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一代都有话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0日 17:20   新民周刊

  70后说:你们也会老的

  撰稿/小 芭

  90后登场,并不意味着70后退场。舞台很大,足以让几代人共同勾画。

  最近看到一则广告,一行大字:90后都出来工作了,忽然觉得自己老了。

  我笑了,心想,这一定是80后做的文案。我这样一个70年代中期出生的典型70后,今年也第一次带了90后的实习生,却没有多少“老了”的危机感。或许,在10年前80后登场的那会儿,我已经这样感叹过了吧。如今,70后可以心平气和地看着紧张的80后和兴奋的90后,淡定地说出一句真理:你们也会老的。

  不久前媒体报道一个16岁少年博士生逼父母全款在京买房。我感叹:这就是90后啊!也许这只是特例,是一种代际品质的极端表现,但我觉得他的身上确实有典型的90后特征。他们这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对生活的要求更实际,更同质化;他们是完全的独生一代,对父母和长辈的付出觉得理所当然,常常会缺少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他们自我意识更强,更技术化,人与人的交往沟通能力更加薄弱。

  90后是大环境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塑造的。这代人的父母基本以60后为主,他们的童年是封闭和压抑的,所以会对子女比较宽容,特别是在自由意志方面。60后经历过传统文化断裂,他们的子女往往受到更多世俗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浸染。90后生活在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转型的环境中,对政治没有多少兴趣,他们的诉求比上几代人都来得更现实。他们是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享乐主义一代”。

  在城市农民工里,往往是 60后一代能够崭露头角。这一代人勤奋刻苦,虽然知识文化不高,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不管是农村最早进城的那群,还是城市里最早出国的那群,基本都有这样的特征。但是他们的子女一代——90后,却不愿意也不被赋予使命来重复父辈的奋斗之路。我认识一个木匠,他来上海做装修十几年了,每月收入不比一个公司白领差多少,他的儿子却不愿再学手艺继承父业,情愿在家乡找个工厂里的工作,每月一两千元收入,散漫而舒心。反正家里的房子父亲已经盖好了,也不愁找不到媳妇。这种心态在90后中比较普遍,他们不想做奋斗的一代。

  实际上,我们对90后的忧虑,在邻国日本已经提前出现了。他们的80后,甚至部分70后,已经处于这样无所事事、价值沦陷的状态。这些青年对自身没有多少要求,家境殷实,他们或许平时也不“啃老”,打打时薪和周薪的零工用来养活自己,钱够了就辞掉工作,钱花完了就继续打零工。他们自己租一个小屋,比较宅,生活在过程里,没有明确目标,甚至恐惧恋爱结婚(因为这对生活改变太大,他们难以承受家庭责任)。这样的族群在日本轻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是日本战后重建和参与经济起飞那代人的下一代,比我们早了一二十年,显示出许多接近于中国90后的特质。

  当然,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言犹在耳,我们的社会却照样前行。70后在小学里只用过需要编程的老式苹果机,中学里的PC电脑要用DOS命令操作;而90后生下来就在网络的包围中。70后曾经用短波学英文,而他们在全球化时代,也许根本就不知短波为何物了。70后当年偷偷上录像厅看《射雕英雄传》,90后已经要告别DVD,直接把网络视频当成看世界的眼睛。70后做过报摘文摘的剪贴本,90后直接用COPY、PASTE了。为写好作文,70后会翻看“古代名言典故”之类的辞典,现在,90后什么都问“度娘”了……说实话,有时候真的会羡慕他们。

  周冬雨、张一山都已成为偶像了,我想,还执著于巩俐、张曼玉的我们,是真的老了。还好,90后登场,并不意味着70后退场。舞台很大,足以让几代人共同勾画。

  80后说:各自轻蔑,各自优越

  撰稿/乐 悠

  每一代人都喜欢用自己这个人群的眼光去评判下一波人,而我们看不懂他们,正如之前的他们看不懂我们一样。

  作为一个中期80后,我曾被一则江湖传闻弄得胸闷:一个女孩在中学校门口和男同学吵架,最后她指着对方鼻子叫道:“你去找你那个89年的老女人吧!”

