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狼爸”走红是一场娱乐一场戏吗?(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3日 13:33   现代教育报
“狼爸”走红:一场娱乐一场戏“狼爸”走红:一场娱乐一场戏

  “把‘打’引申为教育模式不过是通过反现代教育理念吸引公众眼球的一种噱头。就好像在衣冠楚楚的大街上裸奔一样,虽能吸引路人的眼球,但却不能成为趋势和潮流。现在看来,不是说‘打’出了成功,‘打’进了北大,而更多可能的是‘打’出了公众的关注,‘打’出了对书的关注。”

  “教育需要创新,但不需要炒作。”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狼爸”(微博)横空出世,彪悍地奔腾在媒介之上,以迅雷之势扑向公众。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而其成功秘笈被归结为“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成功地抓住“眼球”,激起争辩。

  然而,锻造了北大兄妹的“狼爸”是如何诞生的?“一门三北大”的含金量如何?三个孩子是被“打”进北大的吗?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故事背后的故事——

  天上掉下个“狼爸爸”?

  在与娱乐圈均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策划人、推介人、媒体记者的联动下,一场“教育大戏”已经上演。

  伴随“狼爸”滚滚而来的,是他的家教秘笈《所以,北大兄妹》(以下简称《所以》)。按图索骥,在书的封底折页上写着“策划:博爱天使 江小鱼 董保军 张天罡”的字样。

  除策划人外,江小鱼还是此书封底五位推介者之一,其推介语非常“给力”:“愿萧兄的个人实践能力升格为整个民族的自觉行为,这个民族才真正拥有健康、明亮的未来。”

  那么,江小鱼何许人也?其在封底的身份标注为“著名电影导演、作家、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而根据百度百科记载,他“被誉为‘京城第一文化策划人’‘中国演艺圈点子最多的人’”。

  今年4月21日,“博爱天使”博客上刊发一篇标题为“谁是中国‘狼爸’?”的博文,江小鱼以《一个另类先锋的教育英雄》为题推出萧百佑及其萧氏教育大法,该文原本是计划为《所以》作序,但最终书的序言由导演高希希执笔。记者发现,“狼爸”一词只出现书的外封和附录五的标题中,书中内容全无此称,可见“狼爸”的诞生应属于后加的“标签”。

  6月1日,《所以》一书正式推出。此书由萧百佑自费出版,“博爱天使”为策划方与发行方。6月18日,“博爱天使”举办新书媒体见面会。据“博爱天使”负责宣传的张辛新介绍,由于公司老总有娱乐界关系,所请媒体记者不少是娱记。在提供给媒体的“本书看点”中,主办方称该书“适合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参阅”。见面会上,出席的嘉宾有资深影视、广告策划人和导演以及20位农民工代表。不过,见面会后媒体反响并不强烈,张辛新说起初《所以》一书销售成绩平平。

  距离媒体见面会不到一个月的7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一篇标题为《“中国狼爸”,棍棒底下出才子?》的“大块头”报道,文章的第一句是:“近日,一本《所以,北大兄妹》引起了家长们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篇近5000字的报道,概述了“‘萧氏教育理论’创造的奇迹”,访谈了萧百佑及其长子萧尧,还摘录了“狼爸语录”。该报道署名为“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周渊”。记者搜索发现,陈祥蕉是位典型的“文娱记者”,其新闻作品主打影视圈,文化、艺术也有一定涉猎,但深入教育的大作能够查阅到的独此一篇。

  至此,在与娱乐圈均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策划人、推介人、媒体记者的联动下,一场“教育大戏”已经上演。

  10月,上海数家媒体以“把三个孩子‘打’进北大”为主题进行报道,“狼爸”的标志性语言初露端倪,江浙一带媒体跟进。11月14日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萧氏教育理论”引发现场“火拼”,“狼爸”因此声名大噪。“北大”与“打”的双重刺激勾起各界热情,京城多家媒体整版追踪,“狼爸”红遍中国。

  伴随“狼爸”大红,《所以》一书的销售量也异军突起。负责该书网络营销的发行商告诉记者,11月,图书的销量增长明显,当当网已经断货。截至11月21日,《所以》一书销量在卓越网上书城的“家庭教育”类书籍排名第7位,在“家教案例”类书籍中更是高居第一位,发行商相信这只是开始。萧百佑的助理张晓婉称,《所以》首印12万册,目前卖得非常好,而第二版已在准备中。

  有多少孩子“打”进北大?

