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对此,媒体形象地指出,有的开着宝马,有的骑着飞鸽。(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A 课时费比不上按摩费
平均主义反而不正常 谁来帮帮“冷门专业” 教授考评体系须改善
望天恕:特别是文科、基础学科、政治学科,什么钱也没有,课时费低得可怜。如一小时20-30元,基本工资1000多元,痛苦地艰难支撑着。我一个同事调侃说:“我们高校教师,徒有虚名,价值还不如正规按摩店的按摩女!”
B 平均主义反而不正常
温水煮青蛙的温水还是青蛙:能把科研和实际结合来赚钱的教授,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吧,这才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
网友:大学教学不等于小学教学,要有知识、有实践、有经验才配站在讲台上,积累科研、项目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如果要引入竞争机制的话我认为那些一辈子只会扑在“教学”上的老师应该下岗。
站长大亨:我是一所211工程院校的教授,专业是桥梁工程。我每年制度内的收入大概20万左右(当然还包括岗位津贴,超课时和科研的奖金),课题经费(包括横向课题)平均每年大概300万左右,你不要看我钱多,但你知道我付出多少,我将近10年几乎从没有休假和周末的概念。拿得比较少的教授也有,就是一些传统学科,比如历史、古代文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相较于理工科来说确实拿得比较少,但这些教授平均年薪也不会少于10万元,现在教授之间收入有差异很正常,如果都是平均主义,那反而不正常啦!袁隆平先生比我富裕上百倍,但我不嫉妒,因为袁隆平先生比我贡献大多啦,多劳多得,这很正常。
C 谁来帮帮“冷门专业”
randomjun:应用学科的教授来钱快,无可厚非,但是国家应该支持基础学科,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不在神八和航天飞机的差距,而是在于基础学科,这些差距你看不到,但是你身边处处都是,很多核心技术都需要基础理论的突破。
shuxiaojun99:专业不实用,无法转化为经济价值,国家在教育上,尤其是那些不热门的但有长远意义的专业上投入不足,当然就会出现贫富差异巨大。
D 教授考评体系须改善
肖畅:如果教授做学问、搞教学,得来的并非收入的大头,这样的考评体系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正如医生诊病,收入大头并非来自诊断本身,而来自药品提成,他们自然被激励着拼命开大处方。教授和医生的收入倒挂现象,其实同根同源,说明了很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欠缺激励作用,甚至只是起着负激励作用。
我在最后一排:在学术机构,有点头脑的高水平教授都想搞个领导当当,因为只有当了领导才能说了算。(小强整理)
富教授四型
武汉大学(微博)社会学教授尚重生将高校中的富教授分为四类:
一是“学霸”,现在大学的学科点如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都是学科点负责人制,学科点负责人实际上是一个自然人,他把学科的资源全部垄断,比如学科博士点的经费、命题、改卷、招谁不招谁、立项、出国、学术会议。
二是所谓“权威”,他们已经控制了国家的一些课题,是专家委员会的成员,虽然是搞学术的,但由于各种关系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项目资源非常多。
三是“学官”,亦官亦学,比如副校长是博导又是教授、后勤部部长是教授,这类人也很有钱,因为这类人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都有,并且可以把两类资源结合利用。
四是大学教授兼职,去其他学院兼职或者在外当董事,有的在外直接有公司。另外还有一些人脉关系比较好的,能搞项目的,一个项目挣钱数以百万计。(据中青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