  老女人?我们算是古董了?真是情何以堪。70后听到了更是惊骇:那我们岂不是行将就木了?年龄的优越感,原来可以这么强大。

  对于生理年龄而言,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人家们不服也不行。但嘴上自嘲,心里还是极不服气的:你们这群早熟却不成熟的小屁孩儿!——70后,老实说,你们有没有这么看过80后?80后,你们有没有这么说过90后?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以10年为界贴标签,每隔一阵子,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某零后”对阵“某零后”的较量就会出现。据我观察,其模式往往是:老资格的以过来人身份对小字辈挑刺儿,小字辈对老资格的过时落伍表示不屑。双方都有大把的优越感。

  我知道几个朋友,哪怕是1989年12月末的生日,也不愿把自己纳入90后,从他们的反应看,大概是要躲避“非主流”之类的形容,或者是涉嫌贬低智商情商的词。还有一次,我那正好踩在1990年线上的表弟抱怨,和同班那几个哥们儿简直说不到一块儿去,“太幼稚”。我心里暗笑:你就成熟了?

  声明一下,我反对建立在人身攻击上的优越感,但还是会对一些现象表示“看不懂”和“无语”。远的不说,最近有几则关于高校学生打死情敌的新闻,还有新近曝出的花季少女卖淫案……

  一定有90后会反驳:这些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我同意,不过横向比较一下,我们那会儿好像没这么多类似“个例”。为客观起见,我征询了一位在高中当老师的同龄朋友,请她根据校园体会讲讲90后的特点。得到的回复是——优点:单纯,自信,心肠软,幽默搞笑细胞多;缺点:脆弱敏感,想法简单,缺乏毅力,受成功人生学影响较大,爱吃喝玩乐,吃苦免谈,怕承担责任,有困难容易逃避,找外部原因。

  缺点罗列多于优点。一定又有90后要反驳了:我们招谁惹谁了,凭什么某些自以为是的人就可以毫无凭据地对我们指手画脚。这样的自我辩护很正常,一如80后被前辈们如此点评时的反应。

  其实90后的闪光点并不少。今年初我和朋友自助远游的时候,认识两个大二女生结伴同行,一路大方有礼会照顾人,还因为第一次尝试晚上到音乐酒吧体验了一把而兴奋。我与朋友感叹:年轻真好,我们大二的时候干嘛去了?这时候,90后的优越感出来了。

  至于70后,“伴随着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成就感在于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作为旁观者,我想不出他们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征,感觉就是四平八稳。但记得和一堂哥聊天时,他以当局者的身份曾这么概括:70后是叛逆的一代,既传承了父辈传统的道德观念,同时又受当时港台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性格是多面的。

  我想,他说的“多面”大概是指介乎“保守”和“开放”之间的拉扯,而80后是在开放道路上“进化”得更完善的一代,90后则走向了更新潮的未来。每一代人都喜欢用自己这个人群的眼光去评判下一波人,而我们看不懂他们,正如之前的他们看不懂我们一样。

  既然如此,让别人评判去吧,让我们各自优越。

  90后说:老家伙们,我们来了

  撰稿/邓昕睿

  所谓代沟,是永远的话题。他们总说90后叛逆,早熟,我却觉得他们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

  她是80后,是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忙碌,但她说充实,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聚会泡吧成为了生活的调味剂。经济独立的她,家中堆满了各种血拼的战利品,她笑称这就是月光的乐趣。

  他是70后,是丈夫和父亲。有了家庭的责任,肩头的负担重啊。结束一天的工作,下了班还要检查孩子的回家作业,时不时被班主任找去谈话,似乎孩子调皮全是父亲的遗传基因作祟。即使事业一帆风顺,对现实仍有不少无奈。

