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实践教育缺失:社会实践盖章走过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1日 14:15   京华时报微博
学生在志愿者辅导下参加“儿童安全训练营”社会实践活动。本报记者王苡萱摄(资料图片) 学生在志愿者辅导下参加“儿童安全训练营”社会实践活动。本报记者王苡萱摄(资料图片)

  寒假快结束时,不少孩子拿着学校发的寒假社会实践表,到社区去盖章,而其中很多学生并未参加过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于是,本意在于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的社会实践教育(微博),变成了一次走过场的“盖章作业”,也折射出了实践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缺失。 

  ■现状

  社区:不愿为难学生

  开学前,市民郭女士拿着一张空白的社会实践鉴定表来到海淀区一个社区居委会,找到平时和她关系还不错的工作人员,想让她帮忙盖个章。 

  郭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二,按照惯例,老师在寒假布置了社会实践活动作业。然而刚刚放假,他们就带着孩子回山东老家过春节,等到初六回来后,孩子补习、写作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再加上郭女士觉得“参加1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活动”没什么意思,这事也就被耽搁下来了。 

  居委会对于这样的要求见怪不怪。工作人员介绍,开学前一周,他们给几十个孩子开了这样的实践证明。基本上实践表格都是家长给填的。为了不让家长难做,也为了让孩子能顺利交差,就算连孩子的面都没见过,他们也都会帮这个忙。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海淀、东城等区的一些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基本上每个居委会都会遇到这样的事。一名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小贾介绍,真正来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以小学生居多,也会有部分初中生,但是高中生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几乎很少有参加社会活动的。 

  对于盖章的事,一般的居委会都不会为难,家长也往往都会说出很多理由,比如假期探亲、功课负担等。但偶尔也会碰上较真的工作人员,曾经就有一名工作人员因为拒绝给一名患有哮喘病的孩子盖章,引得家长大闹居委会。“我们也不想惹这个麻烦,何必为难孩子。”

  学生:实践活动缺新意

  初中生小陈坦言,他并不愿意去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社区每次组织学生活动,就是打扫卫生或者看孤寡老人。为了完成任务,我都是让爸妈帮我去社区盖章。” 

  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单调、乏味,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这是学生逃避参与的主要原因。 

  对此,社区也有自己的无奈,一方面由于来参加社区活动的学生年龄差别比较大,往往越是高年级的越少来参加,对于低龄的学生,只能安排一些捡垃圾、看望老人的活动。另一方面,社区缺少活动经费和场地,是制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瓶颈。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陶礼光建议,社区实践应该要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创意活动,可以是一些公益性的宣传活动,比如配合寒假春运,做一些主题宣传;可以是和本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相关的活动,比如小区美化、规划小区停车、设置服务网点等。可是他认为,现实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实体现不出任何创意,好的活动应该让学生的才华得以发挥,找到自我的价值,比如可以教社区人员外语、跳舞等。 

  家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家长内心上是支持子女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但因为存在各种顾虑,最后无奈为孩子到处求章。 

  “寒假社会实践没有老师的带领,家长也没有时间陪伴,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孩子的安全问题谁来负责?”一位小学家长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高年级的家长,最担心的还是耽误学业。很多家长在寒暑假都给学生安排了各种补习计划。上这些培训班,花去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让他们疲于分身。“没有办法,毕竟高考不考社会实践啊,只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但是,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强行让孩子进行社区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对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家住紫竹院社区的秦女士认为,孩子在家帮忙家务,陪伴爷爷奶奶会比在大街上撕几张“牛皮癣”广告有意义得多。

  ■推动措施

  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

  为了推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弥补如今实践教育的缺失。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将探索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机制,联合相关部委建立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 

  教育部将和中央相关部委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主要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安全健康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

  高校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其中高职高专类学校实践环节最多,要求不少于50%。还要求军训实际训练不少于14天。 

  各高校要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专家说法

  实践初衷被扭曲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陶礼光介绍,设计实践教育课程的初衷,是希望别只关在教室里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空间走出学校、走出教室,到社会参加实践活动。 

  到社区去进行实践、体验志愿者的生活,不求任何回报进行一种付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特别是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更是教会了他们奉献和付出。而且这是一种低成本好操作的项目,孩子只需要到自己家门口的社区,不需要路费车费,也很好管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道,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参加社会服务只求盖章。“根据北京市的要求,高中学生三年要累计社区服务80个小时然后可以获得学分,而往往高中生却是实践作假最大的群体。” 

  陶礼光认为,实践作假不仅失去了本身的教育作用,反而给了学生一个更坏的示范:可以弄虚作假、可以不劳而获。 

  针对这种现象,陶礼光认为学校应该改变评价模式,与其靠一张盖章表格,还不如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感悟,做一个社区服务活动的策划等,搭配图片和视频,更能看出社区服务的真实性和质量。

  教育与社会脱节

  实践教育在中国不受重视的原因,陶礼光认为是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脱节。 

  在学校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被安排了不少的课时,设计比较完备。但是一旦出了学校,从家长和社会的角度没有得到落实。 

  陶礼光希望,一方面,家长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靠参加补习班来提高成绩,要舍得让孩子花时间来体验志愿者、小小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的角色,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好人。 

  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出台一项支持实践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来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大教育环境。 

  对于有观点认为可通过社会实践直接与升学挂钩做法引导学生家长重视,陶礼光表示,目前还不宜操作。如今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也得以和升学“软挂钩”,但是如果实现更紧密的“硬挂钩”,可能引发比盖章作业更严重的联合作假情况。

  ■链接·其他缺失

  教育缺失之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软肋”,即使在学术界,也有不少人认为:“小学中学重点应学好基础知识,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提出的问题就没有质量,所谓‘创新’也只能是非常浅层次的。” 

  国家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胡卫平曾做过一项关于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创造性问题的能力、想象能力、对产品进行创造性改进的能力、创造性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趋势,12岁-17岁的英国青少年均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他认为创新教育不能错过最佳时期,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尽快与世界接轨。

  教育缺失之书写教育

  “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不能再下降了!”青少年中正在出现的“书写危机”早已引起教育专家的关注。 

  “书写危机”的种种表现:能用计算机快速地打字聊天,却书写不好中国汉字;打字时,会拼音输入而不会用笔画输入;也不会用偏旁部首查字典。校园里,学生写字时执笔姿势不正确的比比皆是;写错笔顺已习以为常,写字时丢笔画的情况屡见不鲜,提笔忘字的现象司空见惯;喜欢写字、能写一手好字的同学凤毛麟角,能够熟练使用毛笔的百里无一。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新版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将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正式启用。新课标语文科目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毛笔书法要求。 

  教育缺失之体育教育

  国家教育督导团2010年9月对北京、吉林、江苏、河南等10省(区、市)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地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仍然不能全面落实。从检查的学校来看,海南、吉林等省市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仍然开设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或者课间活动时间普遍不足25-30分钟,活动内容简单;部分地区小学1-2年级体育课开设时数不足,初中、高三体育课时存在挪占现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得不到保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施短缺师资不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周逸梅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国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