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师大汶川地震专家行动组援助灾区四年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1日 14:03   新浪教育微博

  保生是个沉默腼腆的男孩,16岁了,在汉旺中学读书,他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作文写得好,常常被当作范文。最近一篇被当做范文的作文是“义工的美好生活”,写的是在汉旺社区建设发展中心做义工的心得。

  地震发生时,保生12岁,被老师拖着离开了教室。直到今天,说起那一天的情景,他一直觉得记忆很模糊。唯一深刻的是5月12日晚上的那场雨,让他冷得毛骨悚然,就是在那天夜里,他知道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2008年5月20日,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以下简称“专家行动组”)的北师大教授张秀兰在汉旺镇的灾民安置板房中见到了保生。“别怕孩子,我们会帮助你!”张秀兰与保生的手握在了一起。正如这紧紧握在一起的两双手,来自高校的专家的科学之手与灾区待援的灾民之手也紧紧握在了一起。

  2012年3月,保生一直闷闷不乐,因为他心中最亲近的社工大哥哥和大姐姐们就要走了。随着最后一批义工的撤离,专家行动组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汉旺社区建设发展中心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尾工作,这也意味着,开始于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援助灾区行动正式告一段落。

  集思广益 火线传递救灾建议

  早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当天,北师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公共政策等相关方面的专家们就聚在了一起。大家目标只有一个,尽快为抗震救灾一线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2008年5月16日,专家行动组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发起成立。

  “专家行动组汇集了抗震救灾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这就好比给抗震救灾工作装了一个‘智慧大脑’,有了大脑,行动就会有效的多。”灾害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也是专家行动组成员,在他看来,“大脑”的力量不容小觑。

  彼时,专家行动组秘书处设在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现场实践平台、北京研究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和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学科专家智力资源和相关实践经验,从救援与应急处置、群众安置与重建、心理创伤干预等方面搜集资料,开展试点研究,提供政策建议,为国家整体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嘶哑着嗓子,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前10天里,灾害专家史培军对要求采访的记者急得直嚷:“救人!救人!现在救人是第一位的!”史培军的专业是地学研究,也是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

  实际上早在5月13日,史培军就已经向民政部提交建议:“至少要准备100万顶帐篷!”

  100顶帐篷是怎么预计出来的呢?史培军告诉记者,12日地震发生后,很快他就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就公布了此次地震的模拟烈度图。根据地理信息技术和基础地理数据处理,史培军很快确定汶川地震不是以一个中心地震向四周扩散,而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一个地震带。由此确定,四川省受到影响的灾区人口大概就有两千多万,其中重灾区人口,就接近500万人。而其中,仅在烈度为9度、10度的核心区内,就超过200多万人。按2-3人一户,每户一顶帐篷估计,史培军做出了大概需要100万顶帐篷的结论。

  与此同时,5月22日,专家行动组先期抵达成都地震灾区的人员已对西南财经大学中小学生安置点和绵阳市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点开展了现场调研,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灾民进一步安置建议。

  建议书很快被递交到国家减灾委。“在灾民安置区建立临时幼儿园和学校”、“异地转移重伤残人员进行医护”、“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乡镇基层政府正常运转”、“迅速组建统一的心理干预管理组织”等政策建议报告被国家减灾委采用,直接报送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

  不久,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外公布了一系列灾民安置计划。专家行动组张秀兰、胡晓江、刘学敏等人看到出台的计划几乎采纳了许多他们的专家意见,觉得很欣慰。“那段日子没日没夜地调查和思考,没有白费。”

  2008年7月,专家行动组再次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交了“汶川地震灾害分析评估报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汶川地震极严重灾区恢复重建承载力及转移安置人口数量的分析报告”等一些列专家意见,其中《汶川地震烈度图》涉及到灾区遥感影像图、地形地貌晕渲图以及抗震救灾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等多项抗震救灾急需的地理资料。

  “这些资料就像给抗震救灾工作装上了‘天眼’,能够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史培军如此评价。

  “心在行动”呵护灾区心灵重建

  汶川地震中,学校是伤亡最惨重的场所之一,学校稳定工作已经成为灾区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舆论和大众最为关注的内容。

  2008年6月,四川广元市木鱼中学来了一批北师大心理学院的师生。领头的是院长许燕,她也是专家行动组的一员。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之前遇难学生家长(微博)与当地政府、学校当局出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局势紧张,学校不能开展正常的复课教学工作。