  这是我,一个90后对70后和80后生活的观感和猜想。我试图理解他们,但年龄差异的浓雾似乎难以穿越,对于他们,我们有些崇拜,有些羡慕,当然还有些不屑。当我们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只有些一知半解时,70后80后的他们已经能和这个社会和谐共存了;当我们仍被困在象牙塔里心无旁骛时,他们已经破茧化蝶,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我们每天在微博上看到最多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而我们,只有学校和父母给的课业压力和学校社团的自娱自乐。单纯天真的我们也渴望有一天也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对他们的仰慕,岂能一语道尽。

  比起这些,我们更羡慕他们的童年。我们的童年似乎有些沉重。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来就承载了父母殷切的期望。童年的记忆仿佛充斥着唐诗宋词、钢琴琵琶……听说他们的童年自由,洒脱,快乐。弄堂里的小游戏,自制的简易玩具以及闯祸后父母的训斥声构成了他们童年美好的回忆。我们真的很羡慕,每天和伙伴们嬉笑玩乐是90后的我们最大的奢望。(70后即时点评:不能上网甚至没有电视的童年,你愿意交换吗?)

  但我们也困惑。80后说自己的生活在工作中得到充实,可为什么他们每晚的歌舞升平却像是在填补生命中的空白?70后说自己将到不惑之年,可为什么他们在生命绽放的最灿烂的时候有这么多叹息和无奈?曾问过一个80后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找酒友,他说,“因为没条件做其他啊。想找人谈婚论嫁吧,没房没车;想谈一场浪漫的恋爱吧,貌似又不在青春的年龄。身边坐个人,至少不会觉得那么孤单。”问及70后他生活中的无奈究竟是什么,他说是现实的残酷,是教育子女的压力。忽然我们明白了,他们的寂寞孤单,他们的辛酸无奈,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渐渐被磨平了棱角,他们似乎忘记了什么是活出真我,什么是勇敢追寻。90后的我们或许还不够成熟独立,但至少我们狂放不羁,我们宁折不弯。至于子女教育问题根本不用担心,看,90后的我们,在父母或是溺爱或是严苛的教育下,不也活得好好的,慢慢长大成人踏上社会了吗?

  所谓代沟,是永远的话题。他们总说90后叛逆,早熟,我却觉得他们有些跟不上时代步伐。高档写字楼里,也许他们正在翻看这些文字,嘴角有着轻蔑;也许他们正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等下班。他们是社会的管理者,但他们也许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规划过的人生,梦想也早已和安逸的现实南辕北辙,日复一日,他们沉醉于现世安稳中,竟不知我们90后正在悄悄地挑战他们。

  老家伙们,我们来了。

  那点破事儿

  在“我爱问连岳”系列,咨询情感问题的大多是80后,70后忙着孩子的事,90后还没玩够呢。

  记者/金 姬

  色,戒

  由于一部3D电影的上映,据说今年上半年一些内地游客去香港多了一项游程。你懂的。

  对于大多数70后和少数80后而言,聚在一起看录像带是他们开始分泌荷尔蒙时的启蒙课程。现在的90后一出生就有自己的房间,大街上随处可见抱着娃卖碟的妇女,网上各种视频的小窗口想拦都拦不住,他们哪里还会理解当年偷偷摸摸拉起窗帘的那种兴奋和刺激。

  据说70后对自己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普遍高于80后,这可能和他们的期望值不高有关。在谈性色变的年代,1969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它和不少手抄本一起,充当了60后和70后的性启蒙教材。如果家里有些藏书,70后还能从《红楼梦》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中琢磨出什么,隔了很多年,他们会在录像厅里,从张国荣演绎的红楼中验证自己当年的理解。

