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内最年轻教授,由中南大学制造——3月20日,该校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
有人鼓掌叫好,认为中南大学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新突破;也有人拍砖质疑,认为此次破格难脱草率之嫌。那么,年仅22岁、学习成绩一般的刘路凭什么创造“神话”?高校提拔“22岁教授”,释放出哪些信号?
神话背后
不把分数看太重的学术男,更在意学到了什么
本科毕业,读硕士、博士,评副教授,再到教授,这一过程一般来说至少需要15年。22岁的刘路却用不到一年时间,“轻易”完成了这一历程。
见到刘路,很难一下子把印象里的教授与眼前这位研一学生联系起来,更不敢想象就是这位话少、声音小的大男孩破解了一个许多研究者一直努力未果的学术难题。
2010年10月的一天,出于兴趣、自学数理逻辑的刘路突发奇想:将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证明西塔潘猜想。他于是跑回宿舍,连夜运算,用英文写出证明过程,署名“刘嘉忆”向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投稿。
西塔潘猜想,是199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10多年来,海内外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
成功破解西塔潘猜想,成为刘路的人生转折:破格硕博连读,师从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破格被聘任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
问起破解诀窍,他一脸淡然地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突然间想到了就做到了。
这位年轻教授坦陈,无论中学还是大学,自己的学业成绩最多属中等水平。但从小到大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做数学题目总会因为自己的解题步骤和思维方式很独特而自得其乐。2008年高考填志愿时,从一本到三本,尽管学校不一样,但他全部填了“数学专业”。
在大学同学的眼里,刘路是一名“学术男”,要么在上网看资料,要么在图书馆看书,“很少玩游戏,说话也较少”。
采访期间,这位“学术男”频繁提及: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了,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就行!
光环之下的他透露,当下的计划仍是出国留学。“不管是什么身份,我看重的是学习过程,能让我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选人之道
大学要成为年轻人的舞台,而不是懒人的温床
“神话”之下,有人质疑,把有的人穷极一生都可能无法拥有的正教授级研究员职位,给予一名22岁的年轻人,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会不会捧杀一位青年才俊?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说,学校这么做,只不过想向优秀青年人才发出信号:学校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和资历。
22岁教授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张尧学介绍,首先反复征求了数学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意见,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刘路破解猜想成果的评价,再经校务会讨论一致决定。此外,刘路的任职还需要高级职称评委委员会正式讨论通过。
在张尧学看来,正教授级研究员仅是一个学术职称,刘路已经证明自己拥有独立的科研能力,“给予他这个职称,是给他提供做科研的平台、保障和条件。”日后,刘路既要在中南大学做研究,也会到国外做访问学者。
刘路之所以能被“不拘一格降人才”,并非偶然。
张尧学说,曾有一位宁波工人因发表一篇论文而被中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刘路目前的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当年就是从助教破格升为教授的。
此外,这又是中南大学倡导改革的结果。大学教育的改革核心在于人才,张尧学说,只要你证明有科研能力,中南大学一定提供足够的科研条件和发展平台。
“大学应该是淘汰人的地方,而不是养老的地方。大学应该是让年轻人梦想飞翔的舞台,而不是懒人的温床。”张尧学说。
中南大学正在启动新一轮关于“人”的改革:学校将按性质和管理体制,把所有教职工分为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设置编制管理的进出机制,使得学校进人机制变得更加灵活,不再惟“985学校、国外留学、博士学历”等论人才。
此外,学校教授、副教授必须走进本科生的课堂,新进的青年教师不用走上讲台,学校提供“一桶金”从事科研,因为“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之时,应该全力投入科研。”教师薪酬待遇向“既承担教学又有科研任务的教师”倾斜,没有从事教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流大学
必须讲特色,在精神血脉上有自己的文化传承
张尧学期待,聘任刘路只是中南大学的一个起点。
当前,国内大学纷纷提出建设综合性大学,发展趋同化。张尧学说,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力、财力等资源有限,每个大学都要建设得门类齐全,必然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恶性竞争。
张尧学主张大学建设要讲求特色,比如,中南大学要重工、重医,理科、文科与之交叉,反过来促进工医发展。刘路所在的学院今后会有个数学交叉中心,工科、医科方面需要数学支撑的,都能在这里找到科研方案。
张尧学表示,学校今后将推动以项目为纽带,不同学科的人在一起攻关某一个课题,这样的“虚拟组织”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开放式的大平台。管理人员公开发布项目需求,各学科参与人员则依据项目需要、进展而自由出入。
此外,应试教育不能再带进大学。张尧学说,中南大学的实验室要全天候开放,减少学生在课堂的时间,今后学生的每周课堂时间不超过25个课时。
他这样描述一流大学:在基础研究上有嵌入人类知识宝库的创新成果;在应用研究上有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人才培养上有活跃于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在精神血脉上有自己的文化传承。
更多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