大学生村官。
如今,张梁开始有点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值得,“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与理想相差太远了。”每次说起这个话题,张梁只有无奈的感慨。
有学者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直接影响当地大学生村官工作。越贫穷的地区,村官待遇越差,政府相对不够重视,上升通道缺失,导致人才流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大学生村官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工作。
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相比,代表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东莞,大学生村官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今年7月,叶伟健在东莞大朗镇大井头社区的两年村官任期届满,对他来说,作出续聘的选择并不难。
叶伟健家就在隔壁村,每天从家到镇政府上班,只要大约10分钟车程。由于经济条件不错,父母给他买了一辆车,他本人每个月的社区补助有2800元,这在省内大多数的大学生村官中,算是待遇比较优厚的。
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叶伟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开展基层工作上。他不仅被选为社区居民代表、股东代表直接参与社区事务,还当选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副书记,目前已经发展了8名党员和1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
对于未来,叶伟健除了准备公务员考试,在镇政府做雇员也是他选择续聘的动力来源之一。
穷与富,并非是简单让大学生村官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与其他地区大学生“互不相识”、“没有归属感”相比,东莞的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作用。网络党支部将东莞近两年选聘的300名大学生村官纳入管理,同时依托“党讯通”系统和QQ群,选举产生第一届支部委员会。
该网络党支部书记刘效荣也是一名村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和其余4名支部委员肩负起管理网络党支部的责任。“通过手机短信群发、QQ和微博等网络工具,我们可以关注到每一名村官的思想动态。”
3
考不上公务员,就业出口在哪里
前途与出路
林旭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在我们那里,期满后一般都不再选择续约,考上公务员的就可以安心工作,没有考上的会重新打拼”
对于前途和出路,每个大学生村官都有着自己的考虑和打算,随着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未来怎么办,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2011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在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有56.1%的人考上了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主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认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村官的吸纳能力有限,而公务员队伍则趋于饱和,未来对大学生村官的吸纳比重可能呈逐渐下降趋势。
理想主义色彩和面对现实的功利性,成为大学生村官浓墨重彩的起笔。尽管毕业生选聘村官,都有各自的考量,但谁也不会否认各项政策所起的正面作用。
去年选聘上江门开平大学生村官的林旭,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动机:“就是为了享受考公务员加分的政策,同时也可以积累两年基层工作经验。”
今年上半年,林旭考上了云浮的选调生,离开了村官队伍。“在我们那里,大部分村官都是这种心态,期满后一般都不再选择续约,考上公务员的就可以安心工作,没有考上的会重新打拼。”
和公务员招录不同的是,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一般都是限定招收本地生源,在专业方面也有所放宽。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实际工作经验并不丰富,在选聘上村官后,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周智坤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如今在佛山南海桂城街道办工作,同时兼任社区“两委”干部。他认为,限定招收本地生源“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也参与到两委的换届选举中;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当地人,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基层群众,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桂城街道办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将他们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这些村官必须在村里锻炼两年,随后可以参选“两委”,或者以政府雇员的身份留下来。“我们街道选聘的大学生村官,除了考上公务员的,其他基本上都会选择续约留任。”
和周智坤在同一个街道的林思慧,是一名准妈妈,曾是大学生村官的她,如今在夏北社区经济联合委员会(简称“经联社”)工作。在当地,经联社和村委、支委并称为“三委”。
在经联社,林思慧和另外两名同事肩负整个社区经济决策的责任。她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既有挑战又有动力,每天面对着不同的问题,让我感觉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胡跃高认为,除了留任村干部之外,在农村自主创业也将成为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一个主要“出口”,而这也是“最能体现大学生村官价值的方向”。
他建议将“创业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如果有了创业能力,不仅能当选村支书带村民致富,也能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在东莞,今年服务期满之际,除了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十几名村官和少部分村官选择离职自主择业,2009年选聘的大部分村官都选择了续聘两年,他们愿意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在基层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记者手记
村官的消极情绪如何消除
南方日报记者用半个月时间对东莞、佛山、广州、江门、茂名、韶关6个城市十几名村官的采访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心态和想法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大学生村官,对未来的出路都有所担心,考公务员几乎成为他们的首选。
在许多聘任期满、工作没有着落,但又不愿意续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弥漫着一种消极的情绪。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粤北、粤西地区农村人才严重短缺,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大学生村官抱怨声音相对比较多,并且集中在三个方面:工资待遇低,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缺乏就业“出口”。
面临到任续期的现实,这些村官进退维谷,持观望态度:已经在基层工作了2—3年,是否还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的动力在哪里?再耗费几年的青春,他们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大学生村官制度也相对完善。以东莞为例,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今年将拿出一半的指标从基层工作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选聘村官。东莞将对由市统一选聘到村社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优先调入村(社区)工作、优先列为村(社区)后备干部、优先录用公务员、优先选送到国内外高校脱产培训等激励措施。
去年中组部提出,5年内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数量将增加到20万人。基层政府如何在响应中央号召的同时,用科学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村官目前呈现出的种种问题,或许对有效解决村官的“出口”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大学生去农村做“官”,实际上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而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才是大学生的相对优势。
如何留住大学生村官,不再让他们在奉献青春的同时留有太多的遗憾,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真正将对农村基层的“输血”转变为“造血”机制,这应该与地方政府转变观念,以及村官政策的落实分不开。
落后现状与市场冲击、小民思想与开放观念、物质提高与精神匮乏,在农村地区呈现出二元对立的复杂局面。大学生村官只有看清当代农村的现实,在工作中对村官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搭建起深层次的互信体系。
只有建立相互间的认同和信任,一股自下而上推动农村发展和变革的潜力,才会最大程度得到释放。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闫昆仑 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实习生 许芷君 发自东莞、佛山、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