  70后去领取结婚证时,民政局大厅会放一些宣传资料,刻板无趣地介绍性知识。相比之下,在中国古代,闺女出阁前,娘家会给她看看“压箱底”——有时是一个枕头,有时是一个茶碗或者一卷画。在细腻又坚固的优雅中春意盎然。很长一段时间,腐朽的“压箱底”被禁了。可越是被禁,就越有市场。香港从1988年有了电影分级制度,如今的美食家蔡澜当年对荤腥的研究很是精到,70后有很大一批曾是叶玉卿、舒淇、李丽珍和叶子楣等人的粉丝。

  在70后大量结婚的90年代末,DVD一时风靡,80后的性启蒙要阳光得多。学校里的生理卫生课依旧蜻蜓点水,老师羞答答地语焉不详,甚至让你自学。其实80后的相关知识可能远远超过了老师。不少人的知识来自日本。被写进中文歌词的饭岛爱在1994年就宣布退出,那一年中国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首次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第二年,Win95上市。“看片”成为很个人的事,录像厅的时代过去了。1998年扩招后,更多的80后喜欢在寝室夜话中交流。大学校园网的FTP文件夹下,总会有一两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目录。

  80后的初次性经验年龄比70后提前,而且和第一个性对象结婚的比例也在降低。因为有了选择和比较,所以80后未必对婚后性伴侣感到满意。于是情趣产品大量出现,到淘宝逛逛就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了。

  相比70后的压抑和80后的好奇,90后在青春期对待性更加冷静。他们可以旁若无人地讨论防狼攻略——自带“装备”,既保护自己又能及时取证。从初中开始,90后的恋爱就不是什么秘密,羡煞那些只有到大学才能恋爱的70后和80后。 90后对A片的兴趣远不及70后和80后。当去年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的电影《Eat, Pray, Love》被中国人翻译成《饭,祷,爱》时,70后和80后们都会心一笑,而90后很可能不明所以。

  婚,恋

  《将爱情进行到底》是70年代人的婚恋观,他们往往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如果一个70后现在还没结婚,往往被人怀疑——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脑子有毛病。70后婚姻出现大危机的概率较低,离婚是他们最后的选择。在70后看来,就算没有了最初的激情,他们还会为孩子或其他原因遵守这份契约。

  对于80后来说,白头偕老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目标。他们更倾向于晚婚。80后对于婚姻更加务实,他们更多考虑到自身的感受,对于无法忍受的错误婚姻,会选择彻底放弃。80后也发明了“闪婚”、“裸婚”和“试婚”,花9块钱领张结婚证已经不再那么神圣。

  21世纪的新兴人类——“剩男剩女”,主要群体是80后,也是现在铺天盖地相亲节目的主要收视人群。在“我爱问连岳”系列,咨询情感问题的大多是80后,70后忙着孩子的事,90后还没玩够呢。曾经忙于学业和工作的80后女生等到了恨嫁的年龄,却发现“名草”都有主了,现在再不抓紧,就要和90后抢老公了。至于“剩男”,也许要怪不断抬高房价的未来丈母娘,或是网游世界的过于美好和丰富。

  每年的光棍节似乎都是对80后单身群体最大的嘲讽,尤其是今年百年难遇的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似乎再不找个恋人,实在是不像话。一些80后考虑在光棍节这一天去香港买一部iPhone4S,调戏siri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除了英法两国是男声,其他国家的siri都是女声。当然,广大“果粉”希望苹果公司能让客户自由选择声音。可以随时和“梦中情人”对话,宅男宅女们还有谁愿意去相亲呢?

  也许是深受80后剩斗士的刺激,如今的交友网站上有许多90后的信息,寻求自己合适的伴侣。但他们的征婚标准太有个性,不时出现“不要天蝎”,“只要外籍”,“最好像春哥”等十分另类的条目。

  第一代90后现在刚满21岁,但他们已经觉得自己老了,这让80后和70后情何以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90后 80后 70后 毕业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