  “现在看来,不是说‘打’出了成功,‘打’进了北大,而更多可能的是‘打’出了公众的关注,‘打’出了对书的关注。”

  媒体的推动、《所以》的热销,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很快,萧百佑和家庭成员的身份便浮出水面,进而,萧氏三兄妹如何考进北大的途径也被挖掘出来。

  网上的“分析控”分析,“狼爸”真正的奥秘是:妻子黄天淑是香港籍,3个考上北大的孩子中,前两个是香港籍,第三个是美国籍。3个孩子均是通过“港澳台全国联考”进入北大。某网站撰文指出:“针对萧尧和萧君参加的文科考试而言,虽然文科数学会较普通高考的文科数学难,但同时也有‘不考政治’等优势。相较而言,‘联考’的理科题更难一些,但‘狼爸’让孩子们从小就背诵国学经典,早就打定主意走文科路线。”

  该文同时称,由于个人成绩不如哥哥姐姐,“狼爸”给萧冰制定的目标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也可以通过港澳台联考的方式进入,而如果萧冰没有加入美国国籍,那么她将享受到如下便利:中央音乐学院规定需要通过专业考试才可以报考,而在香港考试局不多的“国际专业考试项目”中,恰好有中央音乐学院的等级考试和乐理考试,科目设置中也正有萧冰所学的古筝。

  相似报道,也出现在其他媒体。由此可以看出,萧氏兄妹的求学之路走的不是和全国广大考生一样的“高考之路”,其走进北大之路不能为全国考生所借鉴。当然,走进北大的学生也不都是“打”进去的。

  北大研究生会的郝同学告诉记者,她本科考了660多分,父母一位是高中毕业一位是中专毕业,对她和弟弟都比较宽松。“像检查老师布置的作业,父母基本不会管得太细,不像有的父母一项一项检查,这样比较容易让人形成惰性。”郝同学认为,父母的宽松反而让自己养成了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自己比较上心,知道凡事都要靠自己。“父母很少打我,比较小的时候偶尔打过,上学后也偶尔有,我脾气比较倔,能数得上的有一两次。”

  在北大读研一的钟同学告诉记者,爸爸对他的学习管得不是很多,“态度是想学就学,不是很关注成绩,也不会让我无条件服从遵守他立下的规矩。我周围同学的家长也都比较尊重孩子的意见。”

  记者问及北大读大四的谢同学,小时候家长是不是很专制,是否会因为不想让他吃零食而不让开冰箱的门,或者打他吗?谢同学表示“不会”。

  “有的孩子打死了也不能考进北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教育记者说,“把‘打’引申为教育模式,不过是通过反现代教育理念吸引公众眼球的一种噱头。就好像在衣冠楚楚的大街上裸奔一样,虽能吸引路人的眼球,却不能成为趋势和潮流。现在看来,不是说‘打’出了成功,‘打’进了北大,而更多可能的是‘打’出了公众的关注,‘打’出了对书的关注。”

  三兄妹走进北大的功劳归谁?

  “大家称萧先生为‘狼爸’还真是有点冤枉他,这对他既不公平也不客观。”

  “打”让萧百佑一下大红,那么“打”是萧氏家庭教育理论的核心吗?家庭教育又是萧氏三兄妹整个教育经历中的核心吗?萧氏三兄妹走进北大是家庭教育的功劳,是学校教育的功劳,还是二者融合的结果?

  萧百佑主张“科学地打孩子”,12岁之前要严加管教,12岁之后,也就是上初中之后,则以说教为主。

  “打是一定打过孩子的,但并不是天天打、经常打。实际上,一年也打不了几次。”曾经将两个孩子都交给萧百佑帮忙管教的钟建峰先生告诉记者,萧家家规明确而清楚,一开始小孩子不了解,就会挨打,但逐渐习惯后,就不会挨打了。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把他的两个孩子送到萧家。在钟建锋的印象里,孩子最大的变化便是讲礼貌、懂礼仪了。

  现任香港丰盛国际公司董事长赖小玲女士是萧百佑的大学同学,她的孩子现在就读于暨南大学。在孩子10岁的时候,赖小玲曾将孩子在暑假送到萧家,“整整一个月的暑假生活,萧先生都没有打过我的孩子,相反却成为我孩子崇拜的偶像。孩子告诉我萧叔叔办法多,道理讲得好。”

