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校模式无法让男生彪悍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5日 13:45   新文化网-新文化报微博

  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此事引发争议,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见本报今日B10版报道)。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起码在中国,所有的学校都是男子学校。孔老夫子的七十二个门徒好像没有女生,祝英台姑娘也只有女扮男装才能在私塾中混下去。女子学校,那是到了清末民初才有的东西,我们可以认为那是女权觉醒和男权碰撞的产物,一方面女子要平等要读书,另一方面男权社会又不能容忍一步跨入男女混校时代,于是过渡产物女子学校诞生了。

  分析历史,主要是想说,男校和女校的产生基本上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似乎没有从教学质量这个角度去考量。如今,上海有关方面要从性格教育角度出发,为了培养男子汉而打造“男子中学”,那么这种办法靠不靠谱呢?在我看来,恐怕很难奏效。我国的所谓“男生危机”和我国的教育方式、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

  在家庭方面,独生子女带来的家长溺爱,让孩子时刻处于被强行呵护中,同时,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让众多的课外辅导扼杀了孩子们玩耍的时间,对孩子来说,独立、自主成为了奢侈品。而很多时候,坚强、勇敢、合作、沟通这样的品质是在游戏中培养出来的。在学校方面,升学压力带来的繁重学业,让学生们无暇他顾,喜静不喜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出了众多的“宅男”,你把这么多柔弱小男生放在一个学校,也未见得就能产生男子汉气概。

  在这样的社会教育氛围下,想靠单兵突进的方式让男生彪悍起来,有点类似于当年健力宝少年足球队去巴西留学,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即使在国外,单性别学校也存在争议。男女分校利弊在日本也是经常被讨论的,反对者说在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发展的时代,分校会影响学生们对异性的理解、尊重和与异性的交往能力,赞成分校专家则称分校可以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方式,在升学率上可能有所帮助,但在性格培养上看不出有什么优势。而且这种教育模式也不可能代替男女混校成为教学的主流。

  当然,我尽管不看好这种教育模式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我反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存在。毕竟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人人都有权力选择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教育方法,只要出于自愿并且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因此,无论是“男子中学”还是“淑女培训班”,不妨让生源决定他们的生存,而不是道德或制度的大棒。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所学校的性质。如果是私立学校,那没问题,您可劲儿折腾。但如果是公立学校,这就涉及到了纳税人的权益,您是不是得问问他们的意见。否则这将是我反对“男子中学”最重大的理由。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男校 男生危机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