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校与企业“称兄道弟”基础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3日 10: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寿斌

  一位教育部官员近日指出,高职院校的学术地位不可能由乞讨得来,而要依靠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相互支撑,要能跟行业企业“称兄道弟”。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大都流于形式,难有实质性、持久性的进展。对此,很多学校归因于企业积极性不高,自嘲职教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一些专家学者也偏于指责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没有战略远见,进而呼吁出台相关条例进行强制规范。

  诚然,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行业企业支持职教办学的职责,固然不失为一种能“立竿见影”的治标之举,但从治本的角度看,却不能真正解决企业合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好比“拜把兄弟”,行业企业愿不愿意与你结拜,要看你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

  “称兄道弟”的双方必须身份匹配、地位同等、资格相近,能够“平起平坐”。如果彼此之间落差太大,虽然也能成为“忘年交”,但决不会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兄弟”。职业院校要想与行业、企业“称兄道弟”,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和可信度,诸如过硬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研发力量、众多的创新项目、优质的毕业生等等。有了这些资本,不仅自己在企业面前能够底气足,而且在行业里面才能有话语权。

  众所周知,“称兄道弟”必须有“共同发展、力求双赢”之类的协约,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延展到校企合作,各自都应当有能力为对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果一说到校企合作,就要企业到职业院校办冠名班、设奖学金、建实训室,而学校却不能给企业带来太多好处,这种单方获利的“合作”,即使碍于情面、迫于压力或出于一时应景之需牵上了手,也难以深入和长久。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学校往往过于强调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支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而企业是最讲效益的,即使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所以,校企之间“称兄道弟”必须基于共赢,而不能仅靠“义气”来维系。职业学校要坚定“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的办学宗旨,做到“你发财,我发展”;而企业则要有积极参与职业院校育人全过程的战略眼光,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

  事实证明,底气来自实力,身价来自内涵。居高临下或仰视巴结,都谈不上“称兄道弟”,校企双方只有坚持“平等、互信、互助、共赢”的合作理念,才能永葆“兄弟情谊”。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