  许燕和学生们立即开展了一系列的入户调查和走访工作,遂即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双方信任和沟通效果是造成各方情绪变化并引起各种矛盾的主要因素。”同时第一时间给予了相关建议“改进沟通技巧,扭转处理问题心态,对家长提供哀伤辅导,针对特定人群的持续心理干预……”

  在许燕和学生们的努力下,很快木鱼中学恢复了正常。

  就像此类的心理援助数不胜数。灾难发生后,北师大心理学院先后派出8支心理援助队伍,深入青川、都江堰、绵阳、北川、绵竹、什邡等6个极重灾区及成都、德阳、云南丽江等地开展援助工作,师生志愿者们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个别辅导、心理剧、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箱厅疗法、团体活动等多种方式,对灾区教师、学生、家长、丧亲者、战士、孤儿、伤员、干部等十几类群体开展心理援助,数以万计的灾区民众从中受益。

  2009年12月18日,北师大心理学院为期三年的灾后长期心理援助计划全面启动,同时也标志着心理学院“心在行动--心理学院5·12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行动计划”推向深入。

  截止2012年5月,已有三批援助团队共32名师生先后进驻德阳,深入什邡中学、洛水中学、雒城九小、孝感初中、东电中学等实验基地和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团体辅导、教师培训等工作,累计有700多名教师和20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

  与此同时,心理学院与德阳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多期专职教师培训班,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微博)、清华大学(微博)、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四中等境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受到当地教师的热烈欢迎。

  “我已经做好了可以面对孩子们的准备!”一位来自汶川的教师在接受完培训后表示。而在此之前,这位老师因为在地震中未能来得及拉住一个孩子,眼睁睁看着孩子被巨石吞噬了生命。

  像这样的例子在专家行动组心理援助工作中屡见不鲜。四年来,许燕和她的学生们已经记不清接待了多少位需要心理安抚的教师和孩子们。“看着他们再次鼓起勇气,对生活露出微笑,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心理学院志愿者安媛媛感慨道。

  据悉,2012年暑假,还将有一批志愿者奔赴灾区进行支教和心理援助活动。

  创伤“复元”的守望人

  汶川地震过去四年,走进灾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新砌的社区楼房,崭新的学校,新铺的平坦大道,整个震区面貌焕然一新。

  保生说很喜欢新的社区。当然,他也说“永远忘不了在板房的日子。”

  时间又要回溯到2008年8月,距离地震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专家行动组的成员的建议重点已经开始由应急救灾转向过渡期的灾后重建工作。

  在汶川、映秀、绵竹……专家行动组的人活跃在灾后重建的各条战线上,他们白天入户调查,现场勘验,晚上进行激烈的头脑风暴。一份份建议相继出炉,送到了有关部门的案头。

  “关于民间力量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建议”、“关于加快出台汶川地震灾区农村长久性安置政策的建议”等5份建议报告刊发在《新华社动态清样》;长达80页的《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体制及若干问题的研究报告》,从领导体制、灾民救助、社区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提出政策性建议,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重视,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重要批示。

  “国际巨灾应对经验证明,巨灾后基础设施可以在短期恢复,而社会性创伤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社工工作的广泛开展,就可以帮助灾区人民恢复创伤,自愈起来。”张秀兰认为,“自愈”比什么外在援助都有用。

  地震后,社会秩序如何重建,群体性心理和个体性心理如何调整,社会新旧矛盾如何调节,人们如何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这都是灾后重建的巨大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地震对于人和社会本身的冲击,要花上几年,甚至几代人才能得以修复,而灾后重建开始阶段的工作对将来重建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院胡晓江教授对于地震后“人”的修复尤为重视。她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灾后由她执笔,先后提交了“紧急移民(微博)安置原则”、“灾民安置对策建议”、“关于地震灾区儿童的建议”等多项建议报告,均受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采用。

  关于“人”的修复,专家行动组进行了专题研讨。“我们对灾区的人民做了分类,确定了优先关怀的群体——儿童。孩子们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而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孩子们‘复元’了,家庭的欢笑就会多起来,笑声多了,整个社会也会慢慢‘复元’。”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屈智勇教授长期从事儿童身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对于当时兴起的“收养地震孤儿”热潮,他给出了明确的建议“不能盲从社会舆论,要科学人性化地安置孤儿。”

