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批量产孝子?不如发明孝激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1日 10:43   金羊网-新快报微博

  日前,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启动,中国伦理学会慈孝专业文化委员会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岁至6岁的中华小孝子(据《新京报(微博)》)。孝子也能按计划用工程的方式量产?舆论对此褒贬不一,在网易微博昨日一项关于“孝子工程真能培养出孝子吗”的调查中,超八成网友认为“孝子工程真可笑”,对实际作用表示质疑;有近两成网友持支持意见,觉得“孝子工程能出孝子”。

  4岁-6岁是培养孝心最佳时期

  中国自古有云:百善孝为先。“孝”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长久以来维系家庭关系的一项重要道德准则,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乳姑不怠、戏彩娱亲等孝子故事,从古传扬至今。

  教育工作者还认为,4岁-6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非常适宜对孩子进行定向孝心培养教育。有网友分析认为,孝子工程其实是个无可奈何的产品,目的是要社会认识到这问题,共同努力把下一代培养好,还希望,最终的培养对象是全体青少年。

  @益冉:有必要,有一定的预见作用,能更好地指引孩子健康成长。

  @天涯新路:现如今中国道德伦理相对下降的时代,孝道教育必须重视,作为一个工程来抓也不为过。

  @卢莉娜:孝道在中国已经失去很久了!不管以何种形式去做,只要能提起对父母和老人那份责任心就好。

  @探寻人生真谛:当前提倡孝文化有现实意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不要搞成形式教育,压抑了人性。

  干脆发明孝激素打针就“孝”了

  提倡孝心、培养孝心固然好,但能作为一个工程来量化吗?网友对此多有质疑,谁来教导孩子“孝”,如何认定孩子“孝”,是不是最后考试合格发一张“孝子证”?大多网友认为,孩子孝不孝,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最重要,长大是否有孝心,与儿时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密不可分。

  有人担忧,这百万小孝子,儿时“孝”了,走上社会就不会变?还有人指责,培养的就是“孝子”,那其他没有培养的呢?这和“绿领巾”、“红校服”有何区别?大多数网友对批量生产孝子不以为然,发明“孝子证”、“孝激素”等加以调侃。还有不少网友称“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windshadow:孝子,靠的是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用行政手段培养孝子,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躯壳!

  @逍遥的狸猫:孝子可以培养,但这种培养应该源于家庭,而不能像加工产品一样!

  @何刚:科学发展之先进,干脆克隆算了!再发明孝激素,打一针就“孝”了!

  @CaptainE:运作得好,可以整个全国统考,发“孝子证”,没证不许参加高考、公务员考啥的,搞得好还可以分四、六级,啧啧……

  @新周刊:以后的中国孝子分两种:一种是孝子,一种是“中国伦理学会”牌孝子。

  @zhouyali:不如在社会上选拔孝子典型,树立榜样,或许更实际些。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快速注册新用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百度推广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