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视界:大学图书馆不应在“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6日 11: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戴维·乔丹说:“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

  从本期开始,文教周刊推出“关注高校图书馆”系列报道,分别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高校图书馆资源如何更好实现共享以惠及社会公众、高校图书馆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如何实现功能转变三个角度来剖析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未来。

  说起世界大学图书馆,总有一些事让人津津乐道,甚至心潮澎湃。

  在牛津,如果有游人问起,“请问,牛津大学在哪里?”当地人会自豪地指路,“看到那座雄伟的图书馆了吗?就在那里。”

  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曾有5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那里学习过。其20条经典训诫,更是为人熟知:“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或华丽辉煌、或质朴敦厚。那不仅是一栋栋放满书籍的大楼,更是一个个智慧碰撞、深刻研讨的地方,一种历史积累与文化积淀的象征。

  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戴维·乔丹曾感慨:“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

  中国大学的图书馆,也曾一度因毛泽东、李大钊、章士钊等名人学者的缘故,成为大学青年学子心中最为向往的神圣之地。

  目前,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境遇如何?与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内忧”与“外患”——

  购置图书只为填充书架

  经费增长难以跟上涨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势头不错,但是,水平仍参差不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在朝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建设稳步迈进,一些馆的硬件设施已同国外知名高校不相上下。

  但是,985院校与211院校之外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却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理念落后等问题。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学校平时并不重视图书馆建设,每逢教育部教学评估才一次性购置大量图书,填充数量。“图书出版是有规律的,图书购置是一门科学,不以保障质量为前提的图书购置,令人心痛。”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说。

  “应当承认,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之前的建设缓慢,甚至停滞,令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水平与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水平还有差距。”有学者指出,“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对于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性仍未得到应有重视。中国高校图书馆还普遍面临地位不高、经费不充裕的困扰。”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里还位于比较边缘的地位。图书馆馆长,过去一般都是由社会名流、学术大家来担任,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是素质相当高的人来担任。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长的地位不如学院院长和一些系主任。学校并不将图书馆视为教学科研单位,而是视其为普通行政职能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大椿介绍,“国外知名大学对图书馆十分重视,图书馆馆长的声望与地位要高于一般的教授,是仅次于教务长与总务长的角色。”

  “尽管在大学里,我们不应该用行政化的眼光来看待馆长的角色,但是,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应该由具有相当高素质的人来担任。”刘大椿强调。

  除面临在学校内位置相对“边缘”的“内忧”,高校图书馆还面临“外患”。

  据介绍,目前大学图书馆每年的图书购置包括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以及各种电子资源等。其中,外文期刊和数据库的购置费用占支出比重很大。一些国外的出版商因其业内的垄断地位,“贪婪”地盘剥着中国的高校。

  朱强介绍,“几年前,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曾联合发表声明,抵制其收费的快速增长,才使得收费从年增长22%的势头,降为目前的年7%到8%。”“即便这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出版商的费用有一个年均8%的自然增长,但是,图书馆的经费却无法实现同幅增长。”朱强介绍,“尽管学校非常支持图书馆的发展,也体谅到图书馆的现实困难。但连年增长的费用从何而来,依然困扰着我们。”

  还要强调的是,在与国外出版商的“较量”中,中国的图书馆显然处于下风。“出版商声称,中国一所学校的文献下载量就超过很多国家一个国家的用量。但是,服务器设在出版商那里,我们只有访问权,他们所谓的下载量,我们根本无从统计。”朱强介绍。

  “新问题”与“老问题”——

  仓储功能不断降低

  空间需求仍在增长

  新老问题交织,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困难。

  先说新问题,从几年前开始,图书馆界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就是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TIME》甚至直接以《电子书让图书馆没戏唱了?》为题目刊发文章。

  记者从北大图书馆了解到,从2006年到201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外借图书册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100余万册,逐渐减少为2011年的不到70万册。而与之相反,电子资源的检索频次却有了翻倍的增长,从2006年的1000余万次,增长为2011年的3000余万次。

  有学者在文章中分析,“传统图书馆担负着存储文献的重任,同时它还以其建筑本身成为人文和学术精神的象征。在数字信息时代,这两种功能都遭受了挑战。图书馆馆藏正逐步走向数字化,实物馆藏逐渐为电子版本所替代。数字文献的出现,大大节省了空间; 而读者可以通过远程登录阅读、获取数字图书及期刊。图书馆的仓储功能在不断降低。”

  再看老问题。资源相对紧张,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是国内高校图书馆面临的老问题。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采访时仔细观察了图书馆的每一层,偌大的图书馆提供了几千个座位,却几乎没有一个座位是空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很难看到占座的现象。对于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来说,先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用书和空间需求依然是主要矛盾。很多从国外借鉴的新理念、新手段要在遵照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琪介绍。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存在很多差异性,比如,国外大学图书馆可以24小时开放,但是我们做不到,这与读者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刘大椿介绍。

  “智慧”与“服务”——

  营建大学的精神家园

  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图书馆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图书馆学界有一种说法,“为书找人,为人找书”。此外,“智慧”与“服务”也是一种经典的提法。简单,却内涵丰富。

  如何引领“智慧”,引领高校青年学子的阅读品位与人文素质的提升,如何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新的挑战。

  几年前,曾有专家提出担忧,“现在有青年不喜欢读书了,这种现象和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有关。”

  为此,刘大椿馆长的话深情而深刻:“图书馆是大学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便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进行对话,图书馆使学子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作为维护个体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的手段之一,图书馆是一道精神的屏障,拉开了人与浮躁的功利世界的距离。”

  此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仅满足于提供资料是不够的。”有专家指出,“应要求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更为专业的素养。同时,需要馆员真正参与到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当中去。”

  谈及服务,美国图书馆情报学家W·克劳福德和M·戈尔曼认为:“服务的强烈愿望便是成功的图书馆事业的基础。”如果说,原来的图书馆更多的是满足借阅的需要,那么,时代的变化与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进一步丰富而多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文献资源服务这个基本功能以外,许多读者对现代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进一步拓展自助服务功能,比如自助借还书,自助复印与扫描;针对不同读者的特点,提供培训、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等服务,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要等。

  “特色,也是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应着力加强的。”刘大椿强调,“硬件设施的追赶不难,但是,理念的先进与特色的形成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理念的先进,首先表现在藏书的理念上,目前,一些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中国图书的收藏可能比我们还全。中国的学者做中国文化的研究,却只能从国外的图书馆里查到资料,这不应成为常态。”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