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2.2%受访者感觉校庆多 54.4%的人认为没必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4日 11:27   中国青年报微博

  当下大学校庆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引发更多争议,甚至成为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代名词。大学如此热衷办校庆,究竟有什么意义?上周,中国青年报(微博)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题为“大学为什么热衷办校庆”的调查显示(1077人参加),92.2%的人感觉时下校庆较多,54.4%的人认为大办校庆“没必要”。受访者中,70后占33.4%,80后占36.4%。

  34.5%的人认为校庆“50年一庆”最合理

  某国企财务总监古力(化名),在上世纪90年代主持过自己母校的50周年校庆。在古力看来,校庆的目的很简单,一是让大家相互认识,二是作为交流思想的平台,三是向母校汇报一下这么多年的成就,四是可以向生活困难的校友提供一些扶持和实际帮助。

  “如今对一些高校来说,校庆已经成为敛财工具和领导、名人的走秀场,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他建议,校庆的范围不要太大,要找出历届有代表性的校友;时间也不要太频繁,50年、100年办一次差不多,5年、10年就太频繁了。办校庆是需要人力物力的,办多了就是劳民伤财。

  调查中,34.5%的人认为校庆“50年一庆”最合理,29.1%的人希望“100年一庆”,26.4%的人表示是“10年一庆”,仅2.2%的人认为“5年一庆”合理。还有6.9%的人认为“根本就不应该办校庆”。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教育学院副教授詹宏毅说,从学校的角度,办校庆一方面是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吸引捐赠的考虑。国外高校一直很重视校友,有一个常态化的联系机制,校友捐赠也很多,不需要采用校庆这种方式。而国内高校的校友捐赠在平常并不多,所以希望通过校庆来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吸引更多捐赠。

  别让校庆成为社会负担

  在山东潍坊某化工厂营销人员李建华眼里,有些“校庆”就和公司开业、竣工典礼差不多,都很商业化,很少有学术性的东西,体现不出高校的定位、特色和理念。这样的校庆只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新华信咨询公司咨询师鲍相宇也感觉,一些校庆并没有传达出大学应该有的形象。现在的校庆都是比较外放型的,请来的基本都是知名人士,办得非常行政化。

  “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校庆就是一种广告,校方看重的是宣传效应。这样就只能考虑把摊子铺大、看上去更有面子,才能更吸引大家的关注,因此也就变成了‘形象工程’。”古力说。

  厦门大学(微博)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校庆可以在相当范围内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学校历史,扩大知名度,并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多数学校的校庆通常不只是那一天那一场的庆典,前后通常会举办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比如各种学术报告、演讲,也会增加很多学术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别学校比较注重形式。花了很多精力、很多钱,把场面搞得很大,又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刘海峰认为,校庆需要加强学术内涵的分量,而不是单单搞一个庆典。可以借助校庆的机会,梳理一下学校的校史,总结经验、成就,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

  当下校庆有什么问题?调查中,79.2%的人表示,校庆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73.7%的人指出,校庆成了各类官员、名人明星亮相的秀场;66.6%的人指出,校庆成为“烧钱行为”,铺张浪费;61.2%的人表示,趁校庆赶建形象工程,劳民伤财;53.8%的人认为,借校庆敛财甚至变相摊派,增加校友和学生家长的负担。

  “对于高校来说,校庆的主题就是两个,学术和反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很多学校已经把校庆的定位和功能“异化”了。一些校庆成为学校展示政绩、业绩、形象的机会,甚至是公关交流的机会。

  他说,哈佛大学校长在校庆上的讲话,就是在反思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真正坚持了原则。我们很多高校却都在谈成绩,动不动就自称“发展最快”、“进步最快”。实际上这反映了办学的急功近利。

  詹宏毅认为,校庆出现问题,和社会对于大学的评价体系有关。现在整个社会的观念是,一所大学在社会的层次和影响力,都是通过校友的级别和地位来体现。校友级别、地位越高,大学受社会的关注度越大。

  校庆该怎么办

  校庆应该怎么办?调查中,64.3%的人建议宣传学校历史,弘扬校友精神,感染在校学子;61.7%的人希望讨论办校思路,提升办学水平;58.3%的人希望多一些学术讨论,提升学术水平;54.1%的人认为要让校友和在校师生接受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熏陶;21.6%的人表示,根本就不该大办校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和教育上。

  詹宏毅说,校庆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术取向和人才培养。应该多关注普通校友,为加强校友联络,可以同时举行一些同学聚会。校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影响在校师生。大学主要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校庆可以突出校友中学术大家的地位和成就,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熊丙奇表示,校庆的意义就是反思——反思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讨是否追求了办学理念,是不是完成了使命。另外,校庆也是校友的活动,能让校友回来,也是沟通母校和校友之间情感的机会。

  他说,如今一些校庆也增加了学术色彩,比如开展学术论坛,可以营造学术氛围,也可以对学科建设、学校办学提出建议。一所大学要成为现代大学,就应该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校庆也应该围绕着这个核心使命和核心功能来进行。

  教育工作者卢荻秋近日发表文章《从牛津不办校庆说起》。文中提到,拥有800多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几乎没有举办过像模像样的校庆活动。牛津大学不办校庆,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名校都拥有尊崇学术、求真务实的传统,拥有保持大学与社会的距离、远离喧嚣浮躁的自觉性。

  2011年春季,熊丙奇教授参加了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的“哈佛中国论坛”,正好遇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庆祝校庆150周年。

  他介绍,MIT的校庆大会是在波士顿展览中心举行的。“整个展览中心,不见一条喜庆的横幅。校庆大会开始,举行的仪式是教授们身着博士服庄重地入场。整个校庆活动,居然没有主持人,没有介绍出席这次校庆的重要来宾。在校长和教授们的发言中,关注的是未来100年MIT的发展。我从参加校庆的MIT学生那里,却分明感受到他们对这种‘气氛’的喜爱。说得简单一点,学生们处处感受到的是学校办学中,完全以教师和学生为本。” 

  调查中,民意中国网一名网友留言,校庆当然需要庆贺,但应该庆得有意义、有价值。诚然,眼下社会上是有些庆典更加铺张浪费,但高校未必要随波逐流。大学本应是社会的一方净土,必须恪守自己的独立性和求真务实的大学精神,不媚俗、尊重人,从而也让校友和在校师生感悟到为学做人的真谛,最终影响整个社会。

  调查显示,73.6%的人希望校庆传递出“尊崇学术,求真务实”的价值观;68.4%的人希望校庆“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63.1%的人提出“独立和尊严,不媚俗”;61.4%的人希望校庆传递出“对人的重视,充满人文精神”;48.4%的人认为校庆应该传达“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大学校庆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