  萧氏三兄妹当时就读的初高中学校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以下简称“外校”),现任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校监的刘世平女士是当时外校的校长。刘世平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便是替萧百佑伸张正义:“大家称萧先生为‘狼爸’还真是有点冤枉他,这对他既不公平也不客观。” “看了他的书,我们可以很清楚很明白,‘打’只是他家庭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在整本书中也仅仅占几页的内容,而更多的是怎么引导孩子,教孩子怎么做人。”

  一直以来,萧百佑不停向几个孩子灌输考不上北大就是失败的教育理念。他和妻子黄天淑更是为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倾注全部心血。

  萧氏三兄妹就读的小学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朝天小学。这所小学历史悠久,前身是清朝政府于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1994年12月,该校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省一级学校。其就读的初高中则为“外校”,被誉为“贵族学校”,2001年2月该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全国13所外语学校之一,每年20%的毕业生可被保送进入全国各地重点大学。这两所学校都是广东省的名校。

  “作为家长,萧先生是想在书中和大家分享家教的经验和心得。《三字经》、《声律启蒙》以及其他古文等,都是孩子们3至6岁在幼儿园阶段时背诵的,在今天能有多少作用无法考证,但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帮助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按时作息的习惯,对成长有效,这些是毋庸置疑的。初高中时,孩子们每周5天住在学校,孩子的爸爸又常常出差,所以说仅靠家教上北大是不可能。孩子们走进北大,依靠的还是学校教育。”刘世平分析说。

  “狼爸”的价值何在?

  这位“中国狼爸”,会不会如去年引起媒体热炒的“虎妈”一样,有着太多的人为宣传的需要,而进行概念化“包装”,进而误导公众的成分。

  萧百佑,有着四重身份:精明的商人、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四个孩子的父亲。

  目前来说,萧百佑的四重身份都是成功的。作为商人,“狼爸”在全国各地做奢侈品生意,家境早已是中产。《所以》一书在萧百佑的简介里写道:三十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在商贸、文化、宗教、教育、新闻、体育、娱乐等各行各业交友广阔。

  在家庭教育中,“狼爸”说“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最负责任的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愿意为孩子铺就一条成长教育之路。他在书中说道,他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学校,他为了培养孩子一技之长,重金聘请教师教孩子学钢琴学古筝。“狼爸”像普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父亲只是千千万万个父亲的缩影,他的孩子也只是千万个北大学子之一。

  那么,“狼爸”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继“虎妈”之后又制造了一个新的教育热词,是娱乐炒作在教育领域的一次成功应用:由娱乐界人士策划,把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推到了前台,由所谓的教育专家推波助澜,广大网民和家长作了群众演员的一部大片。说到底,当我们的教育专家在为“狼爸”的教育概念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精明的策划人却看着图书不断攀升的销量而躲在暗处窃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撰文表示,由于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同,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情况不同,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同,适合他人的模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甚至极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效果,到头来,模式没有复制成功,倒弄得自己和孩子精疲力竭。熊丙奇表示,他不想再重复专家、学者对其的质疑,而是在想,这位“中国狼爸”,会不会如去年引起媒体热炒的“虎妈”一样,有着太多人为宣传的需要,而进行概念化“包装”,进而误导公众的成分。

  网友“打死我也不说”看了《所以》后直言:“偏激的父亲,可怜的孩子。”

  “教育需要创新,但不需要炒作。”一位资深教育记者说。

  相关链接

  “狼爸”(微博)

  “狼爸”是商人萧百佑,妻子黄天淑为香港籍,家中一儿三女都在国内接受教育。萧氏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今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科学地”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据公开资料,兄妹二人2009年参加了“港澳台全国联考”。哥哥萧尧,以591分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妹妹萧君以616分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既有美国籍又有香港身份的第三个孩子萧箫2011年参加“港澳台全国联考”,以604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华侨港澳台全国联考

  华侨港澳台全国联考是怎样一种考试形式,记者咨询了教育部港澳台办。该办表示,考试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联考与内地的高考存在一定差异,但具体不好说。至于联考的相关细则,该办建议记者到网上搜索。

  萧箫高考前参加了某教育机构举办的学习班,该班在网站上做出如下宣传:华侨港澳台全国联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了吸引华侨港澳台子女到国内大学深造而设置的统一入学考试。该考试在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报考方式、志愿设置等许多方面均有别于国内普通高考。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狼爸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