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大学公开课要走上国际舞台仍需改进与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9日 12:23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年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18所高校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正式免费公开上线。这对希望聆听名校名师课程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但与国外名校公开课相比,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人文类课程更受欢迎

  首批推出的20门公开课主要由985高校教师主讲,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到1月16日,更新至197集课程。

  公开课的推出对于渴望聆听名校名师课程的网友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几天内,就获得数千名网友的点击和热议。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大四学生宋晓雅就一直在关注。她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博)教授姚小玲讲的《演讲与口才》非常实用,已经更新至第4讲了,我全部都听了,很受益。”宋晓雅周围的同学也陆续观看了一些视频课程,多数表示欢迎。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也得到不少人的肯定,名校名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也获得年轻人的认可。

  虽然无法与网民热捧的哈佛大学“幸福课”“公正课”等公开课相匹敌,但是在刚开始的3周时间里,“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与国外大学公开课中人生、哲理课火而物理、化学课乏人问津的情形类似,更新的公开课中,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仪、口才等课程人气比较旺,需要专业知识背景才能听懂的自然科学课程则略逊一筹。在“爱课程网”上人气排前10名的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居多,北京大学(微博)的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的《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微博)的《千古名月》、南开大学(微博)的《六大名著导读》均榜上有名。相比之下,自然科学类课程则稍微逊色,只有北师大的《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进入前10名。

  宋晓雅说:“自然科学的课程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才能听懂,一般不会去观看此类视频。”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丁相平认为,对于普通受众来说,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受专业限制,比较接近我们的文化习惯,另一方面,一些课程如《演讲与口才》《现代礼仪》等在求职面试、社会交往方面实用性较强,也比较容易受到追捧。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听懂,如果主讲人能将复杂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或者用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认可度也会提高。

  公开课为什么流行不起来

  搜索“爱课程网”发现,其实在2003年—2010年间,教育部一直在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共185门课,4169集视频。这么长的时间,我国高校陆续开发了如此多的网络精品课程,但在公众中的传播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存在。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红岩认为,原因在于我们推出的网络视频很大程度上与平时的课堂类似,讲授内容一样,讲课方式又比较沉闷,与学生互动性也比较差,这自然吸引不了广大受众。事实证明,在目前推出的20门公开课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的类型最受欢迎。比如,《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这门课乍听起来很高深,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峥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电子课件讲解出来,显得十分生动活泼,受众也非常“买账”。

  公开课主打的是“让原汁原味的大学课堂离人们更近”,但国内公开课在硬件制作、包装,以及教师讲课方式、理念上,与国外大学公开课还存在不小差距。不少网友将两者进行对比,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评语:“在课程内容上中规中矩,沉闷的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显得很做作。”宋晓雅也表示:“我们的公开课没有国外那种既热烈又轻松的气氛。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公开课之所以在我国受到热捧,除了内容吸引人,与非常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有很大关系,学生可席地而坐,教授上课随意洒脱,而我们的公开课与课堂差不多,学生恭恭敬敬,老师一板一眼,跟平时没什么区别。大家都说,我们的公开课更像是大学版的《百家讲坛》。”

  丁相平认为,大学视频公开课首先是对大学教学的一种检验。在网络视频公开课中,其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将直接置于全国甚至全世界同行的评价和比较之中,是全世界的人在看,压力很大,确实有一些课程还是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其次,中西方文化是不同的,教师的讲课方式、个人理念等各个方面都有区别。

  每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公开课

  国外的公开课从一开始就强调共享,可以用于商业行为以外的下载、翻译、传播等,相当于公益性的知识传播。而国内大学的公开课只能在相关网站上观看,不能下载。如此做法,非常不利于这些课程的传播、共享与实际应用。一项涉及1600多人的调查显示,有43.1%的人选择国外名校公开课,选择国内名校公开课的仅为17.4%。有专家表示,国内高校公开课如何与国外公开课进行抗衡,在提高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收听观看的便利性。

  在耶鲁大学公开课程中主讲心理学的保罗布鲁姆教授说,视频公开课是耶鲁建立“世界学术霸权”的大计。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现实中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正在发生变化。丁相平表示,国外名校公开课给国内传统的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因为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机会,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会迫使老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样也会给高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冲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说,视频公开课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对于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式,展示新时期教育改革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成果,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李红岩说:“以前,高校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社会服务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相对欠缺。有人建议,每一所现代大学,都应该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公开课,每一所中国大学也都应该像西方的大学那样向社会敞开自己的胸怀。”

  按照教育部规划,未来5年将开设1000门大学视频公开课,这是一个开始,一种新尝试,但是如何让公开课获得广泛认可,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记者 程国媛)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