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京某高校著名经济学教授发了一条微博,对90后大学生发表了“一点看法”,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他在微博中写道:“90后入学,高校新现象出现了:辅导员早上催起床成为制度了,考试前家长来学校请老师吃饭多了,评优秀学生前家长来学校次数频繁了,教师批评学生怕学生想不通跳楼的多了,学生犯错找家长谈话次数多了,小学、中学的现象在大学愈来愈多了。”
教授提出的种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吗?记者咨询了分别有着4年和6年大学辅导员工作经验的陈老师和高老师。他们说,个别现象确实存在,但没有教授说的那么严重。
教授:早上催起床成为制度
辅导员:个别现象
“每个班总有一两个爱旷课的,一些老师看不下去了,是会打电话,或干脆跑到宿舍叫他们起床。”高老师说,自己也曾喊过学生起床,也经常查课,如果发现旷课的人多了,会跑到宿舍去了解情况。但她也表示,喊学生起床并不是一种“制度”,只是一些有责任心的辅导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才这么做的。
教授:找老师的家长多了
辅导员:正好相反
陈老师说,现在的家长找老师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家长都以自己“身在外地,管不了孩子”为由,把教导孩子的责任全交到辅导员手上。
高老师补充说,学生手册上已经写明了评奖、评优的细则,无论是民主选举,还是老师推荐,评奖的名单都会在班级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将重新讨论。也就是说,评优并不是家长来找老师以后就能做出决定的。因此,也没有“考试前家长来学校请老师吃饭多了,评优秀学生前家长来学校次数频繁了”这样的说法。
教授: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
辅导员:这点确实有
“哪怕学生错得很离谱,我们批评时也会注意措词。”高老师说,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多是在赏识教育下长大的,他们对自我的定位不足,有时候容易走极端。
不过陈老师也提出,尽管如此,但该批评的还得批评,因为到社会上以后,不可能有人会一路“捧”着这些学生,适当地教育、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90后大学生,有问题也有闪光点
两位辅导员一致认为,对90后学生的评价必须分为两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平等观点很重,这一方面会给别人带来他们有些时候缺乏礼貌的印象,但另一方面,学生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件好事。此外,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思维更加活跃,能够给校园带来一股奋发、创新的好风气。
“90后大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个老师和学生双方磨合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两位辅导员相信,90后大学生的未来一定会比想象中的美好。
快报记者 王颖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