  “恢复和重建社会网络是我们的使命”

  社会网络的恢复是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怎样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社工活动呢?很快,专家行动组又开始了新的行动。

  2008年11月,北师大专家行动组组织的“德阳市绵竹剑南板房区社区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2009年,当记者走进绵竹剑南镇板房区时,看到一排整齐的六间板房,外墙有醒目的彩虹线,房前的小院子里飘扬着一面黄色的旗帜,让人看了就觉得格外的温暖。走进去可以看到活动室里面人声鼎沸,很多乡亲在下棋、看书。

  社区服务中心的成立背景是专家行动组围绕灾后重建、社工服务、板房区社会管理、NGO体系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现板房区非常需要第三方社会服务和专业智力提供相应的协调和政策建议,创新性的解决问题,保证灾后重建工作平稳过渡,为灾后社会重建做出有益的探索。

  2010年3月,专家行动组又成立了汉旺社区建设发展中心。在专家组心中,剑南社工站和汉旺社工站是他们在灾区灾后重建,恢复社会网络关系的“哨卡”和社工们的“大本营”。

  2008年11月到 2009年6月,社工站完成基线调查,了解熟悉了社区弱势群体和有能力的群体,开始组建社区自助网络,社区公众参与积极性大幅提高,社区凝聚力大幅增强。

  2009年7月到2010年12月,社工站开始辐射到绵竹其他乡镇—遵道、清平、九龙和天池的农村等社区,并覆盖整个绵竹地区,总计51万人口。工作重点也由以直接服务为主,转为直接服务与生计改善并重,引入社会企业的实践,促进整个社区的生计改善。

  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为建设灾后常态化社区服务同时利用社区的自助网络和社区团体,逐渐将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转移到居民手中,实现本地化的可持续发展。

  保生就是在这时,在大社工的帮助下,和保生一样的许多中学生接受了社工的培训,成为了当地的“小社工”。保生觉得做社工的日子很快乐,因为他的服务,很多家庭都快乐了起来,他感到很满足。

  2009年1月23日,剑南镇板房区天河小学操场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主题为“快乐过新年、牛年牛起来”的新春大型文艺联欢会缓缓拉开了帷幕……顿时,歌声、笑声、鼓掌声汇集成了一曲新年交响曲。寒风凛冽,天气很冷,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演员和现场观众的情绪,整个操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然而,就在半个月前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走访板房区住户时,还能深刻地感受到板房区的乡亲们在年关尽头对发生在8个月之前的那场噩梦般的记忆的痛苦。“每逢佳节倍思亲”,思故人,往事不堪回首。为了帮助这些人们走出悲伤,剑南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快乐新年活动。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棋牌大赛、新年联欢会、元宵游园会……一个又一个充满欢乐的活动将快乐的情绪带给了板房区的灾民,让他们觉得并不孤单,新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是剑南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社区活动——“暖冬行动”。活动宗旨就是让板房区的居民在寒冬中“动起来”、“暖起来”、“乐起来”。而类似收到社区人民欢迎的活动还有很多。香港特种乐队音乐会、儿童快乐游戏节、小义工活动、清明集体祭奠活动……

  在2012年前,穿着小蜜蜂标志服装的社工师板房区最受欢迎的人,社工站也是是人们最爱去的地方。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2011年底,社工站开始计划撤退。“看着老百姓开开心心地搬进新家,我们也很欣慰,但也有一丝不舍。他们搬走了,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也将结束。”社工王亮说在板房区的社工生活是他一辈子忘不了的经历。

  专家行动组社区服务中心注重灾后社区心理-社会的能力建设,提供多元的示范性服务,采用政府、非政府机构、产业机构、学术机构四位一体合作的模式,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和国际化的视角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剑南-汉旺模式的成功依赖于良好的政府合作关系,专业的机构设置,强有力的领导、技术支持和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采用了嵌入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陆奇斌全程负责社工站的工作,在他看来剑南-汉旺社工模式在国内开创了灾后重建社会网络关系恢复工作的新模式。

  在2008年11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对于专家行动组而言,这份荣誉是党和国家对他们工作的认可。而在他们心中,看着灾区人民的笑脸,感受到汶川地震的“创口”慢慢愈合,才是最快乐幸福的事情。(通讯员 祁雪晶)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