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龄考生频现 社区老年大学试点(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0日 10:18   京华时报微博

  日前,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本市千余名60岁以上老人做的问卷调查显示,58%的老人平时参与最多的活动是“看电视”;其次是读书看报,占50%;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和学习培训分别占38%和29%。在受访人群中,有半数老人每周学习时间在2至3小时;有28%的人学习时间在4至5小时,有22%的人学习时间在6小时以上。其中60至64岁年龄段的人群,各项教育活动参与率都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96%的老人认为开展老年教育是必要的,其中52%的人认为老年教育“非常重要”。老年人也指出,目前老年大学或社区组织的学习活动存在不足,32%的人认为“设施不齐全”;39%的人认为课程内容单一;另有15%左右的人认为“教学管理不规范”、“师资水平低”。

  老年人渴望生命教育

  【调查】

  【政府尝试】

  朝阳200社区开老年课堂

  自《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颁布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区,大力发展老年社区教育。今年3月,由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合作办学,共同设立的200个朝阳区老年教育基地正式挂牌,并推出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幸福养老大课堂”。

  12月2日,记者从北京朝阳区妇联主办的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朝阳教学基地管理人员第二期培训班上获悉,今年朝阳区已经陆续建立了100个“幸福养老大课堂”,通过直观的网络教学方式,以幸福养老为主线,以养身、养心、养神为三大支柱,开社区老年教育先河,践行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30多期电脑、手工编织、书画等培训班,还创办了北京东方老年文化节,不仅为老年人搭建起了一个沟通交流、寓教于乐的平台,也为妇联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三里屯幸福一村社区妇联主席安永强表示,朝阳区的老年社区大课堂是由妇联牵头的,妇联通过课堂打牢了群众基础,老人尤其是空巢、独居老人有了彼此认识、互相帮助的机会,于丹等老师的授课得到了老人们的肯定,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本报记者 张晓鸽

  【院校尝试】

  高校尝试社区音乐教育

  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近日,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中国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中国音乐工作者的未来在社区。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表示,中国音乐学院计划将社区音乐教育做成长期项目,这其中涉及了老年人教育、学前教育、母子音乐教育、残障人士音乐教育等。目前,已经有中国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进驻社区,为社区培养专业人才,并制定社区音乐教材。

  教育部社科中心美育研究室原主任张援介绍,过去,大家对社区音乐的印象都停留在大爷大妈自娱自乐的印象中,但随着国家对社区的重视,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也逐渐改观。中国音乐学院也由学生组成小型团队,进入社区进行讲座和培训。很多专业的教授也在社区进行培训。

  张援说,音乐在社区教育中很重要,特别是音乐治疗对社区的意义非常大,涉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临终关怀、智障人士等。张援介绍,明年举办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在社区音乐教育分会中,将专门设立中国专题。此外,专业院校也计划就社区音乐教育问题申报大型国家课题。

  >>案例

  专业人员开展音乐治疗

  陶然亭社区有很多智障人士,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并融入社会,从2010年8月起,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首次在社区尝试音乐治疗。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研究生傅聪介绍,一年前陶然亭社区成立了“快乐音乐吧”音乐治疗工坊,她从今年8月起接手这个项目。社区中有15名智障人士,年龄从22岁到50岁不等,每周三下午2:30到3:30她都要对这些智障人士进行音乐治疗。主要采取奥尔夫音乐治疗的方法,指导他们感受律动、舞蹈,进行音乐游戏。傅聪介绍,在对智障人士的评估中,他们主要存在社会交往、身体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问题,而音乐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学习专业内容或者掌握一种技能,而是通过音乐使他们身心健康,获得音乐之外的社会交往行为。

  目前,这些智障人士非常喜欢上治疗课,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傅聪表示,未来,社区的确会成为他们就业的一个选择。

  本报记者 郭莹

  【专家分析】

  用教育解决老人健康问题

  ◎东方银龄远程教育普及工程——“幸福养老大课堂”总干事 温向明

  中国首届老年人心理关爱研讨会上曾公布一项调查结果,70%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27%的老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而之前在香港召开的“亚太地区预防长者自杀会议”报道,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有5万老人自杀,40万老人自杀未遂。

  温向明表示,通过他们一年来多个试点调研的结果发现,教育和课堂是最好的养老方式,尤其是社区老年大学更是能有效地解决居家养老的问题。“社会管理的创新是社区管理,而社区管理的核心在教育。社区老年大学有助于帮助社区进行老人管理,老人不出社区就能老有所学,学有所用。老人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心情问题解决了,社区管理就能更加顺利。”

  温向明称,对于老人而言,只有实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如何正确地保养身体,保养心灵;如何建立科学有序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如何把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化和快乐化等,都需要通过老年教育实现。只有让老人转变对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帮助老年人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得老人身体好、心情好、精神好。

  老年教育不能偏向功利化

  在对受访者“期待开设课程”的调查中,有68%的老年人选择学习“退休后身心健康教育”;排在第二位的是“生命教育”,选择这一项的约占33%。在70岁至79岁年龄段,选择“生命教育”的人数比例超过“身心健康”。调查还显示,60岁左右的老人对“退休准备时期的教育”也很渴望,但在现有的老年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和“退休准备”的教材还是空白。

  针对这些问题,市教委邀请一批专家完成了国内首部老年教育工具书《老年教程》的编写,将生命教育、心理保健、隔辈教育等内容都写入教材。在生命教育中,强化了热爱生命、尊崇自然等理念,并纳入了老年死亡教育等内容,教育老年人如何面对死亡,让生命呈现终极的美丽。《老年教育教程》包括“退休心理准备”、“退休角色转换”等内容,并针对时下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按照文史、书画、养生等不同知识门类设计了国内外时事、理财常识、隔辈教育等共计128门课程。市教委表示,本市将依据《教程》,在专家指导下编写相关教材,依托各区县社区学院、社区课堂等推广、普及老年人教育课程,丰富老年人学习生活。

  本报记者 张灵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起草成员 储朝晖

  储朝晖表示,如今高龄考生确实越来越多,老年人也逐渐将教育视为一种养老的方式。他认为,老年人在接受教育时,应当更加随心所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并非一定要通过功利性的考试,取得一个文凭来证明自己,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符合老年人学习基本规律的。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储朝晖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学习应当是为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和自我娱乐。通过自我提升,老年人也能对周围的人有益,能对社会有所回报,比如学习书法的作品可以用来装饰房子等。

  对于目前的老年教育现状,储朝晖表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多数老年大学并没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教师基本都是从全日制大学抽调来的,这就导致了许多老年大学设置的专业开不下去,也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二是部门办学限制了老年大学的发展。前些年,多数老年大学是国家机关办的,为老干部退休后提供的一种拓展方式。这种部门办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学员是同一单位退休的,所学的专业相近,差异性不够明显,想找到共同的兴趣很难,所以无法展开深入的讨论;其次,一个部门投入经费开办老年大学,一般只对本部门的老年人开放。三是老年大学教育经费不足。尽管国家每年投入社区的经费很多,但用于社区教育的比例不是很高。如今老年大学逐渐走向社会化,老年大学可以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老人开放,老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这样就能逐渐形成一些有特色的专业。

  由于老年人的需求非常分散,储朝晖建议,老年大学在开设课程之前充分调研老年人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鼓励老年结成共同的兴趣小组。

  本报记者 张晓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